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1164|回复: 22

@市委书记:你的金融观点说错了!

  [复制链接]

403

主题

1万

回帖

5900

积分

元老

积分
5900

荣誉勋章→原创写手荣誉勋章→优秀会员章

发表于 2020-3-15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才看了一下温州703804网站的信息:《陈伟俊:把金融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打造,为“两战赢”提供有力支撑》。

http://bbs.703804.com/forum.php? ... 5789&extra=page%3D1

       上述文章,介绍了“全市金融工作会议”的情况。我们市委书记想切实解决当前温州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出发点是好的,点赞一下。但是在《金融学》专业方面,很多地方说错了,以下我扼要解释一下:  


一、书记说:聚焦“扩总量、优结构、降成本、控风险、促发展、强产业”目标,把金融产业作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充分发挥金融工作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性、引领性作用,为“两战都要赢”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和保障。

-----------------------------------

    市委书记这句话,对于金融管理的目标阐述,有遗漏

    目前全球的金融市场管理,遵循的原则是“CAMELS”原则,即简称的“骆驼原则”。其中的L是英语“流动“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指资本市场的流动性。

    在金融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资本流动性问题。流动性过剩,会导致通货膨胀,流动性不足,会导致经济衰退,甚至金融危机。金融市场的管控,流动性是关键抓手。

    就《金融学》案例分析而言:金融领域,当前的温州资本市场问题是“流动性不足”,你看二手房这两天都在降价,就是这个问题。


二、市委书记说:要聚焦助力“三强两促”推进,打好财税金融组合拳,落实“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让资金最快速度落到企业口袋里。

------------------------------------

        市委书记同志可能大学不是学经济、金融专业的,我认为,你上述这句话,在《金融学》《制度经济学》领域说的不全面,经济管理逻辑经不起推敲。
        当前温州金融的困局,不是因为有关方面没有“打好财税金融组合拳“,而是”政府——银行——企业“三方金融制度设计出错了。

        简单的说,目前“”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博弈,好比是《三国演义》中上演的“草船借箭”,诸葛亮(政府)想要箭(资金),周瑜(企业)也想要,但是曹操(银行)给不给,不知道。

        因此,书记你认为,“打好财税金融组合拳,落实“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让资金最快速度落到企业口袋里”。这好比说:只要诸葛亮和周瑜打好组合拳,曹操的箭就一定会到手。这个经济想法是不对的。

       在经济实证分析领域,你的上述观点也经不起《管理学》推敲。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市委书记你哪天有空,随机找几个温州中小企业老板,再找几个基层银行行长,叫上财政局局长,商务局长,开个座谈会,让大家畅所欲言,倒倒苦水,调查一下,具体温州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症结,你就懂了。

顺便说一句,如果我没有猜错:市委财经委员会,应该没有一个人懂《制度经济学》。





三、市委书记洋洋洒洒说了很多经济金融观点。但是其经济金融管理对策,针对的是什么问题。我看了三次上述文章,实在看不出来不知道。

    古人云:对症下药。


    经济案例分析、金融案例分析,经济金融管理,和医生看病,对症下药,是一个管理逻辑思维。如今我们书记下了很多经济、金融的“药”(对策),但是针对温州什么经济金融的病症,他还搞不清。其中很多经济政策,在经济学、金融学方面都是自相矛盾的。

    弱弱的问一下市委书记:
你对当前温州金融的形势判断、定性,除了我刚才提到的“资本流动性不足”,还有什么看法?

   如果你也不知道,那就问问市委财经委员会的专家。


四、市委书记说:

要聚焦助力新兴动能培育,围绕“六重”清单实施,撬动更多资本投向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产业。
陈伟俊强调做好金融工作要抓重点。
要深化融资畅通工程,畅通融资流向,打通融资堵点,拓展融资方式,把金融活水“引流渠”开得更大,让金融配置效率更高效。
----------------------------------------------

       上述这两句话,在《经济史》中,其理论是自相矛盾的。

     学过《金融学》的人都知道:无大不稳,无小不活。

    市委书记你现在一方面要“撬动更多资本投向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产业”(A),另一方面,又要“把金融活水“引流渠”开得更大,让金融配置效率更高效”(B)。这在《金融学》中,属于金融理论的“逻辑悖论”,即“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就经济理论而言,你说的第一句话A,在人类的《经济史》中,属于“凯恩斯主义思想”、“外生性增长”理论。而第二句话B,属于“内生性增长理论”。在《经济史》中,两者属于经济学两个完全相反的思想。

     目前,《十九大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采用的是“内生性增长理论”,如《十九大报告》提到的“内生动力”问题。

    703804网站是温州唯一的经济专业网站,我们不看热闹,只看门道。这个自相矛盾的经济逻辑错误,请市委书记今后予以注意一下,《十九大报告》要学懂弄通。





五、市委书记说:要加强金融产业培育,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金融,积极培育新型金融业态,鼓励支持总部金融建设,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更好发挥保险作用,加快把金融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让金融支撑发展更有力。

-------------------------------

    市委书记这句话,在《金融学》、《产业经济学》方面也经不起推敲。

    金融业,必须要建立在区域多元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金融业、银行本身的储蓄、信贷,是不会产生经济价值增量的,必须要依赖制造业、服务业   、农业等产业的发展,来实现金融业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国家的产业政策一直在强调“先进制造业”、“实体产业”、“新兴产业”、“严禁脱实向虚”的原因。在经济实证分析层面,温州金融改革,由于温州组织部选拔的“108将”不懂金融学,金融改革制度设计罔顾温州实体经济产业发展,罔顾温州资本市场的承受能力,盲目发展“P2P、民间借贷银行、半高利贷金融产业”,还搞了一个“温州指数”,现在都成为温州经济笑话。

    因此市委书记想脱离温州实体经济,而单方面发展温州金融产业,那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是错误的。

     在《经济学》实践方面,目前全世界金融业、银行业最发达的是瑞士(瑞银、瑞信),其背后的经验就是“金融业和实体产业的融合发展”,即将瑞士金融业和瑞士先进的、体系化的多元化产业激励进行“系统化设计”问题。如精密制造业、制药产业等。具体市委书记你看看温州马路上卖瑞士手表的商店,你就懂了。

    在经济制度设计、产业制度设计管理方面,市委书记平时还是要加强学习。


(未完待续)   

403

主题

1万

回帖

5900

积分

元老

积分
5900

荣誉勋章→原创写手荣誉勋章→优秀会员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15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市委书记说:要补齐直接融资短板,加力加速企业上市,支持民企债券融资,发挥国有资本作用,让资本市场活力更强劲。

---------------------------

    笔者认为:当前温州金融的问题,不是在于融资短板,而是在于流入温州的资本增量严重不足,甚至是资本净流出。

    在区域资本市场管理方面,温州资本市场的活力,不是依赖几个企业上市来谋求区域资本顺差,而是要依赖多元化产业激励,靠温州100万市场主体(25万中小企业、农村合作社+75万个体户)赚钱。

     如今,温州一方面在搞“大拆大整、大建大美”,大量增加商品房供给,另一方面,温州增量资本流入数量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了温州宏观经济的结构性失衡。两者作用的结果,是温州国民经济的所有病症的根本原因。

     即《宏观经济学》的“IS-LM模型”应用管理问题。

    全市金融工作会议,在温州金融管理方面,市政府的金融制度设计,到底要聚焦什么?这一点,决定温州经济发展是否可以“稳中求进”。

     在经济实证分析层面,近几年温州企业上市、融资很困难,市政府金融办等部门宏伟的上市计划,最终往往都是“
剃头挑战一头热”、“叨鹰拉个屁”。具体你看看最近五年,温州有几个上市公司,你就懂了。

4

主题

279

回帖

142

积分

嫩笋

积分
142
发表于 2020-3-15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永不过时,遵循基本经济规律的发展仍然是摆在党的各级主要领导工作的最优先位置,不要从政治角度看经济,要从经济角度看政治,经济不好,人民是会造反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03

主题

1万

回帖

5900

积分

元老

积分
5900

荣誉勋章→原创写手荣誉勋章→优秀会员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15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市委书记说:要聚焦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创新政银企多方联动机制,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经营模式创新。

-------------------------------------------------

     书记同志这句话,在《金融学》方面,因果逻辑关系、金融案例情景分析说的不对。具体理由如下:

1、企业转型升级,属于《企业运营管理》《微观经济学》《公司治理》方面的内容,重点是抓企业的经济效率、公司治理问题。


2、创新政银企多方联动机制,属于《制度经济学》管理内容。其金融管理的关键,不是在于“创新”,而是“经济资源最优配置”、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古人云: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在管理学中,楚王的管理激励导向,由于忽视了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结果悲催了,所以这个管理是错误的。


       金融管理亦然。创新与否,对于《制度经济学》、“政银企多方联动机制”而言,是一个管理“伪命题”。金融管理,绝对不能以创新论英雄。例如如今某经济管理单位,“领导好创新,笑话满天飞”。


3、创新经济制度设计,和企业运营管理,两者在金融案例情景分析方面,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例如温州金改,确实创新了,但是金融制度设计存在严重缺陷,结果把温州经济搞惨了。温州如果没有金改,不鼓励“半高利贷”的金融创新(严重违反金融制度设计常识)、不鼓吹“温州指数”,如今温州现实的金融情景环境,也不至于如今这样糟糕。


       列宁同志教育后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金融案例分析亦然。


     当年温州组织部在《温州日报》上说别人是“偏才、专才”,说自己选拔的都是“”108将“,具体上述问题,如果书记同志有什么问题、疑惑,可以问温州组织部及其“108将”。温州金融环境搞成现在的“鬼样子”,温州组织部“功不可没”!

403

主题

1万

回帖

5900

积分

元老

积分
5900

荣誉勋章→原创写手荣誉勋章→优秀会员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16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市委书记说:要强化现代金融治理,锋利打击之“矛”,坚固防护之“盾”,织密帮扶之“网”,夯实信用之“基”,全力打造优秀金融生态环境市,让金融生态体系更健康。

---------------------------

    这一句话,在温州金融案例分析领域,国民经济领域,经不起推敲。理由如下:

1、金融生态问题,是一个系统管理问题,牵涉到政府、银行、企业。现在的问题在于“政府”管理不专业。

2、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不是“矛、盾、网、基”,而是博弈论中的“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多方博弈“。

3、温州现在的金融问题是:金融制度结构缺陷、激励导向错误。

4、市政府对于现代金融治理,一头雾水,基本常识一点没有。具体看看温州金融办、财经委员会的笑话,就懂了。

5、在宏观经济层面,温州大拆大整经济后遗症,没人管。这直接导致温州金融生态进一步恶化。

403

主题

1万

回帖

5900

积分

元老

积分
5900

荣誉勋章→原创写手荣誉勋章→优秀会员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16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市委书记说:要坚定扛起改革大旗,凸显温州特色,完善体制机制,扩大区域合作,擦亮温州金改这张金名片,让金融体制机制更灵活。

---------------

    市委书记这句话,不仔细看,十分正确。仔细推敲一下,问题就出来了:

1、在《金融史》方面,金融制度管理,关键在于金融制度的稳定,而不是改革、机制更灵活。这一点,刚好和其他领域的管理是不一样的。在《金融史》方面,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金融历史,堪称最好的对比,英国政府努力保持币值稳定,法国天天闹革命、搞改革,现在大家看看英国的英镑和法国法郎的汇率,我就不说了。

    现在全球央行行长,对于资本市场的管理,其一个原则就是保持“币值稳定”。就是这个道理。

2、最近几年,温州在搞金融改革,结果改革结果如何,金改是不是“金名片”,900万百姓、25万企业最有发言权,我就不赘言了。


    说实话,温州金改一个“突出贡献”是:对于703804网站的娱乐效果很好。


3、在金融领域,温州的所谓特色,现在都是竞争劣势,温州最近五年的人均金融指标,都是全省倒数第一第二。


     在金融学案例分析领域,长期的金融竞争劣势,必然是经济金融制度设计出错,或者是人力资源管理出错了。温州金融现状,是两者都出错了。


4、在《金融学》理论方面,金融 制度管理的目标,不是“
让金融体制机制更灵活“,而是确保:金融业和实体经济产业(含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最优结构管理,水乳交融。这一点,市委书记说错了。

403

主题

1万

回帖

5900

积分

元老

积分
5900

荣誉勋章→原创写手荣誉勋章→优秀会员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16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市委书记说:

要聚焦助力重大战略落地,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确保温州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两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大干交通、扩大开放等重大战略顺利推进。

要补齐直接融资短板,加力加速企业上市,支持民企债券融资,发挥国有资本作用,让资本市场活力更强劲。
---------------------------------

           市委书记上述两句话,如果在《金融学》角度观察,刚好是矛盾的,具体理由如下:

1、第一句话“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在《金融学》中,要提高资产负债率,四两拨千斤。

2、第二句话“让资本市场活力更强劲”,这在《金融学》中,必须要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温州经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3、温州金融市场,是一个管理客体,在资产负债率方面,只能有一个金融政策,不能同时采用两个自相矛盾、南辕北辙的资产负债率管理策略。

4、目前温州经济的资产负债率已经偏高了,很多银行已经不敢给所谓的“高资产负债率的企业”发贷款了。

5、就《金融学》专业管理而言,温州国民经济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温州经济、企业抗风险能力,轻徭薄赋(严禁温州交警巧立名目、违反《行政强制法》第二十六条,收百姓扣留车辆的7000元停车费),降低温州经济制度交易成本,确保畅通温州国民经济循环。

403

主题

1万

回帖

5900

积分

元老

积分
5900

荣誉勋章→原创写手荣誉勋章→优秀会员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17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文章云:会上,市委市政府推出了《当前金融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复业的具体措施》,市政府与金融机构签订了责任书,政银企(项)、“政银担”战略合作、银企授信进行了签约,银行业、保险业发出了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行户发展倡议书,进一步释放出“实现双赢、两战都赢”的强烈信号。


--------------------------

       我们市委书记大学不是学经济、金融专业的,搞不清贷款和授权之间的区别。情有可原。毕竟隔行如隔山!

        在《金融学》中,所谓的资金,现金流,是指真金白银的“钞票”,而不是“贷款授信”。现在政府部门搞不懂什么是“资信”,让银行忽悠了,还帮银行数钱。现在我们说企业贷款难、贷款贵,不是说银行给了企业授信,就可以解决的。

  现在银行为了忽悠政府,搞了一个“授信”问题。但是企业需要的是贷款,而不是授信。

    现实生活中,温州很多中小企业,搞不清银行贷款和授信的区别,以为有授信,就有贷款。结果银行说:
给了企业授信,但是银行的贷款额度没有了,所以无法给企业贷款。到时候倒霉的还是我们温州企业。

   从《金融学》角度而言,政府和银行签署的“授信协议”,就是水中月、镜中花,看上去很美,本质是一个“竹篮打水的游戏”。


     下一次,如果市委书记你真的想解决温州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就和各个银行签署《贷款额度协议》,而不是《授信协议》。


     上述你出席《授信协议》签署仪式,说明温州金融办、市委财经委员会都不懂“资信、授信”是怎么回事。


   温州百姓都笑了。

0

主题

10

回帖

5

积分

嫩笋

积分
5
发表于 2020-3-17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不丹的生活挺好的,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中,多少所谓的普惠金融(P2P)害了多少老百姓。

0

主题

10

回帖

5

积分

嫩笋

积分
5
发表于 2020-3-17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真好,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403

主题

1万

回帖

5900

积分

元老

积分
5900

荣誉勋章→原创写手荣誉勋章→优秀会员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18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温州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很困难,市委书记你开个金融会议,金融问题还如此错的离谱,你脸红吗?

403

主题

1万

回帖

5900

积分

元老

积分
5900

荣誉勋章→原创写手荣誉勋章→优秀会员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18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文章云:陈伟俊指出金融是经济运行的血脉,金融服务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
      市委书记同志这句话,也说错了。

    在《经济学》《国富论》中,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不是金融服务。而是“人对于利益、超额利润的不懈追求”。前年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内生动力”问题,就是针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源动力而言的。   
     只不过,温州组织部在组织《十九大报告》教育学习方面,找了一个“居委会主任”当师资来上课(全市所有单位一样),结果悲催了,全市党员、干部都不明白《十九大报告》中的经济战略思想。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金融服务只不过是一个“交易媒介”管理的问题,其本身是不会产生经济价值增量、财富的。必须要依赖实体经济发展,才能实现金融服务的价值回归。
  
   我们市委书记大学不是学经济的,经济发展的源动力问题,说错了,情有可原。万方有罪,罪在组织部师资找错了。


   大家都笑了。

403

主题

1万

回帖

5900

积分

元老

积分
5900

荣誉勋章→原创写手荣誉勋章→优秀会员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19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温州金融管理而言,如果市委书记你真心想搞好温州国民经济建设,当前市委、市政府要狠抓三个单位的规范化管理、整顿:

1、市委组织部。狠抓其伯乐相马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严禁其“伯乐相驴”。温州经济、金融搞成如今的鬼样子,人均GDP年年全省倒数第一第二,组织部实在“磅礴伟力”、“居功至伟”、“功不可没”。

2、市委财经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目前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经济、金融公共政策管理,笑话满天飞,连庙门都搞不清。

3、温州金融办。这些市委组织部选拔的“108将”,对于经济、金融的常识认知,基本上一地鸡毛。详见“温州金改”笑话、以及前年金融办和中国银行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逸闻趣事。


     目前温州金融管理的现状,可以用一句名言来概括:领导一大把,常识一点没有,笑话倒有一担!

1

主题

44

回帖

23

积分

嫩笋

积分
23
发表于 2020-3-19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盲目发展“P2P
温商贷当时官方广告打的那个响啊 广告四处都是
相关领导还去温商贷总部蒲州视察
好了,大家把周围的亲戚朋友的钱都扔进去了
现在拿不回来了
还连带责任呢?胡奇峰就是个黑社会混混。
温州公安局估计也是一道的做事情就是敷衍了事。
苦的是谁?
老百姓啊!!
多少人因此家庭存款消失?

403

主题

1万

回帖

5900

积分

元老

积分
5900

荣誉勋章→原创写手荣誉勋章→优秀会员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19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温州的“政府——银行——企业”金融制度设计,出现了巨大失误,导致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十分紧张,甚至某些领域变成零和博弈。
    在《制度经济学》案例分析角度而言,其中既有《金融学》的问题,还有《博弈论》方面的错误,还有《系统论》的缺陷。

    这样的“零和博弈”金融制度演绎结果,只会让温州国民经济运行脱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温州宏观经济管理可能会越来越困难。



   这一点,温州市委书记要引起高度警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5-7-5 04:33 , Processed in 0.50037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