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明达说事》提示:在晚上居民休息时间特别是下半夜,户外仍不断有噪音传来,实在让人烦恼。噪音源头有很多,如汽车喇叭声、工地施工声、犬吠声等,其中汽车喇叭声、工地施工声是比较常见的噪音源,执法部门需加强执法管理,还居民以夜晚的宁静。不过,在具体执法管理方面,两者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在市区汽车禁鸣区鸣喇叭是明确的交通违法行为,可以直接予以执法处罚,进而静化路面噪音。但工地夜间施工作业在某些特殊生产工艺(如底板砼浇捣工程)需要进行连续施工作业,在取得夜间施工备案登记后可以进行夜间施工。针对广大市民对夜间学习、生活、休息环境要求的不断提升,鹿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全面加大执法管理力度,还市民一个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
“对面工地半夜施工一直到凌晨,严重扰民。”近期,关于温州市核心区某项目工地夜间施工噪音扰民的投诉增多。为切实解决施工噪音,回应群众合理诉求,维护居民合法权益,12月9日下午,鹿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机动二大队组织项目施工问题协调会,约谈该项目的建设方、施工方、渣土运输方三方负责人。鹿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乃领,鹿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机动二大队队长张佳克,副队长张朝敏,网格队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通报了关于该项目工地的投诉情况。该项目工地自2020年以来,涉及夜间投诉共54起,立案查处5起。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夜间施工扰民问题,鹿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希望通过此次协调会,与各项目负责人共同寻找破题解题的办法。
问:工地为何夜间施工?
答:该工程原计划后年6月全精装修交付,受疫情影响,工程中途暂停施工数月,建筑垃圾处置消纳后场运行不正常,建筑垃圾清运形成“堰塞湖”,从而耽误施工进度,造成工期紧张。如果不在夜间施工,后期交付压力极大。另外,某些工程因生产工艺或特殊需要必须夜间连续作业。因此,夜间施工的次数增多。
问:居民休息如何保障?
答:一是科学编制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依法文明施工,尽量减少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二是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比如要求车辆等机械调度使用对讲机,车辆不准鸣笛,非生产工艺或特殊需要的工程尽量在白天施工等;三是加强与周边居民沟通协调,争取多方协调支持。在取得夜间施工备案登记后,须采取向社会公示的方式告知周边住户,如小区公示栏、告知社区、物业等,取得群众对项目建设的理解和支持。
会议上,鹿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杨乃领对项目方提出多点要求:
一是环境要美化一点点。作为项目方,在追求施工进度的同时也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比如做好车身冲洗、扬尘处置等,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二是工序要优化一点点。对确实需要连续作业的,要提前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并向周边居民公示,同时要做好防尘防噪工作,科学组织施工进程,优化作业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对群众生活产生的影响。
三是好事要多做一点点。要将企业融入当地、建立感情、获取支持,多与辖区街道、社区、小区沟通交流,参与当地党建等各类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