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撤县设区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温州不少自媒体隔三差五的就讲一遍,聊一次,更奇怪的是老百姓也很爱看,众说纷纭,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
在温州政府的纲领性文件中也多次提及这个话题,如“一体化”等推进撤县设区的暗示性词汇屡次出现。
推进撤县设区,对温州来说
为什么就那么迫切?
在正式聊这个撤县设区之前,有必要先搞明白“撤县设区”背后的内涵是什么——这撤的是什么“县”,设的又是什么“区”?
县与区之间,看似只差了一个字,实则背后囊括的政治意味是天壤之别。
比如瑞安、乐清,看似都是温州下属,是县级市的行政区划,但其实相对独立。他们是浙江省辖县,顶头上司是浙江省,温州只是代管;
而鹿城瓯海龙湾,这些区的行政单位才是温州市直管,形容直白一点,就是区级才是亲儿子,才是真正的“屋子里的一家人”。
因为是直属,所以温州市就很容易调配起鹿城龙湾的资源,指挥调动起来如臂使指,轻松写意;
乐清
但对于瑞安乐清等,就不是这样。这些县市虽然名义上隶属温州,但毕竟隔了一层,有些“生分”,市政府调动资源就很麻烦,总要经过重重的文件,繁复的批示,程序繁琐。
所以撤县设区,在提高行政效率上,对温州大有裨益。
(乐清,浙江省辖县级市,由温州代管)
此外,温州要做大做强,首先要把市区做大——再没有一个城市比温州更渴望土地了。
根据各政府发布的数据统计,在全国50个主要城市市区面积占比排行榜里,温州城区面积排名位列倒数第三,是第47名。
以同属浙江的宁波、杭州为例。在市区面积/总面积的比例中,杭州高达49%,城区面积将近一半,而老二宁波,也有38%的比例。
对比下来,温州11%就格外刺眼,连宁波的一半也不到,可见撤县设区的迫切性——温州需要这些县市的土地。
如果一座城市想要发展,提高城市首位度,主城区的面积才是第一要素。有了面积,才有人口持续流入的可能,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否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中国50个账户要城市市区面积和全市总面积一览(倒序)
20年前,杭州顶着巨大压力,面对各种舆论指责,硬是拿下浙江第一强县,把萧山市改为了萧山区。
如今,20后年后回头审视当初的决定,可见撤县设区的决定之正确。萧山杭州都活得很滋润,实现了双赢。现在杭州的萧山机场,杭州萧山的“赘婿”,都已经成了两者有机融合的标志性符号与见证。
萧山老百姓也乐见其成,用他们的话来说,合并了,就是抱养的变成亲生的——老爹跟儿子开口要钱,那就天经地义,萧山自然发展的很快。
此后,尝到甜头的杭州,接着拿下余杭、富阳、临安……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蒙眼狂奔。在往一线城市的道路上狂飙突进。
现在这经营城市发展,有时候也需要走点捷径,就跟企业上市一个道理。光靠原始积累,那得猴年马月;但上市融资圈地,那就是一夜暴富,就是跨越式发展。
萧山机场
浙江三大核心城市的温州,现在就这点城区面积,在下一轮的城市竞争中,根本不占优势。所以在下一轮的规划中,温州就明确提出,力争GDP破万亿、地方财政收入破千亿,人口破千万。
因而,推进撤县设区的计划就迫在眉睫。
我个人的一个猜测,撤县设区的目标,基本可以锁定瑞安。只有这样,温州的基本盘才稳,具备做大做强的条件。
俯瞰瑞安城
现在的形势跟过去不一样了。长三角一体化正如火如荼地推进。
咄咄逼人的嘉兴气势如虹,曾经和温州相互依偎的台州开始抱上了宁波的大腿,还准备跟杭州牵手,搞杭绍台铁路,建成后将连接杭州、绍兴、台州三地,形成一条长三角核心区辐射浙南地区的快捷通道。
城市发展犹如逆水行舟,如果不动,或者慢了,就会倒退。在这个局势下,温州还有退路吗?
所以,撤县设区必须上马了。而且不光要做,还要大做特做,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