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网讯 1月7日,珊溪水库举行增殖放流活动,共投放鲢鳙鱼、翘嘴鱼、鳜鱼等鱼苗约54万尾,以期实现水库内水生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目的,活动将持续3天。
活动现场放生鱼苗
珊溪水库是我市最大的饮用水水源地,有温州“大水缸”之称,保护水源也成了重中之重。增殖放流,以渔保水,既能维护水质,也能丰富生物多样性,是一种重要的生态手段。
正值寒潮来袭,天寒地冻,但增殖放流的鱼苗在容器里却活蹦乱跳,似乎迫不及待的想要住进新家。“放生也是一门科学,不能随意放生。”市公用集团珊溪水源保护分公司工作人员叶坚坚说,“我们是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专家指导下,选择了这些鱼类。”据了解,此次增殖放流的白鲢、花鲢为滤食性鱼类,能够通过消耗营养盐来净化和改善水质,每生长1公斤就可消耗约40公斤的蓝藻等浮游植物;而黄尾密鲴、翘嘴、鳜鱼为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能够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据统计,从2010年至2020年初,珊溪水库共投放鲢鳙鱼鱼苗683.5吨,转移水库内氮30.13吨、磷8.49吨,消耗水库内藻类23000吨。2020年7月,温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监测结果显示,珊溪水库水质连续两个季度26项指标均达到I类标准,水质保护成绩得到了实践证明。
增殖放流,除了起到保护水质的作用外,还能捕捞成鱼,用收入反哺库区。“我们这里的水质很好,养出来的鱼质量也很棒,销量也不错。”叶坚坚略带自豪地说道。据了解,珊溪水库全水域3533公顷600吨鲢鳙鱼一次性顺利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是温州地区最大的“有机鱼”生产基地。据统计,2020年,市公用集团珊溪水源保护分公司累计捕捞鲢鳙鱼30万斤,收入312万元。
当天,珊溪水库2020年保水护渔管理经费220万元也拨付至文成、泰顺两县,将统一发放到珊溪库周85个村集体组织,用以增加库周经济薄弱村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已累计下拨660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