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才看了一下温州703804网站的信息:《陈伟俊:把金融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打造,为“两战赢”提供有力支撑》。
http://bbs.703804.com/forum.php? ... 5789&extra=page%3D1
上述文章,介绍了“全市金融工作会议”的情况。我们市委书记想切实解决当前温州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出发点是好的,点赞一下。但是在《金融学》专业方面,很多地方说错了,以下我扼要解释一下:
一、书记说:聚焦“扩总量、优结构、降成本、控风险、促发展、强产业”目标,把金融产业作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充分发挥金融工作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性、引领性作用,为“两战都要赢”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和保障。
-----------------------------------
市委书记这句话,对于金融管理的目标阐述,有遗漏。
目前全球的金融市场管理,遵循的原则是“CAMELS”原则,即简称的“骆驼原则”。其中的L是英语“流动“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指资本市场的流动性。
在金融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资本流动性问题。流动性过剩,会导致通货膨胀,流动性不足,会导致经济衰退,甚至金融危机。金融市场的管控,流动性是关键抓手。
就《金融学》案例分析而言:金融领域,当前的温州资本市场问题是“流动性不足”,你看二手房这两天都在降价,就是这个问题。
二、市委书记说:要聚焦助力“三强两促”推进,打好财税金融组合拳,落实“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让资金最快速度落到企业口袋里。
------------------------------------
市委书记同志可能大学不是学经济、金融专业的,我认为,你上述这句话,在《金融学》《制度经济学》领域说的不全面,经济管理逻辑经不起推敲。
当前温州金融的困局,不是因为有关方面没有“打好财税金融组合拳“,而是”政府——银行——企业“三方金融制度设计出错了。
简单的说,目前“”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博弈,好比是《三国演义》中上演的“草船借箭”,诸葛亮(政府)想要箭(资金),周瑜(企业)也想要,但是曹操(银行)给不给,不知道。
因此,书记你认为,“打好财税金融组合拳,落实“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让资金最快速度落到企业口袋里”。这好比说:只要诸葛亮和周瑜打好组合拳,曹操的箭就一定会到手。这个经济想法是不对的。
在经济实证分析领域,你的上述观点也经不起《管理学》推敲。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市委书记你哪天有空,随机找几个温州中小企业老板,再找几个基层银行行长,叫上财政局局长,商务局长,开个座谈会,让大家畅所欲言,倒倒苦水,调查一下,具体温州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症结,你就懂了。
顺便说一句,如果我没有猜错:市委财经委员会,应该没有一个人懂《制度经济学》。
三、市委书记洋洋洒洒说了很多经济金融观点。但是其经济金融管理对策,针对的是什么问题。我看了三次上述文章,实在看不出来不知道。
古人云:对症下药。
经济案例分析、金融案例分析,经济金融管理,和医生看病,对症下药,是一个管理逻辑思维。如今我们书记下了很多经济、金融的“药”(对策),但是针对温州什么经济金融的病症,他还搞不清。其中很多经济政策,在经济学、金融学方面都是自相矛盾的。
弱弱的问一下市委书记:你对当前温州金融的形势判断、定性,除了我刚才提到的“资本流动性不足”,还有什么看法?
如果你也不知道,那就问问市委财经委员会的专家。
四、市委书记说:
要聚焦助力新兴动能培育,围绕“六重”清单实施,撬动更多资本投向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产业。
陈伟俊强调做好金融工作要抓重点。
要深化融资畅通工程,畅通融资流向,打通融资堵点,拓展融资方式,把金融活水“引流渠”开得更大,让金融配置效率更高效。
----------------------------------------------
上述这两句话,在《经济史》中,其理论是自相矛盾的。
学过《金融学》的人都知道:无大不稳,无小不活。
市委书记你现在一方面要“撬动更多资本投向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产业”(A),另一方面,又要“把金融活水“引流渠”开得更大,让金融配置效率更高效”(B)。这在《金融学》中,属于金融理论的“逻辑悖论”,即“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就经济理论而言,你说的第一句话A,在人类的《经济史》中,属于“凯恩斯主义思想”、“外生性增长”理论。而第二句话B,属于“内生性增长理论”。在《经济史》中,两者属于经济学两个完全相反的思想。
目前,《十九大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采用的是“内生性增长理论”,如《十九大报告》提到的“内生动力”问题。
703804网站是温州唯一的经济专业网站,我们不看热闹,只看门道。这个自相矛盾的经济逻辑错误,请市委书记今后予以注意一下,《十九大报告》要学懂弄通。
五、市委书记说:要加强金融产业培育,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金融,积极培育新型金融业态,鼓励支持总部金融建设,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更好发挥保险作用,加快把金融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让金融支撑发展更有力。
-------------------------------
市委书记这句话,在《金融学》、《产业经济学》方面也经不起推敲。
金融业,必须要建立在区域多元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金融业、银行本身的储蓄、信贷,是不会产生经济价值增量的,必须要依赖制造业、服务业 、农业等产业的发展,来实现金融业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国家的产业政策一直在强调“先进制造业”、“实体产业”、“新兴产业”、“严禁脱实向虚”的原因。在经济实证分析层面,温州金融改革,由于温州组织部选拔的“108将”不懂金融学,金融改革制度设计罔顾温州实体经济产业发展,罔顾温州资本市场的承受能力,盲目发展“P2P、民间借贷银行、半高利贷金融产业”,还搞了一个“温州指数”,现在都成为温州经济笑话。
因此市委书记想脱离温州实体经济,而单方面发展温州金融产业,那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是错误的。
在《经济学》实践方面,目前全世界金融业、银行业最发达的是瑞士(瑞银、瑞信),其背后的经验就是“金融业和实体产业的融合发展”,即将瑞士金融业和瑞士先进的、体系化的多元化产业激励进行“系统化设计”问题。如精密制造业、制药产业等。具体市委书记你看看温州马路上卖瑞士手表的商店,你就懂了。
在经济制度设计、产业制度设计管理方面,市委书记平时还是要加强学习。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