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8日,随着第28根桩基深深扎入灵霓大堤不远处的淤泥中,蓝湾整治二期工程破堤通海项目桩基施工部分宣布结束。作为“破堤通海”前水电管道迁改的基础要件,届时堤坝中的供水管道、电力管缆将全部迁改到桩基盖梁上。目前,“破堤通海”前期准备工程已经完成70%,预计8月份,桥梁建设和“破堤通海”同步进行。
2016年以来,国家支持沿海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洞头入选全国首批试点。在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期间,洞头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去年,洞头再次入围国家“蓝色海湾”项目名单,由此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连续两次获得国家项目奖励支持的县(区)。在大家俗称的“蓝湾整治项目二期”的13个子项目中,“灵霓大堤破堤通海项目”尤其引人关注。
洞头蓝湾整治二期工程破堤通海项目效果图
“破堤通海”要怎么“破”?“就是拆掉部分老堤坝,打通瓯江南北鱼类洄游通道,让原先被隔开的那片海再次相通,进一步修复海洋生态。”洞头区海洋生态与藻类研究院院长李昌达告诉记者,作为“蓝湾项目二期”的“重头戏”,项目斥资约9000万元。其中宽约200米的生态海沟,将促进凤尾鱼、日本对虾、河鳗等瓯江优势经济鱼虾类洄游,改善海水水质环境,修复海岸带的生态功能。
灵霓大堤于2006年建成,是路上进入洞头的重要通道,洞头不仅因此从“孤岛”变成了“半岛”,而且大堤左右两侧埋设了主供水管道和电力管缆这两条民生大动脉。“必须先将这两大管道进行迁移安置后,才能实施破堤通海工程。”洞头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受到疫情的一定影响,但复工后各个环节的进度还是基本上得到了保证。破堤通海后,他们将在原来的堤岸位置,架设桥梁连接330国道及五岛公路,提升交通效率,方便洞头百姓出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