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温州在行动。
昨天,在全市建设平安温州工作暨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动员会议上,《温州市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三年行动计划》拟从2020—2022年,用三年左右时间,让温州高质量高水平创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何为市域治理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具体有何措施?每年要达到什么效果?三年之后,温州市域社会治理将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对此,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对《三年行动计划》进行了解读。
概念: 何为“市域治理现代化”?
解读《三年行动计划》,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市域治理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市域范围的具体实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中央政法委围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概念,从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以树立“五个导向”、优化四大体系、提升七大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框架和方法路径。
杨冰杰 航拍
“从字面表述上看,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组合,体现的是国家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在‘市域’范围内的落实。”市委政法委负责人表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提出,就是希望能够将社会治理的工作重点转到城区上来,通过发挥市一级的统筹协调以及资源和技术优势,更为有效地应对城乡区域发展过程中各类新型社会矛盾风险的挑战,从而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近年来,温州围绕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坚持把政治引领贯穿市域社会治理全过程,深入开展“基层基础提升年”行动,从源头破解社会治理的基础性、体制性问题,全市连续5年保持群体性事件零发生,平安建设常态化跻身浙江第一梯队。
措施: 四大方面 齐抓共管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这三年,我市将从完善市域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提升市域防控风险与服务群众水平、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方式手段、彰显市域社会治理区域特色等四个方面着手。
其中,完善市域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包括完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委领导体制;完善联动融合、集约高效的政府负责体制;完善程序科学、环节完整的民主协商体制;完善开放多元、互利共赢的社会协同体制;完善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公众参与体制;打造权责明晰、上下贯通的善治指挥链。
提升市域防控风险与服务群众水平则包括提升市域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的风险防范化解水平,以及提升市域公共服务水平。用发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基础、智治支撑等作用为治理方式手段,并将推进市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建设、构建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建强基层治理四平台、提升全科网格建设等作为彰显我市社会治理区域的特色工程。
成果: 年年有目标 年年有收获
那么,通过三年的努力,温州的社会治理将呈现怎样的成果呢?
对此,该负责人表示,综合考虑温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社会治理基础水平,这三年,温州将以循序渐进、压茬推进的方式,力争取得社会治理一年一个样的成果。
到2020年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破解一批社会治理难题和瓶颈。成果包括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精密智控体系,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标准化城市、深化健全“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法治保障体系等。
到2021年我党成立一百年时,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结构布局更加科学、方式手段更加精准、区域特色更加鲜明,并探索出一套更加完善、更加成熟的市域社会治理制度体系。
到2022年我们党召开二十大时,形成一整套可推广可复制的社会治理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更加凸显,最终让温州高质量高水平创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