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3-9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现在,温州所有地方都在查健康码。银行、菜场、社区、公交车、商店
这次全国的冠状病毒疫情,属于“树状拓扑结构”(根源在武汉),在温州属于“米字型拓扑结构”(武汉输入型病毒携带者导致的疫情拓扑结构,疫情传播的米字型拓扑结构进一步恶化、发展,就是树状拓扑结构)。即温州的疫情的拓扑结构,是全国疫情的一个局部结构。即“米字形拓扑结构”是”树状拓扑结构“的末端结构部门。例如我们每天吃的”花菜”的拓扑结构。
在《拓扑学》中,对于树状拓扑结构特征的问题管理、控制,必须要抓中枢节点、总节点(即武汉输入型病人、意大利输入型病毒携带者),而不能抓末端节点(温州900万健康的百姓)。
温州所有大学学过《管理学》的人都知道:任何管理必须遵循“5个W1个H”原则(即WHEN,WHO,WHAT,WHERE,WHY,HOW)。这次疫情管理控制目标,其中WHAT ,是指“武汉回来的、意大利回来的人”及其接触者,而不是温州900万健康的公民。 现在温州健康码的管理错误在于,疫情好比这个花菜,花菜上有一点烂了,市政府却让整个花菜所有没有烂的地方(900万健康的温州市民),天天查健康码。管理的目标错了。
现在我们通过健康码管理动态的疫情,每个街道、菜场、社区、公家车、银行都要出示健康码,这实际上就是温州市疫情管理的“末端节点控制”,在《拓扑学》《控制论》方面都是错误的管理思维。
一言蔽之,健康码在基层每个单位、场所进行管控的制度,是《拓扑学》《控制论》的逻辑悖论。健康码在防控疫情领域的管理效用,基本上等于零,而且社会制度成本很高。
上述疫情控制的《拓扑学》、《控制论》常识问题,温州市长、书记要了解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