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1日,温州大学学生李新刚起床,就对住在同寝室的父亲李卫鸣说了一句“父亲节快乐”。
李卫鸣听见后,回了句“挺好,挺好”,高兴地出去给李新买早饭。早餐,孩子吃一碗馄饨加一个鸡蛋,他吃两个包子。
去年9月4日,来自绍兴的李新坐着轮椅来到温大报道。他患先天性脑瘫无法正常站立行走,却以优异的成绩被温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由于李新生活不能自理,李卫鸣来温陪读。
“挺好,都挺好,真的很感谢学校。”说起这一年来在温的学习和生活,李卫鸣这样说道。
李新2019年到温大报道时图片
父子俩的寝室位于温大步青学区A区。这是一间校方安排的适合残障人士居住的特殊“标间”,家具是定做的,卫生间内专门安置了残疾人坐便器和扶手,房间里有两张单人床,还有宽敞的储物室。出门有一条无障碍通道,方便李新坐轮椅进出。
李卫鸣告诉记者,他每天早晨5时多起床,出去给儿子买早饭,然后把东西整理好,推着轮椅送孩子去早自修、各个教室上课,午餐晚餐推回寝室吃,还要洗衣服等。
在李新的成长过程中,李卫鸣担起了多个角色:李新因身体原因没上幼儿园,都是他在家教李新算数和识字,是孩子的“老师”;李新读小学后,李卫鸣经常进入教室陪读,成了孩子的“学伴”;父子俩无论到何处,他还是一个“侦察员”——就如李新来温大上学,他去校园里里外外走了个遍,仔细观察学校环境,哪里有楼梯,推着轮椅该走哪条路线……
(资料图)
李卫鸣说,李新2000年出生,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脑瘫后,2005年不幸再次来袭,李新的妈妈患了脑瘤,通过手术切除了双眼视神经及单耳听神经,也成了残疾人。同年,当地残联给母子两人都发了残疾证。一个三口之家,有两个残疾人需要照顾,李卫鸣分身乏术,只好放弃原本收入尚可的广告招牌行当,一家人靠残疾补助、低保生活。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这个豁达乐观的男人始终没有失去笑容,“感恩”两个字经常挂在嘴边。现在,李新的妈妈在老家由亲属照顾,每天李卫鸣都要打电话回家问情况。而在温州陪同李新的李卫鸣,一刻也闲不下来。
“一转眼孩子20岁了,挺好的,挺好的。”李卫鸣笑呵呵地说,当年妻子查出脑瘤,他一度觉得天要塌了,后来她做了手术,虽然落下残疾,但至少保住了性命。“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就很好了。”
(资料图)
李卫鸣说,李新虽然行动不便,但心智和正常人无异,脑子灵活转得快,对于学习很上心很努力,成绩不错。在李卫鸣手把手的教导下,李新可以自己洗脸刷牙吃饭,坐在椅子上独立洗澡。
在父子之间的沟通上,李卫鸣经常对孩子说一些励志的话,鼓励他积极乐观地生活。李新喜欢跟李卫鸣说一些家常事,聊聊时事新闻、网络潮流。
对于未来,父子俩商定,李新要尽最大努力考研,以后找一份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李卫鸣说他无条件支持孩子:“不管儿子读到什么时候,我会一直陪着他,这是现在我唯一能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