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位孩子妈妈在学校的家长群反映:“孩子今年收了很多压岁钱,想想孩子都四年级了,应该给她一些零花钱,结果孩子胆子小不敢带。孩子不要零花钱我是该高兴呢,还是该担心。”
家长们在群里议论开了。有些家长说你家孩子真是太乖了,我家孩子不给零花钱他还回家闹,说别人都有,要是给他零花钱吧,又怕他乱买东西真是头疼。也有些家长认为应该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毕竟孩子长大了,同学之间也有交际需求。一时之间,家长群里热闹极了 。
零花钱到底给不给?怎么给?
记者针对小学生家长
做了一次问卷调查
微调查
近四成家长没给过零花钱
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93份,调查的人员中六成是三四年级的学生家长。关于“有没有给孩子零花钱”这样的问题,近四成的父母表示从来没给过,都是有需要了家长去买。也有57位家长选择“会给孩子零花钱”,但大多数家长选择以奖励的方式给孩子零花钱,小部分家长选择“看情况给”,还有6位家长是感觉孩子已经长大了,会固定时间给零花钱,或者让孩子用电话手表自己扫码购买。
在不给孩子零花钱的家长中,绝大多数家长给出的原因是怕孩子乱买东西。曾先生就是属于不给孩子零花钱的家长,原因在于女儿学校附近有好几家小卖店,女儿偏偏有爱吃零食的坏毛病。之前过春节拿到的压岁钱,全被她课间跑去小卖店买零食吃了,结果放学回家该吃饭了,她反倒吃不下,嚷嚷着吃零食已经吃饱了。为了防止以后她把钱全部贡献给垃圾食品,曾先生有意控制孩子的压岁钱不让她乱花。但有时候去接孩子时,看到女儿眼巴巴看着其他孩子在小卖店围着买东西时羡慕的样子,曾先生心里也不好受。
给零花钱的原因五花八门
图片来源:CFP
在调查中,给孩子零花钱的家长给出的原因却是五花八门,有的是因为工作忙没时间打点孩子饮食生活,所以给孩子零花钱让孩子自己买东西吃。也有的家长是不想让孩子受委屈,让孩子能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还有一些注重培养财商能力的家长,期望孩子能够拥有较强的理财能力。
上陡门小学四年级学生浩浩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上三年级时,她会每天给孩子5元零花钱,但是后来发现孩子老是买一些1元5元的小玩具带回家,或者是放学路上和同学一起买一些乱七八糟的零食,给他多少零花钱就花多少钱。四年级开始,她和孩子做了约定,每个星期一在书包里放十元钱,以备急需,比如买红领巾、学习用品什么的,如果当天用了部分零花钱但是能说明合理用途的,她会给孩子补足十元,如果不能说明用途或者用得不合理的,那剩下的钱就是他这个星期的零花钱。如果孩子这个星期十元钱一分不少,那周末时还会再额外奖励5元零花钱供他自由支配。一个学期下来,孩子积攒了200多元零花钱,以前丢三落四的毛病也改变了不少。过年的时候,他在征得父母同意后,用积攒的零花钱给自己买了一个乐高和同学一起玩,可有成就感了。
专家看法
该给孩子零花钱
引导孩子合理消费是关键
对于孩子零花钱的问题,温州市上陡门小学德育副校长徐温茯表示,这个问题其实是涉及到儿童的消费观和理财意识的培养。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消费水平提高了,不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可能会不利于他们自主独立性的培养。就小学生来讲,可以分低中高三个阶段,这也是从小学各个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人际交往的实际需求出发,还要根据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如果把握尊重性原则的话,给小学生一定金额的零花钱还是利大于弊的。尊重性就是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家长应指导孩子如何使用零花钱,而不是限制,并且,这种指导从幼儿园时期就可以有意识地去培养。譬如,小朋友一般到了超市都会控制不住地买买买,所以家长在去超市之前就应和孩子约定好今天只能买一件玩具或一样吃的东西。年龄稍大点之后在消费时可以限定一个金额:今天你只能在超市花多少钱,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财商,又可以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快乐,同时也有利于早期培育正确理财观念。
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支部书记、副教授周奇也持相同看法。她对这位孩子四年级还不敢带零花钱有点意外,认为这对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是不利的。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同时孩子合理的需求也要满足。对于小学生,周奇认为孩子身边可以有钱但不要给多,同时要告诉孩子每天具体的要求,什么地方该花什么地方不该花,如果孩子在可花可不花的时候能够抵抗住诱惑,把零花钱省下来放到储蓄罐,那就更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