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市区的房地产市场,可以用“惨烈”二字来形容。一级土地市场低溢价甚至流拍成常态,一手楼盘重启大力度折扣,二手房成交量则严重萎缩。
▲图文无关。图:视觉中国
那么,这次开发商降价,为啥会如此爽快呢?
我们发现,与以往楼市刚出现低谷不同的是,这次许多开发商没有选择捂盘等待下一轮韭菜入市。这是因为,不是他们“不想熬”,而是根本“熬不了”!
国家对开发商的资金监管全方位趋严,债务杠杆高的开发商,只能通过变相降价回笼资金,维持正常运营所需的现金流。
而恒大的“暴雷”,加速了市场对高杠杆开发商的“不信任投票”,有钱的不敢借,欠钱的来讨债。许多开发商正在痛苦、快速、被动地去杠杆。
另外,二手房市场又为啥会“速冻”呢?
这是因为,涉房贷款被央行红线“捆绑了手脚”,经过上半年市场的成交放量后,银行的住房贷款额度变得非常紧张。一手房放款周期拉得很长,二手房几乎因此“停贷”。
买一手房,毕竟要等到房子结顶才放按揭,签合同的时候,购房者还不用考虑银行额度,短期内贷款放不下来,反而是开发商更着急。短期之内,对购房者的约束不大。
但是二手房完全不一样,买卖的时候,若离开银行的贷款支持,需求方的购买力立刻大幅度下降,没办法完成交易。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这样紧张的市场融资环境,什么时候会转向?
对此,还是会有许多人认为,基于国民经济系统对房地产业的“深度依赖”,楼市的金融环境不可能这样持续紧张下去。你看央行前几天已经发出了“两个维护”的维稳信号,接下来银根一放松,楼市又会要开始蹦跶。
适当放松住房贷款额度的政策,房哥相信已经在“发货”的路上。但因此得出楼市走向乐观的结论,还为时过早。
关于这一点,梳理分析一下宏观金融数据及温州本地的相关金融数据,或许有助于看清未来的楼市走向。
首先,我们来看这张表格:
▲2021年上半年各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数据
这是2021年上半年一档和二档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其中住房贷款占全部贷款比例超过红线的银行数量,相比去年同期又有所增加。
▲2020年上半年各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数据
按照央行要求,超过红线的银行,必须在过渡期内完成整改。而要达到整改目标,有两条途径可走:
----增加非房地产业的信贷投放,把分母做大;
----压缩住房贷款额度,让分子变小。
但是我们知道,由于实体经济不好搞,房地产以外的其它领域,银行很难增加信贷投放。
所以,未来基本上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超红线的银行,压缩住房贷款新增额度;没超红线但临近红线的银行,要控制房贷额度增长。
从2021年开始,银行的住房贷款投放指导逻辑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是,房地产市场显然没有适应这种转变后的节奏。
我们来对比一下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新增贷款投放数据:
看上表,2021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了670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归功于住户中长期贷款这一项上(6400亿)。
也就是说,上半年,银行多贷出来的钱,基本上还是都跑到住房按揭贷款和个人经营贷上去了。
中央划定的红线,必须遵守,流入楼市的信贷资金,必须稳住。所以,今年下半年的6个月,要把上半年透支的6000多亿住房贷款额度拉回到“平衡点”。
于是我们看到,下半年的7、8月份,每个月的住户中长期新增贷款,与去年同月份相比,分别被压缩了2093亿元和1312亿元:
而这,便是这几个月商品房按揭贷款额度紧张、二手房几乎“停贷”的背后逻辑。
按照央行红线的要求,预计年底接下来3个月,住户中长期新增贷款同比去年,还需要压缩一定的额度,但压缩的幅度会缓和不少。
有人说现在楼市太差,恒大“暴雷”事件还在持续连锁发酵中,政府需要“救市”。
对此,房哥的看法恰恰相反。正是恒大的“暴雷”事件,才让大家看清楚开发商是如何 “在全产业链进行吸血”的:
“明股实债”的前融拍地,“开发贷”和监管账户资金挪作它用,设计、施工、建材、营销各个环节都在截留和欠款……这几年,开发商的“隐形杠杆”高到何种地步?再不加强监管,后果不堪设想。
许多开发商的好日子,肯定是到头了!
开发商这一端不能“救市”,那么,住房按揭这一端,有没有全面放宽的条件呢?
▲图文无关。图:温州发布
关于这一点,其实从前面的数据我们已经知道,今年住房按揭贷款的总体环境并不是“收紧”,而是投放过猛后要“缓节奏”。
你看温州市的金融机构贷款数据,2021年1-8月,住房按揭新增额与去年基本持平,个人经营贷新增额同比还大幅上涨:
住户部门的信贷投放量还在增长,但市场的感受却是“断粮”。
对此,唯一可以解释的是:
近几年的住房市场成交规模(成交量×成交单价)扩张过快,以致于现有的信贷规模,已经无法与之相匹配、无法给予足够支撑。
所以,在住户部门信贷投放总量稳定增长的情况下,却还要用“再宽松”来“救楼市”,是不合乎逻辑的。
全面宽松不可能,但经过7-9月份新增额度的大幅压缩,预计年底接下来几个月,银行的住房按揭,环比可能会放松一些,放款的速度会加快一些,贷款利率也可能回落一点。
▲图文无关。图:张啸龙
那么,在央行划定住房贷款占比红线的货币政策新逻辑下,接下来温州市区楼市会受到怎样的深刻影响呢?
对此,房哥抛出的砖头是这样的:
----近几年,温州市区和市域范围,房地产市场成交规模扩张速度过快,未来受到红线压制,几乎很难有增长空间,甚至可能需要压缩;
反映到未来的楼市,就是要么成交量萎缩,要么价格下来一些。让信贷投放规模与楼市成交规模回到“相匹配”的轨道上来。
----但是,由于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深度依赖,未来可见的几年内,商品房开发土地挂牌量还要维持在较高水平。由此可知,市区未来商品房的供应量,很难减少;
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住房竣工交付,二手现房市场的基数也会越来越大。近几年投资购房比例很高,为支撑商品房一级市场的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投资购房在一手房市场是需求者,到了二手房市场,他们就成了供应者。所以,未来几年,很有可能是二手现房挂牌出售的高峰期。
----无论是一手房,还是二手房市场,供应规模短期很难下来。那么,只要市场转暖,成交规模因此就会增长。而只要规模增长,信贷红线的约束就会让住房贷款额度变得紧张。
在信贷投放新增有限的条件下,银行基于效率考虑,肯定是倾向于先满足一手房按揭。在这种情况下,未来二手房交易将很难获得银行足够的额度支持,二手房的变现难度将会大幅增加;
因此,一手房和二手房之间,可能会形成“跷跷板”效应,一手房成交越热,二手房变相难度越大。
----当然,也有可能出现例外情况,那就是市场真的“崩溃”必须拯救,国家再一次给房地产市场“大放水”,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只能在“失衡的深渊”里继续沉沦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