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天气逐渐转热,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还有一种与手足口病非常相似,但知名度不如“手足口病”的同类病毒性感染疾病也同时上线了,这种疾病叫疱疹性咽峡炎。
近日,温州市各大医院儿科接诊了很多因为发热就诊最后被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的儿童,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内科5月份就接诊了1724例疱疹性咽峡炎病例。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吴超雄
可能会反复再得
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吴超雄介绍,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组、EV71等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抵抗力差、卫生习惯不好,更容易感染,因此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6岁以下的孩子。
多种不同血清型的肠道病毒均可导致疱疹性咽峡炎。因此不像麻疹、水痘,得过一次终身免疫。吴超雄说最近就遇到几个短短2个月内得了两次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因此已得过该病的孩子家长切勿放松警惕,要继续做好宝宝的卫生工作,勤洗手,多通风。
及时鉴别病情轻重
疱疹性咽峡炎跟“手足口”很像,是因为它们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它们的症状与传播途径都非常相似,也有可能会导致重症病例。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大部分“手足口”会出现手脚等皮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则无皮疹。当孩子出现咽痛、流涎、拒食、发热等症状时,可以看下宝宝是否喉咙长疱疹,可能得了疱疹性咽峡炎。
吴超雄提醒,宝宝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家长也不要过度焦虑,它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大部分的宝宝会表现为发热、流口水、不爱进食,精神和平时差不多。这种一般多为轻症,发热多在1至2天内能缓解,咽喉部疱疹大概1周左右会消退。但是小于3岁的孩子得了该病,如果持续高热不退、精神状态差,甚至出现肢体抖动、频繁惊跳、面色苍白、惊厥发作等症状,就要及时送医就诊,以免导致脑炎、心肌炎、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出现。
家长还需知道这些
“疱疹性咽峡炎没有特效药,多喝水、较好的护理、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营养,适当用一点抗病毒药,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同样,做到这些,也就能一定程度上预防了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生。”吴超雄介绍,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科常见病,患病后只要遵医嘱在家做好护理,合理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清淡饮食,饭后注意清洁口腔即可。不需在发病初期频繁来医院,频繁外出会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但也不能过于轻视,孩子持续高烧不下、一直哭闹不送医也是错误的做法。病情加重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寻求儿科医生的帮助。
特别要提醒二胎或多胎家庭,这种家庭很多都是大的传染给小的,小的年龄小,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容易发展为重症。家长首先自己要注意手卫生,护理完孩子也要记得洗手。孩子也要勤洗手,玩具要注意清洁、消毒,避免共用。另外需要“敲重点”的是,因为肠道病毒排毒时间较长,我国指南建议居家隔离2周,以免引起群聚性爆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