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市实验中学周五在七都举行的“行走的力量”活动收割网民不少流量。咸蒸也获赠不少“好心人”的慰问,先回复某些人:去你大爷的,啊8 最看不起你这种篮子提不掉转身就喷的辣鸡。自动取关吧,免得我拉你进黑名单。
对于敏感的话题,咸蒸从未走出“黄金4小时”。看到一些网友质问为啥一发就删一转就没的原因,只能说声抱歉,咸蒸道行不够,还需努力负重前行 。
其实,温州市实验中学的这股环七都岛“行走”的力量,释放的不仅仅是“龙头老大”的力量,更像一只高傲向上的雄鹰,向同行,向市民,向领导展示其智慧、勇气、牛逼的精神力量。我欲问鼎天下,试问谁与争锋?
本来,一场意外的“堵车”事件,对于学校来说,应发挥其育人治学品格应对网络舆情,而非一味想着先要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咸蒸不妨在这里先给实验的负责人上堂课。
所谓这些自媒体搞事情(包括罪该万死千刀万剐的“七都岛民”这小样儿),无非就是议题设置。
议题设置就是指大众传播对实验中学七都行走活动所引发的各种观点在公众中受重视的程度构成的正比关系,引导市民关注和思考。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影响民众对这起事件的重要性判断。
七都风波之所以成为周五当天的本地网络“爆款”,给学校带来压力,从网络舆情传播路径来分析,这算几把毛的事?在现在的信息环境下,有几千学生的实验中学,要始终不出点事,不传到网络上去,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出了问题,就要认真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如果都这样的思维,还怎么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就算你找出所有关系人,发动实验中学4000多学生家长的力量,将这些自媒体的始作俑者“封口”,但你能阻止网民的“牢骚”么?达达说过,自媒体监督是人民群众履行监督权利和义务的新形式。何况,就一点点的排长队堵塞,这算啥舆情?
但是,就有些个别学校领导认为自己手中的资源可以“排山倒海”,随时“千呼百应”,怎么能容得下你们这些屁民的叽叽歪歪。于是,一场“拨乱反正”运动开始了,不明真相的同学也上来凑热闹,咸蒸后台也收到不少“不满”,甚至“讨个说法”的声音也此起彼伏。这些标明我是学生,我要为学校说几句的留言中,“指责”的意思特别明显,“指导老师”的痕迹也一目了然。这就是应对网络舆情的“良策”?这就是我们牛逼学校的应对举措?一副好牌,就这样被打烂了。
对这次七都风波,咸蒸有如下个人想法,不喜勿喷——
1、利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献上真诚的“歉意”。
其实,这是一次实验中学很好的吸粉机会和自我形象营销。针对网络上的杂音,实验中学可以在官微发布一则信息,文字大意可以这样写——因为孩子,我们给你添堵了。然后说明这次活动的意义,倡导学校创新思维的理念和方式。这样一来,让那些还没把孩子送进去的家长,认识到实验中学的牛逼之处,让他们有“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进实验“的决心和行动。也让那些已经成为实验中学家长的市民们,更加坚信实验中学的教学理念。你看,这种胸怀和处理方式,放眼全市,哪家学校的校长会做到?
2、理性面对舆情。
信息时代,学校应该学会走网络群众路线,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做好信息沟通和舆情引导。实验中学如果按照咸蒸的思路,把问题实事求抛出来,又在回程时选择大巴作为交通工具,让这些提出问题的自媒体也好、网民也好,再次感觉到实验中学的“高光时刻”,他们怎么不会主动帮你扩散传播,给你点赞?负面信息形成正面舆情传播,考量的就是一把手应对舆情的能力和手段。
3、行走的力量来自一颗思考的心。
咸蒸相信,实验中学举办这次户外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们带着一颗平凡的心出发,绕7都到走出别样的意义。对全校教师来说,讲台只有三尺,但世界却有万千,最美的风景依然在路上,与学生一起行走,更加坚定的迈着教育前行路上的每一步。
4、教育育人不应功利化。
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读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素质和涵养。作为温州义务教育阶段的标杆,实验中学应在师德师风和教书育人上率先垂范。让教师静下来教书、潜下心育人。教书,不仅仅教的是书本知识,其实教的也是一种情怀,一种对真理追求的精神,一种让道理知晓于世的品质。咸蒸担心的是, 从实验中学发动学生(或许是个别学生的极个别行为)攻击“所谓的负面信息发布者”,来获取班主任或者教师的“点赞”与“肯定”。这种心理万万要不得,更有悖于教书育人的初衷。会影响孩子的三观,很危险啊,同志们!
原本,咸蒸仅个人观点就事论事,也不想再次惹怒这个庞大复杂的实验群体,但面对汹涌的稚嫩的谴责,咸蒸很担心,很担心,很担心......
为啥用眦睚必报这个成语,真心希望这完全是学生的个人行为,与学校无关,与教师无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