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重新出发了。”上周温州市绣山中学原校长林晓斌给身边朋友发了一条个人动态。去年,她从绣山中学光荣退休。
作为温州市名师、名校长,林晓斌的新动态同时受到教育圈及家长圈关注,接触过林晓斌的人,私下称其为“走心校长”,尤其关注学生内心及品格成长是她受到各界认可最为突出的特点。
林晓斌就业记录很简单:1988年大学毕业后入职温州市实验中学,从一名普通语文教师到年级段长再到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她用了25年时间;2013年8月调任温州市绣山中学担任校长、书记,一上岗就是10年。
这一次,她还是选择当“林校长”
是什么让退休的林晓斌重新上岗?这一次“再就业”她的职业又有怎样的新规划?带着好奇,记者来到瓯江口实验学校,蛰伏一年后,林晓斌出任该校校长。
瓯江口实验学校是一所公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海经区昆鹏街道,占地约122亩,投资近11亿,校园由9栋楼组成,围着操场而建,用连廊连接了小学部、初中部、STEAM楼、艺术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学校不仅有下沉式“接送岛”、篮球场,还有一栋九层高的食堂与教工宿舍楼。可见无论从规模、设计与施工,都是当前义务教育学校的最高配置。
按照计划,学校将于今年9月份开门迎生,也就是说,现阶段的林晓斌主要任务是抓学校的装修和教师招聘工作。
在学校现场,400米跑道的标准操场已经在浇筑阶段。林晓斌指向教学楼对面的一排建筑说:“这是我们的图书馆,面积11700平方米,相连的是15210平方米的体育馆(含标准50米游泳馆、3片篮球场等),大空间大格局,都是孩子们将要享受到的成长资源。将来我们也会赋予图书馆、游泳馆等设施的公共属性,在非教学时间向社区居民开放,体现其公益性,并以这种公益性培养孩子的辽阔心胸与合作精神。”
“走心校长”还是个细节控
在瓯江口实验学校,和谐的色彩感让人印象深刻。初中是芒果黄配白色,小学是果绿配白色。
“配色师”是林晓斌。
校园装修设计的时候,对于学校墙面的颜色选择,她有自己的坚持。“颜色不是电脑上选好就行,得实打实刷上墙,经过多方测试才好。”艺术漆上墙测试时,她会和设计师站在一定距离去看,从不同高度去看,“站楼下抬头仰看,从楼上低头俯视,每一个角度都觉得舒服才行,你看到的效果,是调整了无数次色板才确定下来的。”不仅如此,墙面的艺术漆里有深深浅浅的花纹,花纹的样式、密度,林晓斌都会一一把关。
35年的执教生涯,让她对学校建设心里门儿清:怎样的硬件是学生所需要的,怎样的布局才是最科学与安全的。
学校的走廊地面有两道中空的钢圈。“这是隐藏式排水沟,下面是大的排水管,不仅保证排水速度,还能保证走廊地面的干燥、平整,孩子们可以随意跑动。
一间间教室巡视时,她也不停地向施工方提意见。
“当时这个样板间的书包柜颜色深了一点,要重新做。”
“柜子是没有把手的,就柜门打个洞,我是怕五金件弄伤孩子,而且后期维护也麻烦。”
“学校小学部都采购了最新的可躺课桌椅,孩子们中午可以躺睡了。”
在教室外,她简化了墙边坐柜,方便后续清洁。
在每个楼层的卫生间,她特地改出一个拖把储物区,各个班级的拖把可以统一晾挂。“这样教室里就不会臭啦!”
该校的食堂里,所有餐椅都改成了4人位。“我观察过,以前那种6人位的餐桌,中间那个位子的孩子不好进不好出,顾得了餐盘就顾不了身体平衡。”
有时候,她的细节控让施工方也抓狂。
陪同记者一起参观的中铁建马工忍不住吐槽:“林校连地砖的美缝材料都要管!”不止一次,施工方和她“投诉”:“不要拿家装的细节来要求大工程。”她马上乐呵呵地道歉,又不忘马上提出新要求。
在建校的愿景里,林晓斌提出了“辽阔而包容、健康而自由”的核心理念。她取了“海经区”“瓯江口”的首字,将“海鸥”作为学校的象征物,结合道尔顿制的“自由、合作”理念,“我想让每个孩子像海鸥一样健康、勇敢、自由。”
那一天,站在偌大的新校园里,林晓斌像个开荒者。
对话
记者:这所学校的另一个牌子是“瓯江口道尔顿学校”,这在办学上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林晓斌:海经区管委会在立项建设这所学校初期,就确定要高起点高水平办一所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所以学校又名“瓯江口道尔顿学校”,采用“公办托管”机制。我们将吸取世界四大基础教育品牌“道尔顿制”的精华,在公办学校进行实践探索,如“将学校作为学生的社会实验室”,“每个学生都应该以适合他自己的速度去取得学习进展”等。同时结合“未来教育”,培养孩子合作精神,培养孩子建立与他人、社区乃至国家的深度联结,树立多元而包容的全球公民意识。
“道尔顿”落地海经区,还被赋予更多的核心意义。2010年,瓯江口产业集聚区作为省级产业集聚区通过审批设立,2022年挂牌“浙江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成为温州城市“拥江面海”发展战略的主平台。向海而兴,借海图强,都是温州人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精神的体现。
记者:海经区作为新区,生源数量、结构可能都会与你以往任教的学校不同,您如何看待?
林晓斌:每一位教育从业者,内心都追求孔子所言“有教无类”,也就是“教育平权”。其实,教育是发现,是扬长,是引领,是欣赏,是陪伴……从教35年,走访过很多学校,实践过无数办学举措,也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孩子走出校门后更长远的成长历程。我深刻理解学校教育应给予孩子的认知与力量,深刻理解“做最好的自己”的涵义,那是指向于每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新我”与“旧我”的对比,是纵向的成长,而不是把“别人家的孩子”作为参照物。
所以,对于蛰伏一年再出发的我,会以师者的仁爱之初心、专业之视角、坚韧之力量陪伴每一位孩子的成长,不纠结于“入口”,努力于过程,无愧无憾于“出口”。我希望将这所硬件一流的公办学校,打造成百姓信任并引以为傲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记者:接下来学校要进入招聘教师、组建团队阶段,您对将要成为同事的老师们有什么期待?
林晓斌:上周我们第一批38名教师招聘公告发出后,吸引了两千多人报考,着实让人又惊又喜。作为校长,我深知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教师就是学校的生产力。所以在我曾经工作过的学校就特别关注教师素养与专业水平的发展,一大批九零后年轻教师的成长速度令人称道。现在面对一所新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我更期待有一批热爱教育事业、有激情、有专业能力的年轻人来海经区和我做同事,我们一起探索小初衔接,探索AI时代的人文根基,探索教育给予孩子的情绪价值,一起在这里开创海经区教育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