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488|回复: 0

致敬战“疫”一线的“侦察兵”!直击温州市防控应急流行病调查员_ ...

[复制链接]

5

主题

0

回帖

2

积分

嫩笋

积分
2
发表于 2020-1-29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抗击疫情,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在这场的战争中,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担负着寻找病原体和流行病学调查的艰巨任务,两项工作都要与病毒和病人打交道。
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如果说,“流调”是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关口”。那么,“流调”人员就是前沿阵地上的“侦察兵”。
从1月15日开始,我市疾控中心“流调”组18人,不惧被感染的风险,加班加点投入工作,已经对我市近百名疑似患者展开调查。
在1月28日那个阳光晴朗的冬日,因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而显得不同寻常,温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跟踪采访应急流行病调查组人员 ,深入隔离病房一线报道。记者跟随“流调”人员高四海、孙肖瑜,走进市中心医院隔离病房,记录他们工作的点滴,体验着隔离防护服无法隔离的那份敬畏。


穿上隔离装备
要像鱼一样大口呼吸
一条安静的走廊通往隔离病区,有人将它称作生命走廊。因为大多数都是疑似病患者,只有检查结果为阴性者,才有机会走出来,享受到外界的暖阳与空气。

今年32岁的高四海,来自江西。这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他第三次因为“流调”踏进隔离病房。“进入隔离病房必然存在风险,但该上的时候还得上。前提是必须做好个人防护。”他说。
lOTzor1tT6IBZ56W.jpg
gSSWPk0YsUukYUPU.jpg
怎么防护才安全?随后,他与孙肖瑜开始穿戴“装备”。
在未污染区,他们首先戴上N95口罩、工作帽、护目镜,再穿上一层薄薄的一次性连体防护服,套上鞋套,戴上防护面罩。最后,戴上二层橡皮手套,一双塞到防护服的里面,另一双则要套在防护衣的袖子外面。
Y885l5ZG5ChOl7Lo.jpg
此时的他们,已完全隐去了本来面目,就连声音也似乎变得遥远。所有进到病房的人,只能通过身高和护目镜后面的眼睛来判断彼此。
口罩上的鼻夹,夹得鼻子生疼,连呼吸也变得苦难。他们下意识地张开嘴大喘气,就像水中的鱼。因为用嘴呼吸,所以雾气很快蒙住了护目镜,遮住了视线,继而变成了水珠,在封闭的护目镜中游走。
Iai8u4Cq56KitsaB.jpg
这般“全副武装”之后,高四海、孙肖瑜再相互检查,确定包裹严实后,才进入到半污染区,经过封闭的门,再往里走,到达了是真正的隔离区。高四海解释道:“隔离区所有暴露在外的,都会被污染,我们必须包裹严严实实,不能让任何一寸皮肤外露。”
其间,记者从他们口中得知,原来高四海刚当上爸爸不久,家中有一个刚满月的孩子。而孙肖瑜则进行了“自我隔离”,他让妻子带着孩子回了娘家,自己一人住在家中,有时候干脆直接睡在了单位。
Pv7nKv7gi7GYidg4.jpg
“这样工作,家里人会担心吗?”
“说不担心肯定是骗人的,毕竟家里还有婴儿。所以我每次出来工作也特别小心防护,里面只穿一件短袖,这样外套留在单位,回家能迅速脱衣,高温清洗。”高四海回答。“此时,我们不冲上去,谁冲?”
“肯定担心,家人都提心吊胆的,隔三岔五会问我下,身体状态。”说着孙肖瑜脸上多了份坚定。“苦点累点都不怕,这是一份保障市民们安全的使命!”


调查病例
整个询问时间一个多小时
灯光不算太亮的隔离区走廊,格外安静。病房玻璃中,射出的紫外线光线映着白墙,更是为隔离区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高四海、孙肖瑜拿着调查表、笔,推门走进了那个充满着“病毒”的房间,动作利索,毫无犹豫。病房内灯光昏暗,拉着窗帘,透露着莫名的紧张。
“你好,我们是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你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为了你家人和大家的生命财产健康,现在我们来对你做流行病学调查,希望你配合。”高四海说道。
他看起来冷静沉稳,没有丝毫畏惧。
jWcgbOgLL2z8wlil.jpg
整个调查时间花了一个多小时,高四海、孙肖瑜从病患怎样回温州、回温到发病期间,每天的行程安排、走过的地方、接触的人群,如何就医、既往病史等信息记录,一一在调查表上记下。记者发现,调查表的内容具体细致,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发病与诊疗经过、临床表现、密接者信息等。
但为了避免风险,他们不能把纸笔等物品等物品带出,需要在隔离区销毁。怎么办?如何将调查表内容传出?
有了!调查员想了一个办法,他们借用患者的手机将调查问卷一页页的拍摄下来,再发回给办公室的值班同事,确定成功传送后,才离开隔离病房。随后,在隔离区将调查表、笔销毁。
o0oPfGy34W25y2NG.jpg
记者追问,这样的调查工作为何不能通过电话完成,非得到一线?高四海解释道:掌握详细的信息,对后续开展防控工作有很好的帮助。“这样通过隔离病房里面对面的交流,他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到了病人的武汉活动史、密切接触者等详细情况。”
“其实,每一次流行病学调查都不是一帆风顺,可能遇到各种问题。” 孙肖瑜补充道,比如偶尔还有调查对象不配合、欺骗、隐瞒事实等各种情况,也时有发生。我们的工作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从多种渠道了解更多信息,多方证实信息的真伪。
r20SI10hRQthZdjI.jpg
走出隔离区,已经近午时。卸下防护用具,高四海、孙肖瑜的额头、鼻梁都被护具勒出了红红的印记、手指已经闷得起皱。来不及歇息,他们马不停蹄,赶回单位,完成病患的调查报告……


记者手记致敬,“流调”人!因为这次采访,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了解到,“流调”工作不仅艰辛且危险重重,心中充满敬佩。
在跟随采访的过程中,我穿着与“流调”人员一样的“装备”进入隔离病房。只是短短1个小时,捂在隔离服里面的我已觉得呼吸困难、汗流浃背。但与我同时进入病区的“流调”人员没有抱怨,没有喊累,耐心、细致地与病患做着调查,深怕漏过每个细节。
走出隔离病房,来到缓冲区,在高四海的指导下,我小心地脱掉防护工具。每脱一件,就要进行一次手部消毒,再进入下一个步骤。走出缓冲区,高四海还用装满酒精的喷壶喷遍了我们的鞋底,也包括摄影记者套了两层密封保护袋,带进隔离病房摄制的相机。
摘去口罩后,我第一个动作就是贪婪地深呼吸。此时,脚步变得轻松,而心头却沉重起来。脑海中闪回的是护目镜后平静而坚定的眼神和与他们肩上背负的“沉重”使命。
走出医院时,看着他们急匆匆赶回的背影,我的心中多了一份敬意。高四海家中有一个刚刚满月的孩子,孙肖瑜家中也有年迈的父母,这都在提醒我们,他们也都为人父、为人子。但一旦投入工作,穿上厚重的隔离衣,他们就变成了勇敢的战士,坚持完成自己的每一份“侦察”工作。
向你们致敬!抗战在一线的“流调”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4-6-4 03:54 , Processed in 0.045087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