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担任村社干部期间,你们有什么感想和收获?”面对这个问题,去年上岗乐清城东街道后所社区干部的卢晓鹏陷入了思考。“未来社会工作的主战场就是农村、社区,这里将是我们年轻一代发挥作用的热土,也将让我们更好、更深层次地服务社会。”少顷,他以此作答。这是近日在该市“瓯江红”党群服务中心内,城东街道高学历年轻村社干部业务能力提升班上出现的一幕。
为遴选和培养高学历年轻“一肩挑”人员、优化全市村社干部队伍素质和结构,增强村社班子战斗力,日前,乐清市推出返乡大学生“135”发展计划,而这个“提升班”,便是其中五大专项党性教育“大引领”的内容之一。
返乡大学生“135”发展计划,是在每村社至少有1名高学历年轻村社干部基础上,实现村社组织换届后各乡镇(街道)都至少有一名高学历年轻“一肩挑”主职干部。通过搭建“选前墩苗历练”“选中登台亮相”“选后施展才华”三大平台,对返乡大学生开展党性教育“大引领”、业务能力“大提升”、一线工作“大历练”、干事创业“大比拼”、履职担当“大年检”等五大专项行动。
除了理论加深外,丰富的实践机会,也让年轻的社区干部在一线实操中得到锻炼和积累。郑育新来自柳市镇上峰村,前不久,他和另外7名“学员”被安排到了该镇村镇办、农办、三资办等科室,在为期一个月的挂职锻炼中,参与到中心工作和重点工程,通过实践锻炼,丰富经验,提升农村事务处理能力。
据乐清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返乡大学生“135”发展计划,是该市继“高学历年轻村干部培养工程”后的进一步深化。2016年,乐清市启动实施“高学历年轻村干部培养工程”,通过建立返乡大学生党员人才库、安排定岗压担历练、完善选任程序等举措,把大学生选育成村干部。目前,全市共有1359名返乡大学生走上村干部岗位,实现了全市514个村社全覆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