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逸华会为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U][U][U]
温州
[/U][/U][/U]“金改”考察团讲课

《方案》获批,今后最大的困难在哪里?
温州的金融改革尝试,其实已经进行了30多年。1980年,苍南县金乡镇信用社在信用社普遍亏损、濒临倒闭的状态下擅自实行利率浮动,结果扭亏为盈;1984年苍南县钱库镇方培林设立“方兴钱庄”(当时地方政府认可的私人钱庄并非“方兴钱庄”一家);1986年之后出现的几十家民营的“城市信用社”;1987年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利率改革试点城市……作为综合性的改革,这次也不是第一次。
2002年,时任央行行长来温州调研期间提出温州金融体制改革的设想,后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当年在浙江省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联合召开的“深化温州金融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宣布温州作为全国唯一的“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
因此,对温州来说,2012年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十年前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的旧话重提(文字上次序的变动,起不到任何“以示区别”的意义)。而且,金融改革的“意思”,在国务院2005年、2010年前后两个“36条”里均已体现。但金融垄断体制依然固若金汤,改革最终还是寄希望于局部试验。可见,金融改革之难堪比蜀道。
垄断部门的改革难就难在——套用“经典著作”的说法——改革“向前进展并为自己开拓道路,不是由于它获得直接的悲喜剧式的胜利,而是相反,由于它产生了一个团结而坚强的”阻碍改革深化的垄断利益集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