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513|回复: 0

援鄂重症医学专家的日记——我在武汉重症监护室的二十五天

[复制链接]

5

主题

0

回帖

2

积分

嫩笋

积分
2
发表于 2020-2-22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瑞安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林利
2月22日 周六 天气晴
天边已一丝鱼肚白,下班了。今天,我们医治的病人又有两人转普通病房了,真替他们高兴。不知不觉,我跟随省第二批抗击新冠肺炎援鄂医疗队,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工作已25天。
cra5rC7aN17QQrTz.jpg
正月初三(1月27日)下午,瑞安市中医院领导致电说省里要组建“第二批抗新冠肺炎援鄂紧急医疗队”,从医27年,作为市卫生先进个人,又是参加抗击“非典”救治的老将,我随即报名。打包行李后,连夜出发,1月28日下午赶到省人民医院,与全省各地的战友一起出征武汉。
到达第二天,我们就忙碌起来,进行新冠肺炎诊疗规范及防护措施培训等。1月30日,我们60名战友一同进入ICU参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诊治和抢救。在多数人印象中,ICU是个既神秘又让人敬畏的地方。里面的患者全身插满管子,监护仪的报警声此起彼伏。的确,这里收治的病人都是病情危重,需机械通气、循环支持、持续血透(CRRT)、人工肝甚至体外膜氧合技术(ECMO),是病人最后的保障。
因为不少新冠肺炎病人病情的变化较快,ICU医生要随时处于备战状态。首个夜班,凌晨1时多,一位67岁确诊男患者经皮氧饱和度突然严重下降,随即昏迷并心跳骤停。大家迅速紧急抢救,约两分钟后心跳恢复。后续我们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时,患者每次呼吸都很费力,有时还出现了人机对抗,可从其眷念的眼神中,能看得出他无比的留连和渴望。我细心调节呼吸面罩松紧度和呼吸机技术参数,打出“V”字手势并紧紧握住其手轻声鼓励:“我们是浙江医疗队的,请配合治疗,你一定会好起来!”半个多小时后,患者的指脉氧回升了,透过面罩还能看到他脸上的一丝微笑。
那一刻,心中的自豪和成就感油然而生。目前该患者已转出ICU了。
感染风险最大、最危险的地方,也是重症监护室。工作时,N95口罩外加医用外科口罩,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外再穿隔离衣,进行有创操作和吸痰时还必须再加一层隔离衣,每次呼吸费力程度不亚于在高原上跑步。脱下防护服时,单衣或手术衣都是湿漉漉的,脱下口罩时脸上布满压痕甚至破皮。记者问我,你面对的都是重症患者,通常与感染源零距离接触,是否有过恐慌和犹豫?重症医生是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关口,这也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没什么可以犹豫的!
随着国家对疫情的重视,湖北省外,疫情“拐点”向着乐观方向走,治愈病例数逐步上升,但在武汉,疫情形式依然严峻,我们比以前更高度警惕的姿态去应对。
在重症监护室,我还曾参与救治过一个病人。一位57岁病情最轻的重症病人,情绪悲观,紧张焦躁,丧失生存的信念,虽然医生经常与他谈心、鼓励,给予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可当我第二次上班时发现病床上的病人己换了新病人。这种无力感,对我们重症抢救团队所有的医护人员打击都佷大。我想对患者们说,比病毒更可怕的是丧失信心,在生死面前,尤其要保持乐观心态。
武汉是一个很有温度,很有力度的英雄城市,我们会听到附近居民楼里传出“武汉加油,湖北加油”的呐喊!上下班途中遇到戴着口罩的武汉市民,会对我们说:“感谢浙江医疗队,感谢浙江。”在我们的驻地,每天都有居民送来新鲜的水果等物品,武汉人民用这些表达着他们的感激之情!这令我们无比温暖。
kqZIBP71jB2264T4.jpg
随着防疫工作有序进行,重症医师在这场战役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危重病人提供最专业的救治,提供最规范也是最有保障的防线。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颗子弹”,但我希望这颗“子弹”永远不用发出去,祝愿所以病人都能早日康复、回家。
L8x7FpFC5p7iPwon.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5-2-1 21:14 , Processed in 0.17821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