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清华一名毕业生发出灵魂一问:如果北大清华的毕业生都买不起房,还买学区房做啥? 这个话题曾引发大范围的讨论,到了今年,讨论的话题有了答案: 人家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苦读?
1.
高考,对国人来说,是一种虔诚的信仰!
报补习班,学音乐体育奥数,只为高考加分。
辅导功课,从母慈子孝到鸡飞狗跳,男女混合双打只为孩子考个好学校。
买学区房,砸大价钱买个破房子,只为多抓住一丝机会。
学区房,居住体验渣到泥里,但房价却吊打各种豪宅,家长多花上百万元,就是希望在相对公平的高考中,为孩子争取多一点机会。
可是现在,不要说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就连你身边的一个普通老师,都能让你家孩子的高考成绩被冒名顶替,十年寒窗瞬间化为乌有。
什么补习班、学区房,一点意义都没有!
而最可怕的是,要发现这种冒名顶替,只能是靠运气,靠当事人在某些场合不经意的信息泄露。
2.
6月22日,苟晶以“前世是天使2001”的网名发帖称,自己曾在1997、1998年山东高考中连续两年被冒名顶替。其中1997年是被其高三班主任的女儿顶替。
苟晶发帖的原因,是陈春秀、王丽丽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曝光后,相关部门调查结果触目惊心——2018年-2019年,山东14所高校,242人被发现涉嫌冒名顶替入学取得学历。
高考冒名顶替事件,持续霸占热搜,让国人目瞪口呆。而处理结果更是让家长怀疑人生:审查调查、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降低退休待遇!
还能更无耻吗?偷3万块钱都能判至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偷了学生的一生,就这样罚酒三杯?!
不幸的学生,被粗暴改写的人生,背后是万千劳心劳力的家长,焦灼愤怒的神经:有没有更多类似情况?我家孩子会不会遇到这种情况?
一纸高校通知书,可以让一个“山里娃”变成“城市精英”,这对一个个祖祖辈辈种地、没有其他资源的家庭来说,的确是改变命运最重要的机会。
十年寒窗,挑灯夜战,无非想抓住这个会,因为中国有不少学生除了读书,一辈子也走不出重重大山,祖祖辈辈困顿不堪。
对于走出大山来到现代都市的学生来说,考上好大学,人生际遇自然不一样,但对于已经走进大都市的学生,考上大学无非是换了个城市,甚至连城市都不换。
3.
各位,小富靠勤,大富靠运。
十年寒窗换来的学历,只是给了你一个选择的基础。
事业能不能做得成,是一系列选择的乘数效应,你必须在所有的关键节点上都做出正确选择,而不是在某一件事上做对了选择。
比如开一家餐厅,并不是仅仅因为请到一个好厨师,就万事大吉。
来先喝一碗毒鸡汤——无论你学历多高,学科多难,“学习”就是把前人总结的经验,复制到你自己脑子里,经验都是过时的,你并没有创造新东西,并不能解决新问题。
考上985,只是代表你复制过时的经验做得好,至于能不能实现突破,以及未来有没有前途,没人能告诉你,也没人向你承诺。
学生在学校读书时,只要听老师的话,很容易做到不错的成绩。而进入社会后,能不能取得成绩,就不单单靠学历了,比如会不会交际、有没有责任心、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有没有遇到一个强悍的团队和领导等等。
那你说了,就算这样,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选择的基础。
没错,家长都是这样想的,所以学区房价格高这件事基本无解。
除非摇号,全市所有的学校和学生一起摇号,谁摇到哪个学校,就去那个学校上学。
就拿学军小学来说吧,学校是政府建的,教育经费是政府提供的,老师工资是政府出的,周边小区业主并没有出钱,凭什么只能这些小区的孩子上学军,享受西湖区最好的教育,而其他小区的孩子不能?
这就是不公平。
只要我家孩子上不了最好的学校,那教育就是不公平的,这就是能在网上发声的大部分家长的想法。
请问,以上的说法正确吗?
4.
各位,资源是有限的,就算把所有的财政预算统统投入教育,学校依然会有一二三名次之分。
这跟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等等每一个环节都有关系,无论政策和资源投入多少,都不会改变这个相对的差异。
教育部要做的,一是确保普及义务教育,二是尽量避免教育方面引起的阶层固化,三是力求在重点领域实现教育科研能带来科技突破。
所以你看,现行教育政策目的就是要照顾普通家庭的学生。
问题在于,很多人认为自己就是普通家庭,但其实你根本就不是普通家庭。
但凡每年能花几万元给孩子补课的家庭,都不是教育政策照顾的对象。
各位,时代不同了,当年读了名校可以改变自己和整个家庭的命运,但是如今教育回报早就不一样了。想想你大学毕业时是什么情况,再看看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是什么情况,还有啥不明白的。
2020年受疫情影响,史上最大规模的874万毕业生,迎来最难就业季。
今年报名参加考研的人数是341万人,比去年多了50多万,史上最高!
Boss直聘数据,截至5月20日,今年应届毕业生春招整体规模较2019年同期下降27%。
对普通家庭来说,上大学的收益依旧很高。
对中产家庭来说,上大学就是给孩子一种人生体验,手里有几套核心区的房子,才是决定孩子和家庭命运的关键。
而对有钱人来说,用各种资源换取教育的能力和范围,远超普通人的想象。对他们来说,教育不重要,什么样的教育才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