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上海举行的第十二届上海“为了孩子”国际论坛视频发言中表示, 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孩子是我们特别需要关注的群体,国家和社会有责任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了保护好孩子,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同时他建议设定儿童专用口罩。冬季就要来临,流感的风险就在身边,通过戴口罩、洗手这两样简单法宝,可以降低疾病传染风险。
全文如下
在疫情前面,
老人和孩子是我们分外要予以关心的群体
在这次疫情之初,中国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抗疫策略。当时有很多原因,使我们的国家做出积极的疫情回应的一些策略,当中“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这一个主要的指导意见是我们采取一些措施的根本依靠。
我们今天采取了非常积极的反应策略。最终的效果,事实上都是为了消除年纪大的人和非常小的小孩子在疫情前面会碰到的更大的困难。我曾经在一次国际交流当中说到我们为什么要采取积极的策略,原因就是我们没办法接受很多老人在疫情当中有可能会受到更大的打击。同样的,在最近一次本土疫情当中,我们看到一个四岁的孩子,独立走进一个隔离的房间,可能要接受疫情的观察,我们也感到非常的心疼,虽然我们后来还是给予孩子非常大的关心,但是这张照片展现出在疫情前面,老人和孩子是我们分外要予以关心的一个群体。
除了戴口罩、洗手
我们还需要注意孩子在……
在未来,本土疫情的风险仍然会有,输入性的风险也会有,那么对于身边的孩子来讲应该继续做好在过去接近两年的时间内养成的一切的习惯,比如说一些不必要的外出,我们尽量能够减少;在人群聚集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到孩子的戴口罩,而且为了孩子,我们应该设定儿童专用的口罩,如果是一次性的口罩,不应该反复地使用,这些小的细节我们都要把它给掌握好。同时,通过接近两年的实践,我们应该把小孩子洗手这一个非常关键的预防疾病的方式给保留下来。
眼看冬季就要来临,我们今天都在谈论新冠的风险,事实上流感的风险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通过戴口罩、洗手这两样简单的法宝,原则上来讲就可以降低很多的风险。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做到其他非常关键的,应该是伴随着我们一辈子的一些卫生习惯,比如说在家庭里面也要做好公筷的使用分餐制,有时候有一些困难,但是公筷的使用应该给予充分的实施。我们应该把孩子的食物跟我们其他家庭成员的食物有所区分,因为病从口入这一个模式始终没有改变过,包括新冠在内的呼吸道传染病,也并不是说单纯的都是从呼吸当中获得,通过我们的接触和我们的饮食都有可能接触到病毒。所以,对于这些饮食上的一些健康的习惯也要时刻保持。
人均期望寿命变长居然与孩子有关
在这里还要提一下疫苗的注射,当前关于新冠疫苗注射,全球还没有形成最后的统一的模式,但是就其他疫苗而言,在这里我们也呼吁应该给小孩子充分地进行疫苗接种。包括百白破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等。
我们今天在这里都比较自豪的说,我们的城市期望寿命到了多少多少,比如说国际大都市,中国的香港、上海人均的期望寿命都已经接近85岁。很多人都觉得人活的越来越长了。其实,我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这些城市期望寿命值的增高,主要是跟儿童的保健;儿童的疫苗注射;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到很低的水平,特别是新生儿死亡率处于非常低的一个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