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文化礼堂建设暨新时代青年理论宣讲工作推进会定于明天下午在平阳举行,研究部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并表彰一批文化礼堂建设示范县(乡镇)和最美文化礼堂人。
近年来,我市建成文化礼堂2515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引领文明乡风新风尚;选拔一批青年宣讲骨干深入基层,开展主题宣讲2000余场,受众面超50万人,让理论宣讲“声入人心”。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为平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授牌 文化礼堂,打造村民精神文化家园 一座哥特式风格的欧式建筑,收藏侨乡居民旧时家什,画有淡雅粉墨画的外墙将七都樟里的水乡实景装扮得更具文化味……走进鹿城区七都街道樟里村文化礼堂,童心学堂、国医馆、词场、门球场、百姓舞台等配套功能场馆为村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方式,文化礼堂逐渐成为村民精神文化家园、乡村新地标。“樟里经验”曾获省委领导的批示肯定。 龙港市鉴后西村文化礼堂 2013年至2019年底,我市2515家文化礼堂建成并通过验收,数量居全省第一;全面推行农村文化礼堂星级管理制度,全市共有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114家,数量为全省之最,四星级农村文化礼堂364家、三星级农村文化礼堂951家;探索推出“总干事驻堂制”“文化大使联系制”“传统文化礼事日制”“月月主题制”“文化礼堂联盟”等系列制度,多次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有的还在全省推广,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率全省之先打造了“文化礼堂服务点单平台”,该平台已集纳873家政府机构、社会组织、文艺团体提供的7351个项目,按照“项目报送-审核发布-点单对接-安排配送-接受评价”的流程,累计配送服务69796场次。通过这一平台的打造使用,进一步推动政府、公益、市场等各方面资源向文化礼堂“导流”,推动文化礼堂“大门常开、活动常态、内容常新、队伍常驻”。我市文化礼堂建设成效显著,多次获中宣部、省委宣传部领导肯定。 苍南文化礼堂内,100多位小朋友正在吟诵 移风易俗,新时代文明实践突破口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是加强改进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村民在文化礼堂举行简约婚礼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我市将移风易俗作为重要突破口,先后开展移风易俗攻坚年、巩固年、提升年行动,健全完善“喜事新规”“宴席套餐”“常态治理”“量化管理”“党员干部承诺报告”等五项制度,创新实施“互联网+”“公墓革命”“零次跑突破”“新公益模式”“厚养薄葬新风”等五项举措。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建设家宴中心372家,引导100余家酒店推出3000元以下婚宴套餐。据初步测算,全市共引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9.16万起,减轻群众资金负担约80.3亿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温州移风易俗入选中组部、中宣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通过移风易俗,新时代文明实践逐渐成为温州城乡引领新风正气的标杆。 鹿城区推出推出3000元以下婚宴套餐 文明素质重在实践,重在养成。去年底,我市率全省之先开展“公筷行动”,疫情期间取消20.5万桌酒席,制订《公筷公勺使用管理规范》,倡导“长者先动筷、公筷来夹菜”的文明用餐新风尚。 温州云天楼酒店简约婚礼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带动所在村社开展家庭家风建设,以家庭文明带动乡风文明。全市创建文明家庭59.8万余户,修订整理210份历史珍藏家训,近15万户家庭家训上厅堂。倡导各地实践站设立民间道德奖,开展“好邻居”“好儿女”“好婆媳”等评选表彰活动。目前,全市已设民间道德奖3777个。晒家训、比家风、重家教的氛围日益浓厚,家庭文明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带动性越来越强。 永嘉县山坑村家家户户挂家风家训牌匾 文成县丰农生态园草坪婚礼置办点草坪婚礼 “青色讲团”,向海内外讲述温州故事 前不久,青年宣讲员曹依蕾在“云端”讲述《一代书宗姜立纲》的故事,在大洋彼岸温籍侨童中产生热烈反响,赢得了好评。7月15日,在市区五马街历史文化街区中心小广场举行的“Young朋友in温州”网络国际传播活动启动仪式上,温州医科大学毕业的南非青年阿乐(中文名)作为“海外宣讲员”,向世界讲述温州故事。 今年以来,我市立足“让理论更接地气、让宣讲更有朝气”,对市民宣讲团结构和业务活动进行年轻化、时尚化迭代升级,组建了“巾帼宣讲团”“网络宣讲团”“青年海外宣讲团”等14支分团,累计开展主题宣讲2000余场,受众超50万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以赛选才、以赛引才,全市微党课比赛作为选拔优秀宣讲员的重要渠道,每年选出优秀青年宣讲人才加入市、县两级青年宣讲骨干队伍,不断提高青年宣讲的质量水平。”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温州依托“赛场点兵”孵化了一大批拔尖青年讲师,同时依托条线资源公开选拔宣讲人才,依托专业特长创设“青色讲团”,还通过出台《温州市青年宣讲团管理试行办法》、构建市县两级“1+X”管理平台体系等制度设计,有力催生了理论宣讲的“青声代”。 目前,市县两级青年宣讲人才库内总计有2000余人、11个组别;全市各地打造30多个理论宣讲品牌,助力新时代新思想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