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接高端创新资源,牵手国家级“科技服务团”,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赋能温州中小企业蝶变升级“疫”中突围,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精准对接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要素,在温州打造“国字号”协同创新联盟释放创新活力,赋能温州中小微企业蝶变升级“疫”中突围。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科协“科技服务团”启动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在线签约视频会议上,由温州市科协报送的5个基于泵阀、汽车零部件、电气、鞋革和塑料包装产业的科技经济融合项目成功签约并得到立项支持,签约立项数位列全国地级市之首。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复工达产、培育壮大新动能,中国科协组织实施2020年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组织动员全国学会、地方科协组建“科技服务团”,围绕地方产业发展与企业需求,在地级市建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加速将人才、技术等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流向企业一线,帮助地方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技术创新力,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5个签约立项科技经济融合项目
- “科技经济融合(泵阀产业)学会产业联合体”项目
- “瑞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项目
- “科技经济融合(电气产业)学会产业联合体”项目
- “温州传统产业(鞋革)数字化创新联合体”项目
- “科技经济融合(塑料包装)产业学会联合体”项目
据介绍,自今年3月温州市被确定为科技经济融合工作省级试点以来,市科协重点围绕电气、鞋业、塑编、汽摩配、泵阀等温州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需求,精准对接相关全国学会、科研院所、园区、行业协会等资源,着力引进国家级“科技服务团”,打造一批学会产业联合体,探索跨界协同、利益共享的市场化服务模式和机制。
“每个学会产业联合体项目均有‘国字号’学会领衔,发挥学会聚集高端人才、技术和项目优势,引流学会创新资源服务温州传统优势产业向先进制造业跃迁。”市科协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建立多层次产学对接机制,本土相关机构参与学会产业联合体落地执行相关工作,确保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向基层、向企业聚合,提升集成服务效能,推进学会科技成果项目落地转化,有效开展技术攻关、项目合作、人才培养,推动整个产业创新发展。
下一步,市科协将按照“建队伍、摸需求、强组织、搭平台”的基本思路,结合温州产业发展需求,联合全国学会做好“科技服务团”工作,上下联动,聚力创新驱动发展,聚合多方力量,精准破解企业“颈瓶问题”,为产业升级发展提供内生驱动力。同时推行“一会多用、一业多会”的服务模式,真正把优质科技资源引入广大中小企业,努力构建区域覆盖、产业覆盖、组织覆盖的科技经济融合工作体系,助力温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温州打造5个“国字号”学会产业联合体“科技经济融合(泵阀产业)学会产业联合体”项目
由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温州系统流程装备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泵阀行业协会等单位组成,旨在助力温州市泵阀产业(泵阀用复合材料方向)改造提升,加快温州市泵阀产业的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科技智库作用,联合地方力量共同推动开展温州泵阀产业技术攻关、项目合作、人才培养。
“瑞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项目
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北航浙江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浙江省瑞安经济开发区等单位组成,旨在围绕助力瑞安省级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建设,打造中国汽车高端部件智造名城,着力发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北航浙江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科研优势,探索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新四化”背景下温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路径,推动产业能级提升。
“科技经济融合学会产业联合体(电气产业)”项目
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华科大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乐清输配电行业协会等单位组成,旨在充分发挥各级科技智库作用和服务团优势,共建电气产业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平台,推动温州市电气产业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推动温州市电气产业改造提升,引领整个产业创新发展。
“温州传统产业(鞋革)数字化创新联合体”项目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华科大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等单位组成,旨在共建和优化鞋革产业数字化创新中心平台,充分发挥各级科技智库作用和服务团优势,推动温州市鞋革产业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助力温州市鞋革产业改造提升创新发展。
“科技经济融合(塑料包装)产业学会联合体”项目
由中国化工学会、温大新材院、平阳县塑料包装协会等单位组成,旨在加强资源整合,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技术转化与人才培养,推动温州塑包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浙江省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及温州市现代产业集群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