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查看: 10012|回复: 2

温州最有故事一条“街”挖出精彩公园路拟9月底开街

[复制链接]

3

主题

0

回帖

0

积分

嫩笋

积分
0
发表于 2020-6-22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TZrHzyuRiYPJ6UyN.jpg
   从市区公园路走到五马街,再来到禅街,走进温州最有故事的一条“街”――五马历史文化街区。这里承载着许多温州人的文化记忆,流淌着生机勃勃的商业气息,文化与时尚在此交融。
  2017年,温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两线三片”的战略部署,按照全域谋划和历史文化街区三年行动计划总体安排,对五马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体规划、改造,将禅街、五马街、公园路连为一体,以步行街、慢行的形式,打造五马历史文化街区主动脉,赋予这条街区新时代的文化律动。
  再现“濠河泛月”“儒英咸集”
  走在正在改造中的公园路上,古朴的牌楼石门、石桥、戏台……依稀看出逐渐恢复的温州建筑与文化记忆。
  这里将打造“公园路十景”,分别是“濠河泛月”“儒英咸集”“城南旧事”“城隍曲韵”等景色。目前部分景观已初现芳容,置身其中,不由得勾起了对温州文化历史的好奇。
  在公园路东入口处,曾经的中山桥“重现”,桥下的河床也正在清理之中。1930年前后,为方便行人来往,当时在华盖山南麓护城河上架建了一座石拱桥连接公园路。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温州旧城东边的部分护城河被填上,改造成环城东路,架设在护城河上的中山桥也被拆除。如今,这里是“濠河泛月”的重要部分,将原汁原味复制,重现老城记忆。
  公园路东街口附近,立了一块“儒英咸集”牌坊,仿佛领略到了温州古城三十六坊中的“儒英坊”的昔日风采。在古时,县学作为永嘉县最高学府,儒家英才荟萃,因而得名“儒英坊”。
  买30多本温州书籍猛补
  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风景园林设计研究院设计总监郑源泓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在去杭州读大学前,经常路过公园路、五马街,对这些老街也很有感情。
  但郑源泓说,接到公园路改造提升任务后,居然发现自己对公园路并不“熟悉”,对背后的文化故事相当陌生。
  他和团队马上去买了30多本关于温州建筑、历史等书籍恶补,并收集了大量的温州古地图、老照片等。
  郑源泓说:“这个设计过程也是重新认识家乡的过程,重新认识了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温州。”
  此前,温州设计集团第二建筑设计院设计团队也在温州书籍里“挖”设计灵感。该院总建筑师、五马街-禅街改造提升工程负责人陈扬帆说,不读几十本关于温州建筑、历史、民俗风情的书籍,真的打造不了最有故事一条“街”,建不好这般精彩的历史文化街区。
  在陈扬帆的电脑里,仍保存着《温州老城》等11本书籍扫描本以及大量的温州老照片。
  走街逛巷拍了上万张照片
  设计师们还通过走街逛巷寻找温州建筑特有的符号。温州设计集团第二建筑设计院建筑师包舒拉说,她和二三十名同事分组分批,拿着照相机,游走在温州街头巷尾,“挖”设计元素。
  他们拍了上万张照片,拍下了温州各个时代建筑的特色印记,回到单位后放大观察,发现亮点后,他们还要回到现场放大细节拍,分析该细节特点、工艺等,找老专家进一步了解,从中提炼元素,融入设计。
  最后,选出一两千张照片,把照片中建筑测绘成图纸,甚至3D建模。让包舒拉印象最深的是解放街木质民居、朔门街郑宅的精美砖雕等,都藏着丰富的设计语言,他们为此来回走了好几回,也拍了好几遍。
  温州设计集团设计团队还动用了无人机航拍、手持摄像机进行倾斜摄影,拼贴形成三维模型,全方位研究温州传统民居。
  “挖”出来的戏台、王木亭
  古城温州,文化厚重。公园路、五马街、禅街一带,作为老温州繁华的地段,一步一景一故事,每一处都是深厚的文化底蕴。
  翻阅温州文史资料,可窥见背后那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广场,是温州古代的最高学府温州府学文庙的旧址;东南大厦,是温州千年佛刹“开元寺”的旧址;温州八中,是温州师范学堂的旧址……
  郑源泓说,公园路上虽还保留着一点老城的历史文化肌理,但许多“历史文化记忆”都消失了。他们在有关部门和文史专家指导下,从文史资料中一点点挖掘失去的文化元素,整理记录了公园路上比较知名和重要的文化节点和建筑场所,最终敲定“公园路十景”候选方案。
  在名城广场东面,新出现的戏台、门台,已成为公园路的点睛之笔。浙工大设计团队根据一张老照片中原城隍庙的风貌,设计了“南戏台,北照壁”,也就是“城隍曲韵”。
  最后,建筑工人参照蒲州街的玄坛庙戏台,打造了一个八角攒尖式叠拱藻井、雕饰精致华丽的戏台。
  “回到百年前,老百姓最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就在城隍庙和戏台。如今,这里又将成为市民日常的娱乐场所,让人感觉时空交错,现实重叠。”郑源泓说。
  在温州八中前的小广场,一座王木亭同样令人眼前一亮。陈扬帆出示了一张古地图的照片,指了指地图上标记的一座亭。他说,历史上的王木亭纪念的是温州历史上王十朋和木待问两位状元,和温州八中旁的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相呼应,共同展示了温州的科举文化。
  活化升级挖出的“老古董”
  还记得公园路82号“老香山”药店吗?如今店门口挂着“民生药店”店招。2019年7月22日,建筑工人在拆除“老香山”药店店招时发现了藏在背后的“民生药店”店招。设计团队决定留下这块店招,调整设计方案。
  2019年8月25日下午,建筑工人在名城广场旁空地时施工挖到了一块龙纹青石石碑。经过清洗后,发现这是块残缺石碑,“上部”刻着一条龙,龙纹右侧有一个残缺字体,龙纹下方也有数排文字。郑源泓说,这块石碑将被“活化”,嵌入“城隍曲韵”一景的连廊墙上。
  “还有公园路改造中发现的一些老门台,也被保留融入了设计中。这些老古董现身都是我们事先没有想到的,所以我们将其进行活化升级,成为设计的一部分,重新在大家面前亮相。”郑源泓说。
  以“绣花”功夫修旧如旧
  五马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使用了大量的老青砖、老青瓦、老条石、老石板等经历岁月沧桑的老物件。如禅街使用的老条石和老石板,是从全市“大拆大整、大建大美”中收集过来。在禅街一些民居风建筑外立面,就大概用了3000片有着百余年历史的瓦当。
  此外,用于禅街建筑外立面的老青砖都是手工做的,共几十万粒,特别是温州八中门廊的建筑,非常有岁月沧桑感。
  在公园路,戏台斜对面是一座200多岁的清代古门台。这座门台高约5.5米,重约15吨,从瓯海区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原汁原味”打包后,一台叉车前进,一台叉车后退,两台叉车一前一后将古门台搬起,让门台缓慢移动。最后,从打包到搬到公园路前后总共花了7天。
  公园路改造提升施工队相关人士说,他们是以“绣花”功夫修旧如旧、建新如故。
  公园路拟今年9月底开街
  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招商中心有关人士透露,公园路预计今年9月底开街,目前正处于业态招商工作中。从公园路现场招商广告看,业态包括餐饮、温州特色小吃、零售配套、民宿、休闲娱乐等。据媒体报道,公园路将串联五马街、禅街,呈现古城区完整的商业轴、文化轴。
  一位文史专家说,待公园路改造完成,沿着临街的温州特色传统建筑,逛着南洋照相馆、五味和、o料书铺等商店,从文化味浓厚的公园路漫步到民国风的五马街,再来到禅街,可一路感受这个历史文化街区的风情万种。时尚将在各种富有文化历史底蕴的建筑里迸发活力,为现代生活增色,为文化消费助力,展现了韵味绵长、动人心扉的温州文化风韵。
 

0

主题

5

回帖

3

积分

嫩笋

积分
3
发表于 2020-6-22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公园路提升,弄成步行街。设计者你们考虑到交通问题吗?成条街凹凸不平且无盲道!!这样的路婴儿车能推行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5-5-11 10:33 , Processed in 0.34013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