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查看: 15954|回复: 12

@温州市政府:“健康码制度”无法管理温州动态的疫情问题

[复制链接]

403

主题

1万

回帖

5900

积分

元老

积分
5900

荣誉勋章→原创写手荣誉勋章→优秀会员章

发表于 2020-2-19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温州市政府:

      刚才看了一下温州703804网站的信息:《一人一码,一校一指数温州教育系统“智控”校园复学》。http://bbs.703804.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353713&pid=38102312&page=1&extra=#pid38102312

    我个人感觉温州市政府的“健康码制度”根本无法管理温州动态的疫情问题,具体理由如下:


     此次我们温州冠状病毒疫情危机,在《拓扑学》中,其病毒传播领域的分布特征、形式是:离散状态下“米字型”的“星状拓扑结构”演绎传播,病毒传播存在“路径依赖”特征。其中的核心传染源是武汉回来的人,二次传染的对象是这个传染源周边的亲朋好友、交谈的人。其中的“离散传染源”,又集中在乐清、瑞安、永嘉等外出经商人数比较多的县市。


     就《拓扑学》而言,任何拓扑领域的管理问题(如温州自驾游涉及的交通网络),如果脱离其演绎发展的“拓扑路径”(温州地图中的道路),是没有办法管理的。温州市政府的“健康码”制度,脱离了温州冠状病毒传播的拓扑路径,纸上谈兵,一厢情愿地以为用健康码就想管理好动态的疫情,在《拓扑学》方面是不可能的!

      针对上述病毒传染的特征,温州市政府 疫情管理的重点、关键,在于病毒的溯源,病毒传播的控制,而不是“
单纯用静态的健康码思维管理动态的温州疫情发展。这个方面,市政府必须要重视“公共政策和公共疫情实际情况的耦合管理”。
    在《管理学》中,用不同颜色区分不同问题属性,属于静态的管理办法,如国际地图各个国家用不同颜色区分(国际上采用了“五色法”)。但是,用静态的管理思维,是无法管理温州动态的疫情发展变化的,管理学中对于“用静态思维管理动态问题”的管理错误,叫“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具体温州小学毕业的孩子都懂这俩个成语。


    依据《管理学》理论,任何领域的动态的管理案例,涉及多元数据管理,属于“多元最优控制问题”,必须要进行“数据建模”分析(具体包括“结构模型”和“时序模型”),而绝对不能用设置三个颜色进行管理。而健康码属于“一元管理思维”,绝对不能用“三个颜色的健康码”管理思维来管理动态的温州疫情。简单的说,温州市政府“不能用一根筷子夹起一个玻璃球”。温州市政府的“健康码制度”决策者大学可能是文科毕业的,不懂《离散数学》《时间序列分析》《数据库管理》《管理学》等理论、常识,情有可原

   
     在《公共管理学》中,就公共政策的实证分析、政策评估而言,如果我们不做好病毒的溯源、控制,脱离《拓扑学》《管理学》等常识,而单纯用一元的、静态的“健康码思维管理动态的、多元的温州疫情发展问题”,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最终温州的动态疫情还是无法控制。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家领导人强调了“最优政策组合”,就是这个多元最优控制的问题。市政府有空看一下上述会议的《通稿》,把握好政策尺度。



    对事不对人,观点供参考。管理方面,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批评!




403

主题

1万

回帖

5900

积分

元老

积分
5900

荣誉勋章→原创写手荣誉勋章→优秀会员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9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听说我们温州美女副市长是美国大学公共管理硕士毕业的。

      就全球公共管理的制度比较研究、分析而言,麻烦美女副市长睁开眼睛看一下:全世界的现代国家,政府公共卫生危机管理案例,有没有用“健康码”这样的静态的、一元管理思维管理动态的疫情案例?


     如果没有,麻烦副市长反思一下:温州健康码创新制度,错哪了?


     温州百姓都笑了。

9

主题

29

回帖

19

积分

嫩笋

积分
19
发表于 2020-2-19 14: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没人回复?你可知道健康码是动态的!有大数据支撑的。

403

主题

1万

回帖

5900

积分

元老

积分
5900

荣誉勋章→原创写手荣誉勋章→优秀会员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9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温州 900万百姓反思一下:

     天底下,哪个领域的风险管理,用“五色图”、“三色图”管理的?

    如果用“五 色图““三色图”管理疫情风险是正确的管理方法,那么请问:风险敞口如何管理?如何定量分析?用小学生“调色板”吗?

    温州百姓笑翻天了!

403

主题

1万

回帖

5900

积分

元老

积分
5900

荣誉勋章→原创写手荣誉勋章→优秀会员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9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温州市政府,上午的“健康码制度”管理学方面出错,下午的企业复工备案制度在法律方面出错。

     感情市政府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啊!

全市百姓都笑翻天了。

4

主题

3

回帖

4

积分

嫩笋

积分
4
发表于 2020-2-19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是一种好办法,这不能否认。

6

主题

23

回帖

20

积分

嫩笋

积分
20
发表于 2020-2-19 21: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兄弟你知道什么是健康码吗?你都不了解他的背后机制就靠念几个书名想来反驳。 健康码 背后有大数据支撑,包括定位轨迹、确诊病例接触史、三大运营商的数据以及各地的特色数据等。所以他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天都会动态更新。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今天申请到的是绿码,明天去了某个酒店吃饭,结果这个酒店爆出了疫情,那么你的健康码就会变成红色。

6

主题

23

回帖

20

积分

嫩笋

积分
20
发表于 2020-2-19 21: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你这几条发的,真是被全国人民笑翻天了

403

主题

1万

回帖

5900

积分

元老

积分
5900

荣誉勋章→原创写手荣誉勋章→优秀会员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19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市政府的这些健康码的公共政策研究、制定,都没有经过认真推敲的。

403

主题

1万

回帖

5900

积分

元老

积分
5900

荣誉勋章→原创写手荣誉勋章→优秀会员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用静态的健康码,管理动态的疫情发展情况,这怎么可能?

真不知道,这个制度如何设计的?

403

主题

1万

回帖

5900

积分

元老

积分
5900

荣誉勋章→原创写手荣誉勋章→优秀会员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9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现在,温州所有地方都在查健康码。银行、菜场、社区、公交车、商店

    这次全国的冠状病毒疫情,属于“树状拓扑结构”(根源在武汉),在温州属于“米字型拓扑结构”(武汉输入型病毒携带者导致的疫情拓扑结构,疫情传播的米字型拓扑结构进一步恶化、发展,就是树状拓扑结构)。即温州的疫情的拓扑结构,是全国疫情的一个局部结构。即“米字形拓扑结构”是”树状拓扑结构“的末端结构部门。例如我们每天吃的”花菜”的拓扑结构。


    在《拓扑学》中,对于树状拓扑结构特征的问题管理、控制,必须要抓中枢节点、总节点(即武汉输入型病人、意大利输入型病毒携带者),而不能抓末端节点(温州900万健康的百姓)。

    温州所有大学学过《管理学》的人都知道:任何管理必须遵循“5个W1个H”原则(即WHEN,WHO,WHAT,WHERE,WHY,HOW)。这次疫情管理控制目标,其中WHAT ,是指“武汉回来的、意大利回来的人”及其接触者,而不是温州900万健康的公民。 现在温州健康码的管理错误在于,疫情好比这个花菜,花菜上有一点烂了,市政府却让整个花菜所有没有烂的地方(900万健康的温州市民),天天查健康码。管理的目标错了。
   


      现在我们通过健康码管理动态的疫情,每个街道、菜场、社区、公家车、银行都要出示健康码,这实际上就是温州市疫情管理的“末端节点控制”,在《拓扑学》《控制论》方面都是错误的管理思维。

     一言蔽之,健康码在基层每个单位、场所进行管控的制度,是《拓扑学》《控制论》的逻辑悖论。健康码在防控疫情领域的管理效用,基本上等于零,而且社会制度成本很高。



    上述疫情控制的《拓扑学》、《控制论》常识问题,温州市长、书记要了解一下。

403

主题

1万

回帖

5900

积分

元老

积分
5900

荣誉勋章→原创写手荣誉勋章→优秀会员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9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健康码公共政策,在设计过程中,忽视了《公共管理学》《拓扑学》《控制论》。

因此,在政策实证分析领域,存在很多先天性不足。

403

主题

1万

回帖

5900

积分

元老

积分
5900

荣誉勋章→原创写手荣誉勋章→优秀会员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在《管理学》中,用一个颜色码来管理动态变化的温州疫情,是不可能的。

温州连续22天没有新增确诊病人,现在根本没有病毒携带者,但是全市还在用健康码,查验所有健康的公民。

这实际上从侧门说明一个问题:市政府的健康码设计者,不知道公共卫生的风险管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5-5-16 04:02 , Processed in 0.60030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