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当年温州“八大王”之一,他从低压电器到房产投资到高端智能制造,他从温州柳市到上海到海外再回归杭州;
他从个人财富积累到为社会大义,创造财富只为让每一个听不见的人听得见,看不见的人看得见,站不起来的人站起来。
每一次转折,每一次冲破束缚,每一次实现跃迁,支撑他的永远是浙商精神——勇立潮头!
他是诺尔康科技董事长李方平:方寸之间,纵横四海;平实天地,尽显担当!
浙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教授(右)与李方平(左)交谈
李方平往事
头发微白,笑容可掬,在李方平的办公室,这位昔日温州“八大王”之一,如今专注人工耳蜗的年逾花甲的商界传奇。
对他从事电器、房地产、高科技神经电子行业的三次创业经历娓娓道来。
说起合同大王李方平,更多人还是停留在眼前这幢104国道边的三间四层楼的记忆里。
40年前,就因为这幢房子让李方平遭受了一场改变他一生的经历。
1973年,李方平做了供销员,因业绩突出,被聘请到乐清防腐器材厂。
他用3年时间,从供销科长做到副厂长,使乐清的五金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合同大王”。
“1978年以前都在地下干,偷偷摸摸地干。后来1979年的时候说,地下的可以浮到地面上了,大家都很兴奋。
也就是说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 后来我就大胆地干了,到全国各地去签一些合同 。”
“那时挺开心的,到山西矿务局去签了一份合同,1万块钱,签的是矿灯配件,那时候一年的收入才300块。”
1982年,经济趋热,中央发起经济整肃运动,温州地区为重点打击,“八大王”之一的李方平因“投机倒把”入狱。
他说,他记得是1982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有一篇文章出来,说他有三间四层楼的房子。
日报上这样说,“这个房子不是投机倒把,那钱哪里来的? ”他就这样子被定性了。
直到次年夏天,中央1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下达后,才让地方政府和经营户们清楚地看到中央对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的充分肯定。
正因这一文件的颁布,农村经济政策获得了进一步放宽,"八大王"无罪释放,李方平获得自由。
问起这段遭遇,李方平表示自己并不委屈,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要让国家和政府有成长改变的过程。
1983年,他平反出狱后,离开柳市前往上海,继续做电器生意。李方平使用创新销售模式,在和平饭店办订货会,生意越做越大。
李方平相关创业实物资料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李方平又遇上了中央经济秩序整顿。1989年,李方平举家迁往泰国,之后又定居加拿大。
平反后的李方平决定开始二次创业,有着敏锐“经济嗅觉”的他在杭州做起了房地产生意,这为李方平积累了一定的原始资金。
1996年,国内市场经济步入正轨,房地产开始扩展市场。
从中看到商机的李方平回国创建浙江嘉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成功开发建设杭州庆春路嘉德广场、泰安嘉德现代城等项目。
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园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05年,李方平又有了新想法,这次他打算把目光投向全国2700多万耳聋患者身上。
他偶然得知有一批旅美的中国科学家正在寻找人工耳蜗投资者,他觉得这是需要创新也被市场所需要的产品、是一件给患者带来福音也造福社会的事情
于是收购多项人工耳蜗专利,并于2006年创建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随后,公司研发生产出国内首个人工耳蜗,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之后第四个能够研发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人工耳蜗的国家。
诺尔康产品性能稳定、价格优惠,打破了国外厂家的垄断,促使进口人工耳蜗的零售均价大幅下降,给海内外万余名聋人患者带来了福音。
李方平(中)介绍向陈寿灿(右)人工耳蜗产品
李方平创立诺尔康之初心,便是回报社会、贡献人类。自产品投产以来,陆续向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等捐出了3000多万元的资金和人工耳蜗,帮助有困难的聋人患者,被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授予“慈善楷模”。
回顾近些年的发展历程,李方平说,诺尔康产品面世已经9年,虽然去年才开始营利,但已帮助聋人患者家庭节省了15亿。
“创业不仅是赚钱,还要有意义。帮助一个孩子就是帮助一个家庭,家庭好了,社会就和谐。”
谈及公司的未来,李方平信心满满。他说,目前人工视觉研发进展顺利,公司即将上市,在俄罗斯开设分公司也已准备就绪。
“公司将始终坚持‘让听不见的人听见、让看不见的人看见、让瘫痪的人重新站起来’的愿景,心存善念,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诺尔康董事长李方平
从温州到杭州,从中国到世界,从一个商人的角度来看,李方平先生是成功的。
但是这个“合同大王”的心中有着更为远大的目标:“让听不到的人听到,让看不见的人看见,让站不起来的人站起来。”诺尔康将朝着这三个目标不懈奋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