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多女少,再不努努力,以后就真要娶不到老婆了!”
这是小编身边一个朋友,在4、5年前就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如今来看,虽然他依然是单身汉一名,但好像有些东西,还真被他那张破嘴给说中了:男多女少现象,真的是越来越严重了。
这几天,全国各地陆陆续续公布了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温州也不例外。
从人口总数来看,温州2020年常住人口有957万,占全省总数的14.83%,与10年前想比,温州人口总量增加了45万人,也就是4.94%左右的增长率。
这个数字说不上是好坏,与上一个10年想比,人口增速是大大放缓了。
近几年生育率的年年降低,再加上温州人天生喜欢闯荡天下,四海为家,都是造成这个现象的重要原因。
这对于温州“2025年常住人口达千万”的目标来说,不算是一个好消息。
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人口增速是放缓了,但人口素质却大大地提升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是十分积极的因素。
然而,有一个数据却不得不让人在意,乃至于是忧心。
温州常住人口的性别比,竟然达到了惊人的112.86!温州男性常住人口有5075707人,占53.02%;女性人口仅为4497196人,占46.98%。
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按某些人十分不负责任的“一对一配对”理论来看,这两个数字简单一减,温州要冒出57万个单身汉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差距呢?有人分析说,是近几年省外流入人口中,男女比例严重不平衡,男性就占到了6成以上。
这的确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但在小编看来,还有一个原因也无法忽视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数据,马上就可以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
这是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温州各区县新生儿男女比例。
温州11个区县,除了洞头以外,另外10个区县,男宝宝都远远高于女宝宝。最高的苍南县,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56.92,每出生100个女宝宝,就有152个男宝宝出生!
这样夸张的性别比例,让人很难不联想到一个老生常谈:虽然不想承认,但温州的“重男轻女”客观上真的是存在的。
抛开这个干巴巴的数据,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察觉到这点。
比如之前,乐清媒体曾经就报道过幼儿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某幼儿园一个班13名孩子,只有3名是女生。
再比如,不少的外地人来温州生活一段时间后,都会问上一句,“怎么你们温州的女孩,都会有一个弟弟?”
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好回答,就是下面这个网友所说的:
如果第一胎生了个女孩,一般都会选择再生第二胎。但如果第一胎是男孩,很可能就没有第二胎了。
如果只是这样,其实还不算什么,女宝宝再努努力“跑快点”,还是有机会出生的。
最可怕的情况就是,有些比较极端的父母,甚至会采取十分不人道的方式扼杀女宝宝的出生。
这几年,“寄血验子”的非法行为反复被媒体曝光。2015年,在永嘉还破获了全国最大的“寄血验子”案件。
在记者的走访中,多名永嘉妇女为了生男孩,在生二胎前采取了“寄血验子”的手段,即黑中介将孕妇的血抽出后,运往香港的专门机构,检测宝宝的性别。一旦是女婴,就会狠下心来将其流产。
这件事在曝光后,也是引起了轩然大波,“重男轻女”一词瞬间处在了风口浪尖之上。
为什么在向来以“开放包容”而闻名的温州,重男轻女之风可以如此的盛行?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配图
首先就不得不提温州人根深蒂固的宗族意识,这也是温州人早期发家、一步步做大做强的利器之一。团结互助,凝聚力强,就是温州人身上最鲜明的标签。
然而,这也难以避免地产生了温州人对“传宗接代”的强烈执念,认为儿子多就意味着家族的扩张,开枝散叶,家族才能繁盛。而女儿早晚有一天是要出嫁的,就像泼出去的水,是别人家的。
尤其是在温州那些比较偏僻的地方,老一辈人中间,“传宗接代”的思想早已是根深蒂固,不是一时间可以轻易动摇的。
更糟糕的是,这种观念明显也通过上一代,施加影响到了下一代。如今,温州一些年轻的夫妻,同样在苦苦追求着一个男娃。很难说这不是受到了老一辈潜移默化的影响。
不过,从这次的人口普查数据来看,还是有一个好消息的。这次普查年度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4.15,比起10年前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已经大幅度降低了17.7个百分点。
这说明,温州的这种“重男轻女”观念,正在一步步的淡化中,新一代的年轻人正在愈发靠拢健康合理的生育观。
当然了,这个转变的过程可能还需要很久,目前男宝宝的数量仍然明显高于女宝宝,但起码是有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着。
等再过10年,20年,也许那时候的温州男儿,就不会有小编那位朋友一样的焦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