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查看: 12249|回复: 5

针对缅北滞留人员10个一律之我所见

[复制链接]

59

主题

2291

回帖

1175

积分

老蟹

积分
1175
发表于 2021-12-9 11: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具体措施看,对电信诈骗人员,一律拆除赃款建房、追缴涉案款项,一律停止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一律列入失信人员名单,一律停止县级所有政策性补贴及向上项目补助申请,颇具现实针对性,也是现有法规框架下的可行之举。
对电信诈骗分子确实可以重拳打击,但严打也不能突破法律限度,更不能因惩治犯罪分子而不正当地侵害他人权益。十个一律”中的“一律不允许子女入学”,就可能侵犯案外人的权益——虽然这五项举措绝大多数都值得认可。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一个最基本标志就是人格独立,罪责自负,不株连无辜。犯罪分子固然令人痛恨,但他们的子女何辜?尤其是那些未成年子女,更是不可能控制或参与他们父母犯罪活动的,没理由对他们进行惩罚、剥夺相关权益。
尤其是,《教育法》规定,我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义务教育法》更是规定,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有依法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都有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公立学校带有公益属性,更不能剥夺受教育者的正当权利。所以,“
一律不允许子女入学”于法无据
反观最高法院发布的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措施,之所以不被认为违法,就是因为:这样的措施既不限制国家提供和保障的受教育权,还因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非但不是“必须”,还不是“老赖”子女固有的权利。欠人家钱不还、自己子女却上贵族学校,其实也是拿人家的钱供自己孩子高消费。
所以,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其实限制的并不是“老赖”子女的受教育权,而是限制“老赖”有钱不还、对抗执行和对财产的不当处分与使用权。
如果像最高法院那样,限制电信诈骗分子把不法所得用于为子女提供额外的优质教育,限制“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无疑是正当的。而如果不是限制“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而是“一律不允许子女就读公立学校”,那显然不妥当。
希望有关部门在打击违法犯罪与惩治各类失信活动的时候,也注意法律和正当性的界线,避免打击过界伤及无辜者的权益。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4

主题

120

回帖

62

积分

嫩笋

积分
62
发表于 2021-12-9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言之有理,希望有关部门三思而行,及时纠错。

59

主题

2291

回帖

1175

积分

老蟹

积分
1175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6: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浙里 发表于 2021-12-9 14:08
言之有理,希望有关部门三思而行,及时纠错。

这个事情引起反响不仅仅是温州这边,各地某些论坛反响也很大!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4

主题

120

回帖

62

积分

嫩笋

积分
62
发表于 2021-12-10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允地说,有关部门发布的“10一律”原出发点是好,但细品,“一律不允许子女入学”于情于理于法上都欠妥。
正如帖中所讲,现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一个最基本标志就是人格独立,罪责自负,不株连无辜。犯罪分子固然令人痛恨,但他们的子女何辜?尤其是那些未成年子女,更是不可能控制或参与他们父母犯罪活动的,没理由对他们进行惩罚、剥夺相关权益。
犯错不可怕,怕得是知错不改,那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被民众看笑话。

59

主题

2291

回帖

1175

积分

老蟹

积分
1175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10: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浙里 发表于 2021-12-10 09:55
公允地说,有关部门发布的“10一律”原出发点是好,但细品,“一律不允许子女入学”于情于理于法上都欠妥。 ...

很对,罪不及子女!孩子没有实施犯罪,就不应该受到相关的连累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5-9-2 05:14 , Processed in 0.42327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