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楼主: 无语则祭

【永嘉内外志】风土志 卷06 物产.谷属

[复制链接]

50

主题

950

回帖

594

积分

老蟹

积分
594
 楼主| 发表于 2022-4-7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嘉内志14 卯编.史内编 卷11 永嘉籍官黜降-宋
  宋徽宗政和三年癸巳(1113)六月二十七日,罢太常少卿刘安节,与知州差遣。以臣僚言其“趣操不纯,议论邪僻,亲老居乡,侍养有阙”故也。
  宋徽宗政和四年甲午(1114)十月二十六日,京东西路提举常平吴仲贤特降一官。以按发濮州雷泽知县胡鉴不支捕犯香人赏钱,取到刑部状,香盐事系属提举盐香茶事司,即非提举常平司职事,当牒所属监司,不合直行按发故也。
  宋高宗绍兴元年辛亥(1131),监察御史娄寅亮陈宗社大计,秦桧恶之。十一月,使言者论其父死匿不举哀,下大理寺劾治,迄无所得,诏免所居官。
  初,监察御史娄寅亮既陈宗社大计,尚书右仆射秦桧以寅亮富直柔所荐,恶之,使言者论寅亮宣和中父死于贼,匿不举丧。壬午,诏大理寺劾治。
  宋高宗绍兴八年戊午(1138)三月五日,中书检正诸房公事林季仲、太常少卿郑作肃、左司员外郎王迪,除季仲已降指挥宫观,余并与在外差遣。既而季仲落直龙图阁。臣僚言季仲贪惏,多置田产;作肃谄事孙觌,共排前政;迪自为检详,张浚恶之,乃百计求合,乞罢黜。故有是责。
  宋高宗绍兴八年戊午(1138)丙戌,李处廉除名、新州编管。处廉知永嘉县,坐以官钱雕《伊川集》板及印造与人,并他赃当绞。贷死,籍其赀,自是以为例。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辛酉(1141)诏以不详具典故,专任己意,怀奸附丽,礼部侍郎陈桷与吏部尚书吴表臣、礼部尚书苏符、郎官方云翼丁仲宁、太常属王普苏籍并罢。寻以桷提举江州太平观。
  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壬戌(1142)二月己丑,吏部尚书兼资善堂翊善吴表臣、权礼部尚书兼资善堂翊善苏符、权礼部侍郎陈桷并罢,坐讨论典礼,并不详具祖宗故事,专任己意,怀奸附丽故也。
  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壬戌(1142)四月二十六日,御史台言:“检会《绍兴令》,诸狱具当职官依式检校,枷以干木为之,长者以轻重刻式其上,不得留节目,亦不得钉饰及加筋胶之类。仍用火印,从长官给。访闻当职官吏视为虚文,并不依时检举,甚失朝廷钦恤刑狱之意。诏令刑部行下内外应有刑狱去处,各仰遵守成法施行。敢有违戾,在内令御史台,诸路委提刑司,弹劾以闻。仍季具奉行有无违戾申尚书省。本台今检点得钱塘、仁和县长枷并大杖各有违戾。内钱塘县杖直丁贵大杖一条,重多五钱半五钱半:疑是“五斤半”。;仁和县第二等长枷一具,重多一斤;第三等长枷二具,轻少半斤。临安府供到状,钱塘县左奉议郎、知县方懋德,右宣议郎、县丞蔡纯诚,左修职郎、主簿赵彦端,左迪功郎、县尉陈从易,仁和县左从政郎、知县王巩,左从政郎、县丞范光,左迪功郎、主簿谢沇,左迪功郎、县尉刘贽。”诏两县官吏各降一官。(王巩、刘贽)
  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癸亥(1143)七月壬子,秘书省正字吴芾、何逢原并罢。殿中侍御史汪勃言:“芾与潘良能结为死党,变乱是非;逢原因蓝公佐之回,揣见和议少变,乃公肆异论,求合流俗。二人者不罢黜,缓急之际,必为国家之害。”乃以芾通判处州,逢原通判池州。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甲子(1144)九月二十八日,左奉议郎、秘书省校书郎张阐放罢。以臣僚言阐每有用之不尽之叹故也。
  丙子,秘书郎张阐罢。时秦桧用事久,每除台谏,必以其耳目。知阐久次,喜论事,一日,微讽阐谓当入台。阐曰:『丞相苟见知,老死秘书足矣。』桧默然。殿中侍御史汪勃因劾阐,由是罢去。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甲子(1144)十二月一日,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资善堂赞读陈鹏飞放罢。以臣僚言鹏飞妄自标置故也。
  宋高宗绍兴十七年丁卯(1147)十月二十七日,知福州、左朝议大夫、充集英殿修撰薛弼,通判、左朝奉郎卫蒙亨,右朝奉郎林充,各降一官。先是,进士锺鼎上书狂妄,押赴福州听读,而本州岛不切拘管,致令擅离本处,辄诣朝省再有陈献故也。
  宋高宗绍兴十九年已巳(1149)三月二十二日,起居舍人王墨卿放罢。以臣僚言墨卿在乡里干扰州郡,动以千缗计,在外邑受令长关节,致请托公行,故有是命。
  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壬申(1152)十月庚辰,知台州萧振落职。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癸酉(1153)五月乙巳,复以萧振为四川制置使。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甲戌(1154)七月有,甲子,复落萧振职。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乙亥(1155)十二月丙申,复以萧振为四川制置使。
  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癸酉(1153)十一月甲午,右正言郑仲熊言:『工部员外郎杨迥、监察御史胡襄心向胡寅之门,有识之士为之切齿。盖自赵鼎妄立专门,互相标榜,大开交结,诡计固密。有司附会,不论才与不才,有是说必置之高等,士子扼腕,二十年于兹。今襄又为之唱,欲使人人尽归于赵鼎、胡寅之门而后止。』于是迥、襄并罢。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甲戌(1154)三月四日,司勋员外郎孙仲鳌放罢。以臣僚言仲鳌摄职成均,力主专门,以私党与,故有是命。
  三月丁巳,尚书司勋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孙仲鳌罢,以右正言郑仲熊论仲鳌摄职成均,力主专门,以私党与故也。仲鳌尝为李光客,故仲熊劾之。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甲戌(1154)七月甲子,右正言郑仲熊言:『知成都府萧振曩缘赵鼎用事,倡为专门之说。振阿附之,自谓其曲学出于程颐,殊不知颐在先朝,固尝见诋于识者,如苏轼尤嫉其奸。振亦何知?乃藉为仕进之梯。』诏振落职放罢,依旧宫观,池州居住。
  宋孝宗乾道二年丙戌(1166)二月三日,诏监察御史刘贡放罢,日下出门。坐纵容术人干求差遣故也。
  宋孝宗淳熙六年已亥(1179)七月一日,知光州王德政放罢。以本路漕臣薛居实言,德政与通判李时习不相和协,以致狱事不务平允,各以喜怒出入情罪。诏并放罢,令居实究理曲直。既而居实言,时习先尝两次权州,专事既久,及德政到任,尚行专恣,以致德政愤不能堪。又闻时习拆换赤历,移易官钱,故并罢。(薛居实)
  宋孝宗淳熙六年已亥(1179)八月十五日,知德安府张辉放罢。以知江陵府高夔按辉年老衰惫,事无巨细,听决于通判秦仲。秦仲天姿贪婪,加以强横,乃并罢之。
  宋孝宗淳熙八年辛丑(1181)九月十四日,诏:“自今诸路提举官毋得轻授,虽差替人不得过一政,兼须履历有政绩之人。”以侍御史黄洽言湖南提举张仲梓未尝更练,喜怒任情,仲梓既罢,因有是命。
  宋孝宗淳熙十二年乙巳(1185)九月二十七日,诏新知南剑州张季樗罢新任。以臣僚言季樗尝为潮州,政以贿成,好行掊克也。
  宋孝宗淳熙十二年乙巳(1185)九月二十八日,知信州刘甄夫、知南康军吴谅夫并放罢。以提刑赵烨刻甄夫年龄衰暮,郡政无纲纪;谅夫天资狡狠,交通货贿,且违法收税故也。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丙午(1186)五月十六日,知吉州木待问罢新任。以言者按奏,待问天资浇薄,前为当涂,不务节省故也。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已酉(1189)六月二十七日,诏王谦罢召命,依旧知吉州,木待问与祠。以臣僚论谦不可入处朝列,待问不足任牧守之寄,故有是命。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已酉(1189)十一月七日,新知江州沈瀛放罢。以右谏议大夫张叔椿言,瀛素苦心气,间遇疾则愦眊,不知所为。
  宋光宗绍熙元年庚戌(1190)许及之除淮南运判兼淮东提刑,以铁钱滥恶不职,贬秩,知庐州。
  宋光宗绍熙元年庚戌(1190)七月二十八日,诏前知抚州赵痈、判官赵公翊、司法周简并放罢。以本路提举黄维之言其交通贿赂,皆有实迹,故有是命。
  宋光宗绍熙元年庚戌(1190)十月二十七日,诏知全州施广文与宫观。以本路运判陈傅良言其拖下纲运不曾解发,方且预借民税,重为困扰,乞赐罢黜,故有是命。
  宋光宗绍熙二年辛亥(1191)三月九日,诏新知通州张仲梓、新知江阴军吴津并与宫祠。以臣僚言其贪污也。
  宋光宗绍熙二年辛亥(1191)九月二十八日,权户部侍郎薛叔似放罢。以言者论叔似谄媚权臣,同恶相济。
  宋光宗绍熙二年辛亥(1191)十月二十日,诏知永州赵善愖降一官放罢。以本路运判陈傅良言其“以刻薄之资,行苛扰之政,专务聚敛,公为欺诞”故也。
  宋光宗绍熙三年壬子(1192)十二月六日,诏刘炜与宫观差遣,张涛降两官,钱之望、许及之降一官。坐部内行使私铁钱故也。
  宋光宗绍熙五年甲寅(1194)闰十月二日,尚右郎官丰谊放罢。以右谏议大夫张叔椿言其凡所居官,悉无善状。
  宋光宗绍熙五年甲寅(1194)十一月,御史中丞谢深甫劾陈傅良,罢之。
  宋光宗绍熙五年甲寅(1194)十二月九日,中书舍人陈傅良与宫观。以御史中丞谢深甫言其芘护辛弃疾,依托朱熹。(阿笨按:上二条,其间并不矛盾,朝议中弹劾,须朝下公议,这需要时间,故11月劾,12月黜。)
  宋宁宗庆元元年乙卯(1195)二月二十五日,黄万石不得与亲民差遣。以谏议大夫张叔椿言,万石前知濠州,率意妄作,狎妓贪污。
  宋宁宗庆元元年乙卯(1195)八月五日,知处州蒋行简放罢。以臣僚言:“行简昏缪狠愎,专务惨酷,昧于断决,郡事废弛。”
  十四日,前知处州蒋行简特降两官,添差通判赵师硕放罢。以监察御史王恬言:“行简贪污狼籍,以致罢命,不能悔过,尚且恣横;师硕驵侩无赖,身尝雕青。”
  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1196)二月二十一日,太中大夫、显谟阁待制、知福州木待问放罢。以言者论待问知宁国日纵亲随辈五人交通关节,部人呼为五鬼,号待问为木贼。自拜福州之命,奸赃如故也。
  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1196)六月二十三日,朝散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傅良降三官,焕章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彭龟年落职,并罢宫观。以监察御史吕棐奏:“傅良向者权臣窥伺之谋,则左掠右卖,神出鬼没,辄出不逊之语;龟年附于伪学,赞权臣不轨之谋,厚诬罔上,罪诛莫逃。”
  嘉泰制词庆元党论之兴,中书舍人陈傅良追削家居。嘉泰会赦,复官予祠。
  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1196)十一月,十二日,福建运副陈公亮、提举蔡幼学并放罢。以臣僚言:“公亮素无廉声,昨漕江西,闻改福漕,席卷公用,郡人骇之;幼学早为伪学,巧取伦魁,持节闽部,全不事事。”
  宋宁宗庆元四年戊午(1198)十月二十七日,太中大夫、显谟阁待制、知婺州木待问特降两官。以臣僚言,本州岛发解士子,有不逞辈挟众凌辱试官,必欲换题。十一月二十六日,知婺州木待问、新除知婺州王溉并与宫观,理作自陈。以臣僚言:“待问为守婺郡,子弟宠妾纳赂,颠倒是非;溉政事乖缪,诸子狠戾,辄预政事,非赂不行。”
  宋宁宗庆元四年戊午(1198)十一月十五日,陈谦复直焕章阁、差知袁州指挥寝罢。以中书舍人高文虎论:“谦登朝列则巧附相臣,任总饷则席卷财物,既略示惩而快公论,岂宜更冒此宠!”
  宋宁宗庆元五年已未(1199)三月十五日,朝请大夫、知赣州薛叔似与宫观,理作自陈;孙逢吉差知赣州新命追寝。臣僚言:“二人阴符故相,恬于无君,(令)[今]各与郡,众论沸腾。”
  宋宁宗庆元五年已未(1199)四月二十七日,知泉州林思齐放罢。以监察御史张岩言:“思齐持节福建,民讼全不介意,若使守泉,民事何所赴愬?”
  宋宁宗嘉泰二年壬戌(1202)十一月十六日,知和州张季樗与宫观,理作自陈。以臣僚言其军政不修,民事尽废,非守边之材。
  宋宁宗嘉泰三年癸亥(1203)五月十八日,太常少卿薛绍与宫观,理作自陈;以左司谏宇文绍节言其摧颓昏蹇,上误柬拔。
  宋宁宗嘉泰四年甲子(1204)四月甲辰,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许及之罢。时兵端已开,韩侂胄欲令及之守建康,及之辞不行,遂罢。
  宋宁宗开禧元年乙丑(1205)正月二十三日,前知枢密院事许及之特降两官。以臣僚言其黩货无厌,流毒一方。
  宋宁宗嘉泰二年壬戌(1202)六月诏:“皇甫斌特降三官,仍先次措置招集整龊军马,葺治衣甲、器械,同赵淳守御边面,不得辄分彼此。常切过为堤备,毋令虏人稍有侵犯。”寻诏斌更追五官,送南安军安置。以宣抚使薛叔似言“斌威令不立,以致败衄,难以复统襄汉之师”故也。
  宋宁宗嘉泰三年癸亥(1203)五月十八日,太常少卿薛绍与宫观,理作自陈。以左司谏宇文绍节言其摧颓昏蹇,上误柬拔。
  宋宁宗开禧二年丙寅(1206)十一月庚午,礼部尚书薛叔似、陈谦罢。叔似夙以功业自期,及临事,绝无可称,属郡多陷,故罢。
  宋宁宗开禧二年丙寅(1206)十二月三十日,端明殿学士、湖北京西宣抚使薛叔似,宝谟阁待制、湖北京西宣抚副使陈谦,并落职罢祠。先是与祠,既而臣僚言叔似既叨隆委,归过朝廷,谦首植私党,几致军变。
  宋宁宗开禧三年丁卯(1207)十一月九日,银青光禄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许及之降两官,送泉州居住;通议大夫薛叔似降两官,送福州居住;武德大夫皇甫斌更追五官,勒停,改送英德府安置。以右谏议大夫叶时言:“及之谄事侂胄,亲为优伶下俚之事。叔似迎合侂胄,妄开兵端,及之赞之,叔似成之。斌谋启边衅,军师失律,削官安置,近在南安,大罪薄罚,何以示惩!”故有是命。(许及之、薛叔似)
  宋宁宗嘉定元年戊辰(1208)二月十七日,江东提刑苏林、广东提刑张焕并放罢。以殿中侍御史黄畴若言林素无行检,焕凡庸躁(兢)[竞]。
  宋宁宗嘉定元年戊辰(1208)五月二十一日,知江州陈谦放罢。以臣僚言其贪污、谄佞、躁竞,有三不美。
  宋宁宗嘉定八年乙亥(1215)九月二十七日,知澧州刘燧降两官放罢,新知归州陈士表罢新任。以右谏议大夫应武言:“燧与通判陈士表不和,于其既去,搜抉其短,具申朝省,必欲快一己之私。燧尝为毕再遇上客,再遇狠戾暴虐,专杀作威,皆燧助成。士表昨为澧州倅日,与燧不和,乃不能远避形迹。”故有是命。
  宋宁宗嘉定五年壬申(1212)十二月九日,王容、陈谦并罢宫观。以臣僚言:“容事亲弗悦,事君不忠;谦贪墨穷侈,谄事权贵。”
  宋宁宗嘉定十六年癸未(1223)三月三日,临安府通判黄顺卿罢黜;郑伯谦、赵汝??阴并与祠(录)[禄],理作自陈。以臣僚言:“省试差官有总辖诸司一员,系以临安府通判为之,预差下黄顺卿。及期,顺卿以子弟妨试,托疾求免,改差通判伯谦、汝??阴,又复辞难。”故有是命。
  先是,议建国公出阁,吏部尚书吴表臣、礼部尚书苏符等七人论礼与桧意异,于是表臣等以讨论不祥、怀奸附鼎皆罢。






永嘉外志1 甲编.流风遗韵编 卷32 谥号
 ▲温籍:
  ▲唐
  元觉  唐玄宗敕谥“真觉大师”;僖宗赐谥“无相大师”。


  ▲宋
  蔡幼学 正议大夫、权兵部尚书、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文懿”。
  郑伯熊 赠敷文阁待制,谥“文肃”。
  薛季宣 奉议郎,谥“文宪”。
  张阐  龙图阁学士、左通奉大夫、赠端明殿学士,谥“忠简”。
  薛叔似 端明殿学士、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恭翼”。先谥“文节”,改“恭翼”
  叶适  赠光禄大夫,谥“文定”。
  王十朋 官至龙图阁学士,谥“忠文”。
  刘黻  谥“忠肃”。
  薛弼  福州知府,谥“忠简”。
  戴溪  赠特进、端明殿学士,赐谥“文端”。
  徐谊  知隆兴府,谥“忠文”。
  许景衡 资政殿大学士,谥“忠简”。
  曹叔远 知福州、宝章阁待制,谥“文恭”。
  陈傅良 知泉州、进宝谟阁待制,谥“文节”。
  侯畐  谥“节毅”,立庙其乡。
  丁昌期 乡人私谥之曰“经行先生”。
  叶味道 秘书著作佐郎,谥“文修”。
  周端朝 刑部侍郎,谥“文忠”。
  王允初 知鄂州,谥“忠敏”。
  谢子强 宝章阁直学士,谥“清惠”。
  曹豳  宝章阁待制,谥“文恭”。


  ▲明
  卓敬  明时谥“忠贞”,清乾隆四十一年,赐谥“忠毅”。
  黄淮  武英殿大学士,谥“文简”。
  张孚敬 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忠。
  王德  洪武三年,赐谥“正烈”,祀乡贤祠。
  章纶  赠南京礼部尚书,谥“恭毅”。
  王瓒  赠礼部尚书,谥“文定”。
  王瑞枬 太仆少卿,谥“忠节”。



50

主题

950

回帖

594

积分

老蟹

积分
594
 楼主| 发表于 2022-4-7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嘉外志1 甲编.流风遗韵编 卷31 客寓永嘉
  ▲王彬造庐积谷山
  王彬字思文,好文章,习篆隶,与志齐名。时人为之语曰:“三真六草,为天下宝。”齐武帝起旧宫,彬献赋,文辞典丽。尚齐高帝女临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仕齐,历太子中庶子,徙永嘉太守。卜室于积谷山,有终焉之志。梁天监中,历吏部尚书、秘书监。卒,諡惠。彬立身清白,推贤接士,有士君子风。


  ▲卜室
  《御定佩文韵府》:王彬传:仕齐,立太子中庶子,徙永嘉太守;卜室扵积谷山,有终焉之志。谢灵运诗:“卜室倚北阜,启扉面南江。”刘希夷诗:“元龟埋卜室,彩鳯灭词塲。”


  ▲谢灵运筑造别墅
  谢灵运,……仕宋,自谓才能宜参机要,被贬永嘉太守,意不自得,则大修别墅,雇用僮仆,放浪山水,……饰其高蹈。或曰“心放俗外”,“投吾心於高人”或曰“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创第凿池于积谷山下,迎母太夫人来养;未几开临川内史,遂携其子谢凤,长孙谢超宗以行,而留次孙谢超侍祖母太夫人于永嘉之第;死葬于城东飞霞洞之左;遂为永嘉人。


  ▲麻垣
  永嘉巽宅麻埠《麻氏宗谱》载:唐温州刺史麻垣挈家居于温州麻行街,其后裔麻钟于北宋天禧间迁楠溪麻埠为始迁祖。


  ▲朱永
  号操隐,本义阳会稽(绍兴),唐元和(806-820)间为永嘉长史;为永嘉花坦珍川朱姓始祖。


  ▲蔡谟
  东晋陈留考城文穆公蔡谟,字明道,流寓于闽之泉州;遭南北之变,后行经温州菇溪二十八都三屿,为温菇溪三屿蔡姓始祖。
  史载,南溪有彭蜞,似蟹而小,似彭螖而大;蔡谟曾食之,濒于死,叹曰:“读《尔雅》不熟,几为勤学所误。”蔡谟与荀觊、诸葛恢皆有名誉,号曰“中兴三明”。 


  ▲陈昭远
  浙东观察使,奉旨视察浙江,唐宣宗大中三年849,迁居永嘉小楠溪茗岙,为永嘉陈氏始祖之首。


  ▲陈季光
  闽省长溪人,为承节郎,唐景福年间(892-893)为避乱,兄弟九人一起迁徙永嘉郡,定居永嘉昆阳、南郭及积禄新罗等地,陈季光雅爱乐清山水而居之,为界屿陈姓始祖。


  ▲杨仙
  字弥远,号东溪,生于唐光启丁未年,弱冠登唐天佑(904)甲子第,补受宏文馆校书郎,未几后梁篡位,弃职不仕,乾化壬申912,航海到浙,遁迹横阳凤巢,继徙温之江北礁山,遂定居;为始祖,著有《东溪集》《慕思堂记》;诗:“真山真水势盘回,风物幽奇遂我栖;惟愿云礽期世守,一源万派衍东溪。”


  ▲崔道融客寓永嘉山斋
  道融,荆人也,自号“东瓯散人”,与司空图为诗友。出为永嘉宰。工绝句,语意妙甚,如《铜雀妓》云:“歌咽新翻曲,香销旧赐衣。陵园风雨暗,不见六龙归。“《春闺》云:“寒食月明雨,落花香满泥。佳人持锦字,无雁寄征西”。《寄人》云:“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寒食夜》云:“满地梨花白,风吹碎月明。大家寒食夜,独贮远乡情“等尚众。谁谓晚唐间忽有此作,使古人复生,亦不多让,可谓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矣。人悉推服其风情雅度,犹恨出处未能梗概之也。有《东浮集》十卷,自序云:“乾宁乙卯夏,寓永嘉山斋,收拾草稿,得五百余篇,“今存于世。


  ▲唐补阙薛公像。
  右碑在七圣殿巷薛公祠;像端,隶书,六字两行,行三字。
  公名令之,字珍君,长溪人;官左补阙,开元初为东宫侍讲。题盘中苜蓿诗,谢病归,后代迁永嘉。薛常州季宣之远祖也,此碑为宋淳祐乙巳裔孙嵎砻石摹勒,详见《坛庙》。


  ▲董元义
  唐时,福建人,任温州刺史卒于任,葬于荆州西溪下(桥下西溪下),其子孙遂居于西溪下,为该村董姓始祖。


  ▲邵弘明
  原籍福建闽清,唐大中四年进士,授温州别驾,卒于任;民建“邵公屿”志之;时值浙闽边地有匪乱,故无法扶枢归闽,其子,遂在华盖择地建墓庐,由长次子守孝;为郡邵姓始祖之首。


  ▲刘乾
  字正刚,金华人,唐时,任温州别驾;子刘巽,字惟木,为员外郎,自金华迁徙永嘉黄田;为黄田刘姓始祖。


  ▲金道
  字公绩,号罗山,唐时,仕尚书;其子金永远,曾封万户总粮督长,奉命到温州催征田粮事毕回金华,路过仙居乡梅溪(后改溪下),故回金华与其父迁居至。


  ▲郑咸定居温州
  郑咸太原人,当刘继元拒命,咸家苦于兵,父子离散,咸仗一劔而奔。一日渡水舟覆同载者皆溺,闻空中有人指呼曰救中允,既而咸得岸不死,然不知一舟中有不死者几人,中允谓谁也。既抵温州定居,举进士,后为武宁幕,以太子中允致仕,卒始悟空中之言中允为己也。事之前定真可知矣。▲幕府燕闲録▲分门古今类事


  ▲郑虔死温州任上
  肃宗即位灵武,其年东京平,令三司以按受逆命者罪;郑虔以心不附贼,贬温州司户而卒。▲太平广记


  ▲吉顼死温州任上
  《朝野佥载》:吉顼坐与河内王武懿宗争竞,出为温州司马而卒。


  ▲蒋湛
  系江苏毗陵人,自后梁开平初年907,侍兄蒋涣守永嘉郡,乐西郊山水之胜遂家焉;后刺史季广琛以事赍诏诣卢徵授秘书省校书郎不起,牙 盈门,自是名其地曰:建牙乡飞鹏里;居永嘉郡巨溪(今瓯区),生子蒋杜;为温郡蒋姓第一始祖。


  ▲胡寿
  字从纯,金华人,后唐时任大理寺左评事;后唐长兴元年初,迁徙永嘉郡通首桥(道前桥)。


  ▲林清之
  讳天一,字符道,号澄斋,后梁开平年间,王审知居闽,与弟林习之同迁于瓯,拨授平阳、乐清二县教谕,迁徙永嘉郡城南双莲桥,瓯林姓始祖。


  ▲周斌
  字墀,号西荡,爵至礼部侍郎尚书国典,寓居京都文宪巷,祸至寇乱,为破贼有功,敕令封诸兄列侯,拥众三万抗贼,因兵胜私回之误,被谤动劫,奔东郭横阳(平阳)锦屏场陈家营适瑞安,后同六弟周桂带眷属300余人,潜寓温州朔门,构宇堂10区,义楼20多间,为周氏东瓯始祖。
  东瓯始祖,旸谷派六世祖,字西荡,后周柴世宗显德三年丙辰年956,授河南道州营道县县令;升秘书省正字,迁翰林院检讨,出中州尹,历羽林军统军;因五代兵乱,兄弟们避居山林;宋太祖授命开宝四年辛未,复登进士,迁直典大夫,礼部侍郎。适瑞安,后同六弟周桂转迁温州朔门,寿86,厝平阳更坡南荆溪大岙山,白云巷东首。建立江心寺,记在平阳县志。


  ▲颜裕
  温州先贤祠,内有供颜卿名、杲卿名;诠释何以为祀时;按真卿、杲卿本万年人;鲁公之孙裕,自五代时官温州,与其弟纶祥皆徙居焉。当为温州鲁姓始祖也。




  ▲宋
  ▲仰仁谦
  吴兴人,宋太平兴国间,以太子舍人知县事;时钱氏方纳土,仁谦始为令,廉慎爱民,政治一新。后卒于官,子孙因家焉。三世孙忻,以八行举。


  ▲蔡瑫
  宋端明殿大学士大书法家蔡襄之嫡孙蔡瑫,润州丹阳人,字隐,号辉斋,宋徽宗崇宁元年1101官至御史中丞,挂冠浪游东瓯(温州),遁迹菇溪棠川(今青田塘坑村)为始祖。


  ▲王仲嶷、马子约寓居永嘉
  王仲薿,字丰父,岐公暮子,有风采,善词翰,四六尤工。以名字典郡。政和末,为中大夫,守会稽,颇着绩效,如乾湖为田、导水入海是也。童贯时方用事,贯苦脚气,或云“杨梅仁可疗是疾。”丰父裒五十石以献之,才可知矣。后擢待制。再任不历贴职,径登次对,前后惟丰父一人。初,岐公为首台,元丰末命。或云:“岐公有异议。”绍圣亲政,追贬万安军司户,诸子皆勒停,不得入国门;夺所赐第,以予王荆公家。祟宁初,以为臣不忠,列党籍碑。至是,丰父既有内援,而又郑达夫岐公之婿,相与申理,遂洗前诬,诏尽复岐公爵谥。?陵又题其墓刻云:“元丰治定弼亮功成之碑。”御笔云:“嘉?中,英宗立为皇子,王?时为学士,预闻大议。近因其子仲薿以其诏稿来上,始得究其本末。乃知神考擢置政府,厥有攸在。协赞事功,维持法度,十有六年。元丰末,上自有子,发言自?,遂定大策,安宗庙。坠碑未立,恻然于怀。赐额亲笔书题。”此政和七年二月丙子也。丰父谢表,有“金杯赐第,玉篆题碑”之对。建炎初,知袁州,虏人寇江西,坐失守削籍,与马子约皆寓居永嘉。丰父兄仲山同时牧临川,以城降坐废。子约酒酣,戏之云:“平原太守,吾兄也。”后秦会之再入相,会之,仲山婿也,丰父以启恳之云:“黄纸除书,久无心于梦寐;青毡旧物,尚有意于陶熔。”会之为开陈,诏复元官,奉祠放行。奏荐时,丰父寄禄已为通议大夫,不问职名,所以诸孙皆奏京秩。年八十余卒。有子晓,亦能文。


  ▲杜克恭
  北宋建隆二年杜克恭因任温州通判,移居郡城西。


  ▲吴允礼
  太学生,曾任泉州教授,于北宋钦宗景佑年间(1034-1037)避乱迁徙清通乡四十六都上湖,为该村吴姓始祖。


  ▲施友直
  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4)授迪功郎;原籍婺州东阳,不慕荣利,好游泉石,于北宋哲宗元佑年间1090,遂卜居楠溪鹤峰山之麓,即今河底村。


  ▲赵拤客寓永嘉
  《苏轼集》:公(赵清献公)年未七十,告老于朝,不许。请之不已,元丰二年二月,加太子少保致仕,时年七十二矣。退居于衢,有溪石松竹之胜,东南高士多从之游。朝廷有事郊庙,再起公侍祠,不至。赵几通判温州,从公游天台、雁荡,吴越间荣之。几代还,得见。上顾问公,甚厚。以?几提举浙东西常平,以便其养。几复侍公游杭。始,公自杭致仕,杭人留公不得行。公曰:“六年当复来。”至是适六岁矣。杭人德公,逆者如见父母。以疾还衢,有大星陨焉。二日而公薨,实七年八月癸巳也。
  阿笨按:状元赵建大,即公之裔孙也。


  ▲管次慧
  元丰年间任。
  明.王叔果《续修管氏谱牒序》:“宋元丰间,有山东济南府昌平县以明经授瓯郡守,讳次慧,字智千。”致仕后居温州,为温州管姓始祖。


  ▲陈億三
  讳宪,字文理,号云轩;生宋哲宗元丰庚申1080正月初八,徽宗时任大理寺评事,高宗南渡,是时从驾;自处州缙云迁徙永嘉清通乡四十二都上烘头;为该村陈姓始祖。


  ▲陈文勳
  祖籍三山福建,宋熙宁四年谱序载:“观其世系,自宋世祖文勲公徙迁居瓯永,实属温之始祖。”然唐时陈姓已迁入永嘉,故只能言温永始祖之一支。文勲,字国臣,配王氏,居温南门相儒坊,诰封光禄大夫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享年66岁,厝建牙乡十九都。


  ▲林善
  字洪輈,北宋光禄大夫,奈昊天不佑,不永其年,夫人韩氏为避乱同子林庆(奉义大夫),自宋钦宗年间从莆田长溪迁居玉环地中岙,因海事韩氏夫抱孤回迁鹿城花柳塘,其子林庆从花柳塘迁五马街,为永嘉林姓始祖;


  ▲胡弼
  字公辅,号南岩,别号外云,又字围观,于北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出生江西豫章郭南之南;二十三岁登宋大观三年已丑进士第;初任大理寺评事,寻升可吏科给事中,性耿直,弹劾不避权势,北宋宣和三年1121为避乱,与叔、兄弟、子侄等十九人,至浙江婺州方岩,后应温州同榜进士吴表臣、吴鼎臣之邀,复携妻小及弟迁徙温郡池里(墨池坊),设讲堂讲学谈道;宋绍兴十三年1143三月,再徙楠溪,卜地居之,名曰豫章,为永嘉豫章胡氏始祖。
  三子,胡褒、胡裒、胡襄;皆为进士;孙胡序、胡庚;曾孙胡时宗,胡守登进士第。一门四代九进士。卒于南宋乾道八年1172壬辰十月,享年85,坟墓北大陀。


  ▲刘光世寓居永嘉
  三大将既罢,光世入朝,因引疾丐祠。上谓大臣曰:“光世勋臣,朕未尝忘。闻其疾中无聊,昨日以玩好物数种赐之,光世大喜,秉烛夜观,几至四更。朕于宫中,凡玩好之物,未尝经目,止须赐勋旧贤劳耳。”光世既罢,遂寓居永嘉焉.
  宋高宗建炎三年已酉(1129)六月五日,枢密院(札子)奏:起复承务郎张斛札子,访闻淮东西路尚有归朝官,见守官或寄居,切虑人情猜忌,妄生事端。乞委本路监司、帅臣尽数发遣前来深入以南州军,各令陈状,愿就是何州军居止。今来并乞移任往温州,其添支请俸供给房前等,依旧勘给。”诏令移家小前去温州,依旧御营使司军前使唤,余依所申。?四年五月四日,枢密院言:两浙、淮南路宣抚司申:归朝官武略大夫、添差监湖州都酒务御营使司军前使唤赵遇,武功郎、添差秦州兵马都监、御营使司军前使唤高允济状:“伏七日,诏马钦、陈皓、王宽、张文亮、刘兴、刘佺特各备旧官,并听刘光世使唤。


  ▲鲁真卿裔孙迁居永嘉
  鲁公之裔孙裕,白五代时官温州,与其弟纶、祥,皆徙居永嘉、乐清,本朝世复其家,且时褒录,其子孙有登科者。


  ▲汪应辰
  绍兴初进士第一,仕至吏部尚书、太子师,谥文定公;其弟汪尖龙登甲科,由进士拜奉议大夫、开国侯;应辰子汪逵,袭吏部尚书,赠少保端明殿学士,玉山群开国候“两世科登三进士,一门官拜二尚书”;国祚衰微,奸党猖炽,二公贬黜,一国偏安,遂黄冠野服,潜隐仙居乡五十二都菰田汪山根(今屿北)为始祖。
  《永嘉楠溪汪氏宗谱):汪氏第一世祖睿太一王烜祖;传至第二十五世唐樾国公汪华;传至第二十世训祖,仕至尚书,谥开国候,传承第三十二世和祖,徙玉山小叶村;历传第三十五世暹祖,行太一,以太一王公孙应辰、应龙为菰田之始祖(即屿北汪氏始祖),故更三十五世为永嘉菰田汪氏第一世。


  ▲洪模
  丹阳人,父拟,知温州,有治剧才。模历官骠骑上将军、浙东宣慰使,寓家于温,建总政堂、梦草堂。


  洪芹,尚书右仆射适之曾孙,......迁礼部侍郎,帝锐意乡用而以论去,退寓永嘉,怡然自适。


  ▲季陵
  字伯霄,宋高宗建炎任户部侍郎,于绍兴(1136-1145)从龙泉迁至仙居乡五十二都岩龙村,为该村季姓始祖。
  《宋史.季陵传》:建炎三年滛?,诏求直言,陵言将帅之权太盛有以、官寺之习未革有以、韩愈诗‘天行失其度阴气来。’
  宋.蒙隐《次韵季陵元夕》诗:
  山城灯火欲黄昏,湿雨疏梅暗小园;回首武林行乐地,太平风物似开元。
  归休无赖曲眠肱,扫尽繁华只一灯;冷淡生涯吾旧物,前身疑是小乘僧。
  顾我每为惊座客,如君真是谪仙人;相逢不作寻常语,一笑同酬惨澹春。


  ▲程澥(1161-1255)
  号大中,字怀洛,源于河南洛阳伊川,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任永嘉学正;理学家程颢之曾孙,于绍兴年间迁入仙桂乡三十二都梅岗(梅岙),为该村程姓始祖;坟厝三十二都六里。
  明.张璁序:“驿山之程氏其源最远,自宋伊川之四世孙大中公,可驿于瓯,其子孙遂家正,迄今十三世,忠厚相承,诗书继美,为永嘉之著姓。”
  《驿头程氏宗谱》载:始祖讳澥,字大中,号怀洛,原籍河南洛阳县人,宋伊川公任秘阁四世孙也,生于南宋绍兴辛已年九月十八日,宝庆二年真西山先生荐为东瓯学正,后遂家焉。


  ▲吴溁
  字金明,又字肇鉴,号孚叟,祖居仙居厚仁里,赠武节大夫,自南宋淳佑壬寅年1242弃官宦游,慕永嘉山水,依于柱峰鸡鸣,隐居仙桂乡三十都渠川(瓯渠)龙井窟;为该村吴姓始祖。


  ▲曾宗德
  于南宋嘉定三年1210自闽赤岸迁徙温州为通判,休仕后居郡东门内;为永宁乡路口曾氏一世祖。


  ▲陈煌
  字玄豪,号东源,先世莆田赤岸人也;原配莆田赤岸夏氏,续娶温州教场头杨氏;宋宁宗庆元丙辰科进士,任婺州运幹。因兵乱,自婺州至温州,卜居贤宰乡三十五都东岸,为该村陈姓始祖。


  ▲陈宗礼
  字存敬,宋宁宗年间省元;遇洪水之灾携子陈希摽徙居清通乡四十一都陡门;为该村陈姓始祖。


  ▲单名华
  单名华,字舜卿,出于闽赤岸,登宋隆兴三年进士,历官至金华知府、江西吉安监察御史、礼部侍郎等职,慕东瓯之胜,游于温望永嘉山水之秀,遂卜居焉;故为永嘉稽师岙(温州市区)单姓始祖也。


  ▲吕地年
  南宋时,为闽大理寺评事,解甲归田,从仙居白塔迁徙大岙,为该村吕姓始祖。


  ▲杨倓
  又名铅,字符默,宋和王杨存中次子,山西代州嶂县人;官至签书枢密院事,徽猷阁学士;淳熙元年1174十一月九日,杨倓向皇上进言:“近因奏事,论及时政,蒙谕曰:‘待敌当用诡道,在朝当用诚实’;百余年来,尝患敌国强,而中国弱,正缘反是,待敌既无奇策,动则为敌所窥,在朝以求数相倾,以躁进取,风俗之弊,当救正之,圣谟切中事宜,望宣付史馆。”从之。淳熙戊戌年1178年11月21日,罢;后复官昭庆军节度使,退归田,经仙居岐山至石鼓,入山恐其不深,入林恐其不密,因避至清通乡四十六都钟山(杨庄古名),建庐清隐,号钟川;为该村杨姓始祖。


  ▲杨处贵
  字静庵,宋丁丑年间,以才能,旨颁召封为太仆寺小卿直文洲内阁撰文,1279宋亡,弃官遁迹于清通乡四十六都蒋山,为该村杨姓始祖。
  于元至元三十年1293,修宗谱时,序中勉诫载:“愿子孙绳绳继续,则祖宗世世流光,子孙贤能者须当教之以诗书,倘能蜚声艺苑以光祖德,无能者可令稼穑,倘或逢时积粟,以济饥寒,勿以骄奢傲慢、勿轻以约、勿重以财、须守贫约,居陋巷亦无愧于世矣,和宗睦族,谨言行严容止,余今勉诫其后世子孙......”


  ▲杨程
  号筠峰,字致远,系福建莆田大娄山人,登宋绍兴乙丑1145进士,授文林郎乐清知县,莅任七载,致仕归田;贤宰乡三十四都新寿湾村杨姓始祖。


  ▲潘昊
  理学生,原居瑞安,其子潘庆星因任温州司马,携家小住温州蝉街。


  ▲潘嘉
  字殷理,余杭人,读书万卷,学问博洽,于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游学东瓯,寓居东门外潦波潭,后被当地大户夏毅斋延请为家庭教师,招为婿;后游学楠溪,见下寮风景优美,遂迁而居之;为该村潘姓始祖。


  ▲戚祉
  字从度,宋末任温州府通判,定居温州洗马桥。


  ▲虞仲琳
  宋钦宗靖康丙午年1126,从余姚迁徙温州虞师里,为温州府教授;


  ▲唐圣学
  字彐之,南宋咸淳六年1270以五经传士,授永嘉教官,续因元兵临江不得归故里,遂居永嘉,为永嘉唐姓始祖。


  ▲滕处英(1074-1132)
  字景华,又字立豪,宋时三征不起遂作寻隐赋,由乐清而迁至,隐居楠溪霞美,为始祖;墓在鹤盛乡东皋村渔湖山上。


  ▲吴万寿
  字正平,居福建兴化府莆田县赤岸里,宋宣和年间进士,曾任温州府通判,因海风肆虐,遂携家眷于瓯城之西厢锦里转膺符乡七都沙洲里。


  ▲叶克龄
  闽赤岸县人;宋宁宗年间任温州通判,遂家温州南门,后移居百里坊。


  ▲尤尧盛
  河南南阳人,南宋咸淳甲戌年1274,任温州通判,遂定居温州,为尤姓始祖。


  ▲张元涞
  字见瓒,号圣庵先生,福建赤岸人,宋熙宁元年进士,授吏部尚书,后游温择永嘉罗浮而居,坟墓在罗浮风静湾。




  ▲元
  ▲林泉生
  字清源,号谦牧斋,晚号觉是轩,生于元大德三年1299,元至顺元年1330登庚午科进士及第,授福清同知,升泉州路经历,任温州路永嘉尹,改任福建行省郎中,仕至翰林直学士,同修国史,与卢琦、陈旅、林以顺皆以文学为闽中四名士,谥文敏;著有《春秋论断》《觉是集》二十卷。任永嘉尹时,居住郡城西关外森桂里;黄田林姓奉为始祖。


  ▲戚定宁(1271-1324)
  元国子监贡生,元延佑乙卯年1315进士,在京为官,明时,任文部办教授,元延佑年间(1314-1319)迁居永嘉临江白壤腊溪(今白垟洛溪);葬于白垟洛溪包山。


董德嘉
  元顺帝至正年间(1333-1368),董德嘉隶仕永嘉主簿,从涿州范阳徙居鹿城康乐里。


  ▲盛朝绪
  元时,任福建粮捕总巡通判,致仕后,自福建赤岸携眷徙居温州。


  ▲盛公辉
  号联壁,郡城人,官授都督大将军,其后裔迁居乐清。




  ▲明
  ▲陆达之
  于元至正辛丑年1361跟从朱元璋渡江南征,谋划华中,洪武甲子年1384,授温州府卫世袭昭信尉左千户,定居温州东门外沙兴隆里;为瓯北陆姓始祖。


  ▲魏本立
  庆阳人,明洪武四年1371任瑞安知县,明太祖屡加升擢一,坚辞;任满三年,不仕;卜居永嘉县临江乡二十九都白垟村,为该村魏姓始祖。


  ▲金永黉
  字静学,原籍山东省曲阜县舢板桥头,明嘉靖年间敕封从四品,任温州府同知;在任莅政清廉,卓有誉声,任满告老留居永嘉郡。


  ▲陈乾
  字文健,号永文;出生于瑞安长桥,明成化年间,供职温州府师爷,居城邑府学巷,期间在临江乡二十八都菇浦(菇溪)购置田产,筑庄院经营,因位于东行村之前方,时人皆称“前方庄院”,即今前庄村。


  ▲盛理谨
  号云庵,明成化年,由乐清半街里游学至楠溪霞堡,教书育人,遂卜居,为该村盛姓始祖。


  ▲顾锡畴
  字九畴,寓居温州江心寺。
  明隆武时,进建极殿大学士,以守制辞,请联络江、浙自效,出驻温州,寓江心寺。温州总兵贺君尧纵卒杀士,锡畴将劾治,君尧夜使人害之,投尸于江。三日,乃得棺殓焉。


  ▲朱明皇室避战乱寓居温州
  明末崇王世子朱慈爚寓居温州。


  ▲徐孚远流寓永嘉
  徐孚远,字闇公,自号复斋,松江华亭人也;崇祯辛卯,流寓永嘉。


  ▲余伦
  字长五,明永乐癸末年1403,入郡庠,明甲午年1414从福建定清至永嘉,遂卜居三十三都下涂村,为该村余姓始祖。




  ▲清
  梁章钜客寓温州
  小沧浪七友梁ぇ林中丞章钜,获见宫僚雅集杯,屡思仿制。就养温州,追溯开藩吴下时,有小沧浪七友之集,皆壬戌同岁生,曾绘成长卷,又勒石于沧浪亭,至是复铸成银杯,亦以酒户大小为序,镌名杯底。七友者:首安化陶文毅公澍,元和吴廷琛棣华次之,泾县朱?存兰坡次之,中丞又次之,宝应朱文定公士彦次之,吴县顾莼南雅次之,华阳卓文端公秉恬殿焉。中丞复志以七古,亦见《丛谈》。


  ▲李叔同筑室永嘉
  民国李叔同弘一大师辛酉,掩室永嘉。作《蕅益大师年谱》

50

主题

950

回帖

594

积分

老蟹

积分
594
 楼主| 发表于 2022-4-7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嘉内志7 庚编.秩官志 卷04 郡长官4.明  ◆明 温州府知府
  ▲杨时敏
  以瑞安知州权府事,吴元年丁未间任;“明参政朱亮祖率大兵数道并进;十月二十六日至郡西太平岭。”“参政抚安既毕,大兵南征,晋瑞安知州杨时敏摄治事。”

  ▲陈祥
  以处州同知权府事,吴元年。

  ▲汤逊
  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任。
  “温州府治,旧在今卫治所;洪武元年,郡守汤逊改建于兹。前有东瓯名镇坊,左右有承流、宣化二坊。”
  “县儒学,在华盖山麓,元年,知府汤逊、知县韩钧修辟。”
  “府儒学,在州治东;四年辛亥,郡守汤逊重建。”
  “仁济坊,在蛟翔巷;旧名遗爱坊,明洪武初,郡守汤逊以仁济庙在此,改今名。”
  “洪武三年设学校,汤公礼致王渊为郡学训导。”

  ▲陈文良
  明太祖洪武四年辛亥(1371)间任;致仕,居清通乡四十四都黄岙村。

  ▲杨时中
  明太祖洪武六年癸丑(1373)间任。
  《永嘉县志》载寓贤条略提及其名:“蒋允汶原名文质,字彬夫,号苍岩,青田人;元季避地闽中,就试中流寓榜进士第一,辞不就仕。洪武间,寓永嘉,知府杨时中延为府学五经师,同知王全执弟子礼事之,后实授本学训导。”

  ▲任敬
  明太祖洪武九年丙辰(1376)间任;至明洪武十一年知府任敬修《温州图志》,亦佚不传。
  任敬序《郡志》尝曰:“永嘉自东晋置郡以来,为之守者若王羲之治尚慈惠,谢康乐招士讲书,由是人知向学,民风一变。”盖并以循吏称,而声迹流播。

  ▲孙克名
  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已未(1379)间任。

  ▲黄志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辛酉(1381)间任。

  ▲高旻
  明太祖洪武十六年癸亥(1383)间任。

  ▲梅秉玉
  明太祖洪武年间(1368-1398)任;史佚阙,治绩无考。永嘉郡人,岁贡出身,温州知府。

  ▲张口
  明太祖洪武十九年丙寅(1386)间任。

  ▲李晟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戊辰(1388)间任。

  ▲惠昭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戊辰(1388)间任。

  ▲王用
  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已巳(1389)间任。

  ▲程子文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戊辰(1388)间任。

  ▲上官智
  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庚午(1390)间任。

  ▲诸德卿
  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辛未(1391)间任。

  ▲洪应祖
  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甲戌(1394)间任;

  ▲赵彦夫
  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甲戌(1394)间任;史佚阙,治绩无考。
  《永嘉县志》载:“李瑹字廷珪,广东化州人。洪武二十七年,知县事。洞烛吏民情伪,讼清役均,虽当繁剧而甚暇裕。岁歉,富室闭籴,下令劝贷有方,民皆乐从。郡守赵彦夫善其法,布之各县,阖境赖之。”

  ▲蒋海
  永嘉郡人,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县学,岁贡出身,官至温州知府。

  ▲李自默
  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丙子(1396)间任。

  ▲赵彦文
  明成祖永乐二年甲申(1404)间任。

  ▲黄信中
  明成祖永乐七年已丑(1409)间任;《明史.循吏传》载:
  “永乐七年,钱塘知县黄信中、开化知县夏升并九载课最,当迁。.....信中,余干人。先知乐清县。奸人绐寡妇至京,诬告乡人谋叛,而己逸去。有司系其妇以闻,诏行所司会鞫。信中廉得其情,力诋为诬,获全者甚众。盗杀一家三人,狱久不决。信中祷于神,得真盗,远近称之。”
  《永嘉县志》传载:“黄信中,余干人。永嘉中,(嘉当是乐之笔误)知温州,廉介自守,在郡多异政。永嘉有因盗杀一家三人者,词连疑似,狱经年不具。信中斋沐为文控城隍,遂鞫得王姓者,冥杀状论抵。”

  ▲萧福
  明成祖永乐十三年乙未(1415)间任。

  ▲卢荣
  明成祖永乐二十年壬寅(1422)间任,镇江人。

  ▲金文
  约在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任;史佚阙,字、籍、治绩皆无考。《永嘉县志》仅载:“有括人太守金公文为之赋”。
  笨按:文后可能还有一字靖,文靖乃谥号,或其人即是金幼孜。
  “静乐轩,在仙居乡五十都,明时鹤阳谢庭循建;尝以静乐名其轩,士大夫与之游者,皆为赋静乐之诗。金幼孜为之作《静乐轩诗序》。”
  与郡人黄淮尤其交好,诗书酬答。有待考证!

  ▲叶俊
  字肃英,永嘉郡人,明成祖永乐六年进士,史佚阙,治绩无考。
  《永嘉县志》载烈女条:“何京女,知府叶俊妾。俊卒,何心痛之,成丧后三日,潜沐浴傅粉,向夫人薛氏曰:“大人在日,妾御不敢当夕,今大人地下无人侍奉,妾愿从之。”拜别夫人。夫人嗔之,曰:“此女连日过哀失神,乃致此耳。”何竟自缢而死。有司旌其门曰“何烈女”。”

  ▲王震
  明仁宗洪熙元年乙巳(1425)间任。

  ▲何文渊
  明宣宗宣德五年庚戌(1430)五月任:十年九月十一日,钦奉圣旨升授刑部右侍郎。
  《明史》:“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宣德五年,用顾佐荐赐敕知温州府;居六年,治最,增俸赐玺书。”
  《明会要》:“宣德五年,帝以知府多循资格不称职,会推地剧九郡缺守,命大臣举京官廉能者用之;.....乃擢御史何文渊知温州,陈鼎知建昌,皆赐敕,俾驰驿之任。”
  《明宣宗实录》:“宣德六年九月甲三尺,以乐清县知县徐文朴贪酒酷刑,杖杀无罪之人,械送至京;上命刑部罪之如律。”
  《宣宗实录》:“宣德六年六月甲辰,温州府知府何文渊言:洪武中,商税并三十税一,十七年以前只收钞及铜钱;十九年于府设税课司,诸县设税课局,及河泊所收商税钱钞,著为定例。若便于起解者,解本色;路远费重者,许变卖金钱;金每两价钱六锭,银每两价钞一锭;至二十四年,本府所属共收钞七百二十八锭四贯,易银七百八两八钱送纳。其后岁办遂以为例;近虽禁使银,而商税,鱼课仍征银,巡栏网户,陪纳甚艰,乞自今年始,仍援洪武十九年以前事例纳钞,庶为民便。”又奏:“永嘉县,宣德三年以前,欠盐粮三万四千四百八十九石有奇,小民贫难,乞折纳布、绢、钞。”俱从之。
  《明英宗实录》:“宣德十年七月甲午,浙江布政司奏:温州府知府何文渊,抚字宽平;......乞量加升擢;.....戊戌,升浙江温州府知府何文渊为行在刑部右侍郎。”
  “东瓯王庙在华盖山下,宣德间,郡守何文渊建。”
  “宣德八年旱,郡守何文渊祷雨不应,耆老林湜白其事,守为文遣祭其墓,明日果雨。”
  “何公埭在十八都,明知府何文渊立。”
  “何公祠在城隍庙东,祀明知府何文渊。”民立祠祀之,看来却金亭“行囊不带永嘉物”不虚也。
  “王文焕以行谊闻于乡。郡守何文渊礼为耆民。”
  “永嘉县儒学,九年,知府何文渊修;并撰记。”郡人黄淮也有《记》曰:“近岁飓风大作,颓弊滋甚。前守令侍郎何公经理修缉”。
  “王文焕,号环庵居士,以行谊闻于乡。郡守何文渊礼为耆民。永嘉田赋视他处较轻者,文焕父子力也。”
  “虞原璩隐居不仕,温州何文渊时孥小舟造访,辨难商确。一夕久坐,不觉夜分。村落无所觅酒。文渊笑曰:"醯可代也。"璩遂出新醯,侑以韭蔬,对酌剧论。时人谓之"醋交"。文渊尝曰:"此地不容易到。"璩曰:"此客正亦不容易来也。”
  “何文渊知温州府。民有兄弟争财而讼者,文渊判其状,曰:“只缘花底莺声巧,致使天边雁影分。”兄弟感泣亲睦。
  “却金馆,明太子太保、吏部尚书何文渊;昔任温州知府,不受遗金,人为立却金馆,至今犹存。”
  “宣德乙卯(明宣宗十年)春,郡守何文渊进诸生讲经于明伦堂,有群蜂拥一巨蜂飞集楹间,声如雷。郡守顾谓诸生曰:“群蜂中有巨蜂为之主,犹士林中有钜儒为之领袖。此来科状元之兆耳。”明年,周旋果状元及第。”谢公亭在江心寺之西南陬,何文渊作《谢公亭记》、《孤屿志》;著《何文渊奏议》一卷、《牧民备用》一卷,《司刑备用》一卷、《文稿》四卷;笔记传载其人其事迹特多,不知何故,《明史》竟无专传,然多记载其人事,《永嘉县志》有传,另附。
  十年七月,升浙江温州府知府何文渊,为行在刑部右侍郎。
  撰有温州名胜《谢公亭记》、《江心寺与日庵上人》诗;为王十朋《梅溪集》序

  ▲刘谦
  明英宗正统二年丁巳(1437)间任。
  郡人黄淮《记》:“正统丁已春,今太守刘公谦来视学,顾而叹,谋于众而鸠工庀材,择日兴作。”
  “王思昌永嘉着姓。父希文,乐善好施,乡里称长者。思昌善承父志,尝出谷三千斛,建义仓于乡。郡守刘公谦、邑宰周纪上其事,朝廷遣行人范鼎赐玺书旌其义,复其徭役三年,郡邑为表厥里宅属,乡之耆艾司出纳焉。”
  立石记:“今太守刘公谦,由名法从,以才能受荐,来掌郡事。视篆伊始,谒庙学,顾瞻咨嗟,退而沈思殚虑,鸠资庀材,次第经营。”
  “王十朋有《会稽三赋》,温州教授何?所校,知府刘谦刻之,黄淮为序。”

  ▲黄玘
  明英宗正统四年已未(1439)间任;《永嘉县志》载:“谢暹字茂昇,号万山;性至孝,博综强记。太守黄玘辟为郡学,仍留幕下。”
  《岐海琐谈》:“青田县小溪贼又入瑞安县行劫,知府黄玘以各县递年里长编为民社,率之剿贼。”
  十四年七月,兵败落水获救。

  ▲王允
  明代宗景泰三年壬申(1452)间任;字执中,山东历城人。
  是年九月升监察御史王允,为浙江温州府知府。
  天顺元年四年,升为山西按察使。

  ▲周琰
  明英宗天顺二年戊寅(1458)间任;字廷璨,莆田人,明宣宗宣德十三年进士。
  “天顺改元,太守周侯来专郡。.....周侯可谓知所本矣。宜其德化大行于属邑,而人用不犯于讼庭也。芳名当与文翁、龚遂并传于世。”
  《夜谭随录》载其轶事:“岑溪诸生周琰,字昆玉,富而乡居,能饮酒。琰特暴戾多力,往往因小忿,辄挥老拳,家人既不相安,邻里亦不敢犯。同社有廖生者,喜其才而恶其横,目为周处。琰闻之,怒曰:"奈何隐刺朋友?"廖曰:"周处初年,因似周琰,然卒为善士,是琰未必如处也。"琰欲行殴,廖走免,琰逐之,得众劝乃解。一日,有道士出门,施以钱米,悉不受。琰自出,问:"道士欲何为?"道士曰:"贫道善搏虎,欲为公效力。"琰嗤曰:"即有虎,我且自搏之,何需汝?况此间近方廓,焉得有虎!"道士指琰曰:"即子是虎。"琰怒曰:"何物道士,敢指人为虎!"攘臂而前,揕其胸,道士以袖拂之,颠仆丈余,伏地不能便起。中心怛怯,壮气顿消。道士笑曰:"如此软弱,乃亦与人较力耶?贫道之来,宁有恶举?以公将沦于异类,故相援手,夫何冥顽不灵,以至于此!"琰曰:"何谓也?"道士曰:"公前生本虎也,幸而为人,亦一念之善所致。不谓公肆行无忌,迷昧殊深,不过今秋,将复化为虎矣。"琰惊曰:"然则奈何?"道士曰:"无他术,静气平心,勉为善事,可以挽之。更赠公良药一刀圭,服之必效,勿蔑视也。"留药而去。琰杜门数日,玩忽旋生。同社友闻之,踵接来贺,琰曰:"公等为道士所惑耶?吾思天命为性,率性为道。吾性暴故行亦暴,是吾能率性而修道也。天之所赋,岂能戕贼哉!"于是暴戾如故。倏忽西风卷叶,序属三秋。琰纵饮酒家,方醉归,鼾卧榻上,梦中觉遍身卷曲,筋骨悉毕暴作声,惊寤而起,见两手背隐隐起虎皮纹,大骇,急解衣视之,举体皆然,失声大叫。家人环视,无不错愕。琰忽忆道士所留药,急取服之,一食顷,皮肤即复其旧,始知道士为异人也。由是改过自新,平心静气,勉为善事,铭八字于座右曰:"放情诗酒,绝想功名。"自号为虎变居士云。贵筑刘昱东说。”
  王十朋《梅溪集》五十四卷,乃天顺六年温州守周琰从《大全集》补录,并为之作跋。

  ▲邵铜
  明英宗天顺八年甲申(1464)间任;字振声,闽县人;由慱罗县知县升任;代宗景泰甲戍进士;著有《湖重山人集》,史佚阙,治绩无考。
  《闽县乡土志》载:“景泰中,官御史。风裁峻整,英宗复辟,曹吉祥、石亨擅威福,与同列连章劾之,帝怒,下锦衣狱。谪知寿光,改博罗。莅政严明,门无私谒,厘革弊窦,吏卒不敢为奸。尝督造册籍,括为《易见图》,至今博罗以为式。成化初,抚臣荐其贤,擢知温州府,后致仕卒。”
  《永嘉县志》载:“明释宏斌撰《江心志》,知府邵铜为之作《序》。”中有句曰:“山川雄伟秀特之气,僻在江陬海澨,而使空虚寂静者坐以守之,其实智巧之所营构,而善察幽胜者之所专美也。”文长,不录,另附!

  ▲范奎
  明宪宗成化五年已丑(1469)间任。
  二年,章纶为礼部侍郎时,温州知府范奎被论调官,纶上章言:“温州臣乡郡,奎大得民心。解官之日,士民三万人哭泣攀辕,留十八日乃得去。请还之以慰民望。”章下所司,竟报寝。

  ▲魏铭
  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1470)间任。
  咏温州有《题江心塔》诗。

  ▲萧鼎
  字伯铉,海阳人,天顺八年进士;成化年知温州府;平居食蔬衣布,甘自淡泊,妻子萧然在室,出则封钥其门。赋敛正税以外,毫发不妄取,凡有便于民者,即为举行。会岁旱祷雨,行烈日中,深自咎责。后以心恙疾去任,士民泣送之不忍别,为立去思碑。
  《万姓统谱》:“历温州知府,为民兴利除害,清操愈厉,毁淫祠百余,僧尼少者谕使还俗;岁余,以疾丐归。” 

  ▲项澄
  明宪宗成化十二年丙申(1476)任;字秉泓,福清人,明英宗天顺四年进士。
  《八闽通志》载:“项澄,温州知府”《永嘉县志》同条载,并载:“永嘉之祠,则今刘令尹逊所创也。令尹于公为乡后进,知公为详,因白其郡守项君澄而为之。”
  “三贤祠在江心孤屿;祀明知府项澄、邓淮、徐浤。今废。”以祀来纪念,看来官声不赖。
  《福州府志》转载《分省人物考》传云:“天顺庚辰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升郎中。知浙江温州府,扶弱抑强,兴利除害,民颂之曰:“项太平”。镇守屡索赂于郡,澄峻却之。乐清濒海,斥卤地无虑数百顷,悉召贫民相地耕种,顶补浮粮。复筑以防水患,民称为项公堤。考最,民立祠,春秋祀之。
  章纶《温州府儒学新立名宦乡贤二祠记》载:“成化丙申,三山项侯来守,下车初,兴废去蠹,一新郡事,而尤重学政。”
  钮鉴《温州府重修庙学碑》:“莅任十年,民安物阜,因有‘项太平’之谣。”
  成化丙午二十二年,项守澄修文庙,建明伦堂。
  咏温州有《江心孤屿亭》诗。

  ▲李宗达
  字时望,闽县人。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进士,著有《李温州诗文集》;史佚阙,治绩无考。唯《福州府志》载:“朝廷嘉奖,进秩员外郎,旋被命温州知府。”
  其墓志铭:“呜呼温州,拔士之流,德业允修。出际圣时,威凤鸣兮,励声四驰。胡不永年,爰竟其贤?猗欤!嗟哉!”宰辅徐阶撰文。
  咏温州有《梅雨潭》诗。

  ▲程遵
  字原道,长洲人;明宪宗明成化八年(1472)进士;史佚阙,治绩无考。唯《长洲县志》载:“知温州”。

  ▲陆闻
  字昌泽,号古松,1466年登成化进士第,历任福建闽县、山东清平知县、太仆等职,升为温州知府;在温州任期九年,在江心寺西塔东首建有陆氏三宗祠,史称陆公祠;与平阳知县陆崇礼,按察使司前永嘉县陆问礼(字仲谋,万历甲辰进士)三公合建宗祠;明万历进士刑部尚书永嘉周应期为陆公撰写碑文。贤宰乡三十四都罗浮人。

  ▲陆润
  明孝宗弘治九年丙辰(1496)间任:
  “石墩陡门在九都石屿村;弘治九年(1496),郡守陆润修筑,上立后桥三间,旁砌石埭。”
  “瞿屿陡门,九年,郡守陆润加筑。”
  “陆公祠在江心孤屿,祀明知府常熟陆润。”郡人祀之纪念,足可见官声不错。
  《温州府志》:“弘治丙辰,由太仆丞擢守郡,广厉风教,勤恤民隐,剔奸摘伏,一境肃然。”

  ▲康厚
  明孝宗弘治十年丁巳(1497)间任;祥符人,成化甲午举人,戊戌进士。
  《祥符县志》载:授丹阳令,除南京御史,擢知温州。“厚更张蠹民者十余事,人皆称便;为政尚宽恕。”“去任,百姓挽留泣号罗拜,改除顺德守。”

  ▲文林
  明孝宗弘治十一年戊午(1498)四月任;字宗儒,长洲人,吴中四才子文徵明之父;前永嘉知县。
  《明史》:“成化二年令永嘉,后守本郡。”
  《郡良吏》:“成化壬辰进士,初令永嘉.......廉能著声,升太仆丞,寻知本郡,民益安其政,卒于官;子徵明奔讣,凡馈赙,谢不受。”
  《明诗别裁集》载:“明宪宗成化(1472)进士,官至温州知府。”
  《智囊》载:“文温州林官永嘉时,其地产美梨。有持献中官者,中官令民纳以充贡。公曰:“梨利民几何?使岁为例,其害大矣!”俾悉伐其树。中官怒而谮之,会荐卓异得免。”清拔之气,逼面而来!
  又《永嘉县志》载:
  “海坛陡门,在奉恩水门外,往年遇旱先填永宁、瑞安二门,以关内水,乃开此闸,引潮入城。涝则尽闸放之,以泄城中秽浊。弘治戊午,郡守文林疏浚。近岁奉恩门及城内河道俱淤塞矣。”
  “外沙陡门,在镇海门外,成化丁酉,知县文林砻巨石修筑,布桥立闸,废福昌、黄湖二埭,以通花柳塘,民甚利之。”
  “堰头斗门,在镇海门外,成化丁酉十三年,知县文林砻巨石修筑,上跨桥,下立闸,民甚利之。”
  “城南新闸,在瑞安门外旧钓桥东;成化丁酉,知县文林修筑堰头斗门以限江潮,遂决此闸,通水于花柳塘。”
  “温州卫指挥使司,弘治十一年,知府文林、指挥陈璠重建。”
  “象浦驿,在拱辰门外;明.知府文林记曰:“象浦驿既建越月,思无以骋使客之怀,接江山之胜,复作楼于驿之右。”
  “忠烈庙,成化间,知县文林迁城西新河里。”
  “文公祠,在县学内;祀明知县文林;今圮;天台夏鍭《文公新祠记》。”
  “文、刘二公祠,在大街东礼贤坊,俗名罗汉巷,祀明知县文林、刘逊。”
  “永嘉县学,成化十八年,知县文林辟东北山麓地,重建明伦堂及馔堂,筑杏壇,凿泮池。”
  “林卒于官,温人敛数百金为膊,征明固辞不受,温吏士谓文氏父子皆能廉。”志有传,另附。
  咏温州有《江心寺》、《舟中有怀林待用》、《寺中春》、《永嘉县斋写怀》、《宿青阳驿》、《静海驿》诸诗;怀胜楼在象浦驿,文林作《怀胜楼记》;撰《建社稷坛斋居记》、《积谷亭记》。

  ▲邓淮
  明孝宗弘治十三年庚申(1500)任;江西吉水人,明宪宗成化十七年进士;尊师重教育。
  “文丞相祠在江心寺,....弘治辛酉(十四年1501),郡守邓淮重修”;
  “鹿城书院在府治东北隅。明弘治中,郡守邓淮建。”
  “四贤祠在鹿城书院内;明弘治间,知府邓淮建,祀程明道、伊川、朱晦庵、张南轩四先生”。
  “三贤祠在江心孤屿,祀明知府项澄、邓淮、徐浤。今废。”
  “尊经阁,明郡守邓淮建。”
  “申明、旌善二亭,俱在府治前,明邓守淮立。”
  “解元坊,在五马街中;明郡守邓淮为陈耸立。”
  “《木钟》,刊版久佚;明弘治十四年,温州知府邓淮始得旧本重刊。”
  “郡守邓淮爰命王瓒等于日新寺,修《温州府志》二十二卷。”
  邓淮《府志序》:“浙十有一郡,温独远,枕闽福,控台栝,依山为城,环海为池。”
  “十三年,邓守淮购民间地,开拓宰牲房基并号房,复浚广学前河,石砌旧堤出焉,人以为奇。”
  咏温州有《题江心寺》四首、《和文山宿江心寺韵》二首、《游仙岩寺》、《题却金馆》诸诗;撰有《东瓯诗集》、《鹿城书院集》。

  ▲邓安济
  明孝宗弘治十四年辛酉(1501)间任;名守仁,吉水人;载:
  “弘治辛酉,郡守吉水邓侯受命而来,间考诸书,有感于先哲之盛图,所以表章之。邑令汪君循,乃奉侯之意,择地于郡之鹿城,创书院若干楹,中奉四先生,旁列诸贤。”
  吴宽《鹿城书院记》:“弘治辛酉,吉水邓侯来为郡守,凡所以惠乎民者既无不至,间考诸贤,竦然兴叹曰:此邦先哲之盛如此,而吾守此土,居士民之上,于一夫有善,尚当表扬之,况多贤如鲁者乎!且《祭法》勤事扞患者亦祀之,况有关于世教者乎!此其责不在我而谁?”
  王瓒《鹿城书院叙》:岁重光作噩夏,鹿城书院初成,郡守吉水邓侯淮集僚属,洁牲醴以落之,祠宋程、朱、张氏四夫子,以温尝从学者二十三人侑焉,旁列斋室,将以居邦之愿学者,章逢骈趋,众庶企竦,以为盛举。可见重视教育,对永嘉先贤诸儒推崇备至。
  王瓒《便止亭记》记:“郡守吉水邓侯惧疲吾民,因命西隐寺休粮僧心明,募邑民之好义者,各出赀粟以充其费,或多或寡,惟意所乐。于是量工程,备畚锸,宿糗粮,运■石,坎窞窒之,倾塌筑之,土力坚完,并以石甃,西起蒲州荷花埭,东止岭平,凡若干丈。岭平故有井,味甚柔甘,行者恒掬饮之,遂面井树亭,为往来休息之所。明心请亭名于邓侯,侯曰:是所以便是民之民而止者也,宜以是名。”
  高宾《木钟集序》:“太守邓侯守温始逾年,道洽政成,百废具兴。以温多先哲,若潜室陈先生辈,皆亲炙程、朱之门,而上承孔、孟之绪者,乃历考其人,作书院以崇祀之。其有遗书逸稿足以发明斯道者,必梓行以嘉惠后学。”
  明.汪循《忠烈庙碑》:谨请于今守邓侯安济为之立石如此云。 

  ▲李端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乙丑(1505)间任。
  “宪台牌楼,在清通乡四十二都珍溪(今花坦);明弘治乙丑,温州知府李端、永嘉知县刘经等为表彰四川按察司佥事朱良以功绩而建。”

  ▲萧鸣凤
  字子雝,子离;余姚人,治绩无考。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进士,笔记多载其星学遗闻;著有《萧鸣凤文集》十五卷;《永嘉县志》载:“萧鸣凤精于星学,官郡守,以不职罢归。舟次,遇比部张公璁。张素闻萧术神,试以禄命,叩之布算。良久不言,因问之,曰:“禄命书从此可焚矣。”问何故,萧曰:“仆阅人多矣,无不中者。独于仆与君而失之。”张曰:“何也?”曰:“仆自揣禄位应至方伯,而今止于二千石。观君之命不出三年便当入相,而君犹然郎署也。岂吾术有未至邪?”遂别去。文忠入京仅三载,以议大礼中上意,遂大拜。”《明史》有传,另附!

  ▲陈璹
  永嘉郡人,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辟用,例贡,温州知府。

  ▲徐浤
  明武宗正德九年甲戌(1514)前任。
  是年正月,升为四川右参政。
  “三贤祠在江心孤屿,祀明知府项澄、邓淮、徐浤。今废。”项澄、邓淮皆有为政治绩痕迹,惟徐典籍文案皆无考。

  ▲陆鳌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丁丑(1517)间任;字子任,平湖人;载:
  “府前桥,又名康宁桥;明正德间,知府陆鳌开新街始建。”
  “鹤山书院,邑人祭酒王激未第时,郡守陆鳌为建鹤山书院,使读书其中。”
  又邑人王瓒《记》略:“蒲州之阳去永嘉县治二十里许,有河滨海,当潮汐之冲,向尝夹堤为防。迩来堤塌河决,民病之。正德庚辰,新安程侯资以进士起家节推吾温,按属至彼,民上其事,侯乃请于郡守陆公鳌,广集众议,出公帑,命县幕祝鸾督其役,累石为肌,树木为筋,筑土为墉,务为经久之图。侯复旦夕焦劳,往来巡视,不期月厥工告成。”颇能听民之声,关心民间疾苦。
  郡人王激《游巽山记》:“正德丁丑,为郡守陆公莅治之三年。官无殷政,民端物轨,废兴坠举,无所事事,百姓奉期出租税而已。春三月,公因诸生之请,修平芟剔,构屋数楹。政暇则觞其上,而瓯人多一游地矣。”
  十六年,升浙江温州府知府陆鳌,为本布政使司,右参政。

  ▲杨旦
  字晋叔,建安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任;《永嘉县志》载:“阮存《谷处士墓志》,谷谱,号循庵,正德间岁歉,捐谷六百斛赈之;又输粟助之边储。郡守杨公旦具达,授义官。谷俊,字士毅,捐谷六百石,授七品。”
  明世宗嘉靖十四年乙未十月,赐故吏部尚书杨旦,祭旦如例,旦福建建安县人,大学士杨荣曾孙也;弘治三年进士,由吏部主事郎中,历太仆、太常寺少卿,以忤刘墐,谪温州知府,稍迁浙江提学调使、顺天府尹、南京礼部右侍郎,改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迁南京户部、吏部尚书,改吏部尚书未任,以疾固辞,致仕卒于家。

  ▲郑慕
  字思舜,福清人;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进士;惟《福州府志》载:“历御史,知温州,有清声,家居约于自奉,官终湖广副使。”

  ▲丁瓒
  明世宗嘉靖七年戊子(1528)间任;字点白,镇江人;嘉靖丁丑进士。
  “忠孝祠,在冰壶坊.......至嘉靖戊子(七年1528),郡伯丁公瓒又修之、记之者也。”
  “朱浣,字宗川,居雁池。性行端庄,治家严饬,以孝友闻。郡守丁公瓒举为耆民,凡有委属,毅然秉公,人莫敢干以私。”
  “王宰妻黄氏夫卒,誓死守节,育其遗孤。郡守丁瓒旌其闾。”
  “明嘉靖七年,守丁瓒重修孝子陈宗墓”并书墓碣,另附。
  “孝子陈宗墓,七年,守丁瓒重修,为门垣以护之。”
  《寄园寄所寄》载:“丁瓒字汝器,居休宁西门,丁氏自宋世业医。嘉靖初丁绳以医名,子畜瓒授其业,已藉数百缗,欲与子瓒谢归。医则奇中,人以仙目之。性好客,客尝满,尝出五十缗,脱人于厄。书画有米倪风。年六十卒。丁云鹏字南羽,瓒子,善书善诗,以绘事名海内,比李龙眠,人得其片纸,什袭珍藏。汪司马伯玉为之传。”
  九年七月调任温州兵备副使。

  ▲赵锦
  明世宗嘉靖十年辛卯(1531)间任;北直良乡人,明武宗正德丁丑进士。
  《万历野获编》载其:“官至兵部尚书,以嘉靖三十年,论戍死。”同时有二赵锦,俱有名,另一赵锦,《明史》有传,另附!
  “重建尚义碑亭记.....中顺大夫、前北京兵部郎中、温州府知府赵锦重立。”
  “朱浣字宗川,居雁池巷;性行端饬,举为里耆。遇公委,毅然秉理,人莫敢干也。郡守赵锦深敬礼之,为书“为善最乐”四字表其闾,病则遣吏问馈。”
  十二年八月,升浙江温州府知府赵锦,为狭西临洮府知府。
  咏温州有《谒文文山先生祠》诗。

  ▲郁山
  明世宗嘉靖十年辛卯(1531)任;取“孤松郁山椒,肃爽凌平霄。”意;字子静,华亭人。
  张少师孚敬于郡城建宝纶楼,因大治第宅,小民供役日以千计,富者率编使督工,劳苦倦极。山委曲斟酌,归于节省,民稍稍安。张又求广基地,强市买不已,山止之曰:“公今匝垣里余而意犹未足,殆非所以善后?”张怒作色,山不顾而出,地亦迄不再广。”
  郁山 《上张罗峰书》:“阁下以敕建宝纶楼,大治第宅,广基地,强市买不已。夫居第传子孙,阁下今移易几何家,匝垣里余矣,而意犹未足,殆非所以善后。且阁下居朝常,喜称伊傅周召之为相,独奈何所以处家者,顾出萧何、李沆下也。山亦知圣天子方向用,阁下还朝日月,而不职在太守,便葛巾野服,何所不可,岂驱赤子猎浮荣哉!地决不再广。”罗峰,即张璁,当时宰臣,永嘉人。敢讥刺书之,可见其人胆魄风骨。

  ▲胡有恒
  明世宗嘉靖十三年甲午(1534)间任。
  “驿站......十三年,知府胡有恒目击困弊,以官当请,每米一石征银二钱,给驿递支应,民如出汤火而就衽席,歌吹称便。季年倭变,始置开府,羽书旁午,站银屡增。”

  ▲朱谏
  明世宗嘉靖十五年丙申(1536)间任。
  字君佑,永加郡人,弘治丙辰进士;《永嘉县志》载其在明世宗嘉靖十五年,曾为重修《华盖山书院》作记。
  咏温州有《江心寺》、《芳洲为永嘉袁宗乔作》、《梁州令.谢公岭》诸诗词。

  ▲郝守正
  明世宗嘉靖十九年庚子(1540)间任;载:
  “惠民桥,在府治西;俗名道前桥。明嘉靖庚子,知府郝守正创察院于城隍庙西始建。”

  ▲邵元吉
  明世宗嘉靖十九年庚子(1540)间任。
  朱腆,字公膴,号少川;素行不羁,征逐声色,及入官,誓志清勤,劳形尽职,乡闾传为异事,以积劳致疾。年五十二,卒日,囊橐萧然,无以为敛,知府邵元吉买棺以殡。

  ▲吴琼
  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壬寅(1542)间任;字邦珍,休宁人,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任;《永嘉县志》仅载:“遗教堂碑记......嘉靖二十一年孟夏吉日,温州府知府吴琼。”
  王健《瑞峰先生祠堂记》中载:“若瑞峰先生者,则海内之望,非一乡之贤也,岂不可以义而专祠之乎?乃捐俸金以委郡守竹墩吴君。吴君曰:“此吾守郡之责也,何敢不勉,以烦执事。”卜地,得郡之东南隅。既鸠工聚材矣,而以原金上还林公。林公不可,则加崇增饰,盖经营仅数月,而祠堂告成。堂凡三楹,前为门,如堂之数,两序傍翼,缭以周垣,而堂之正位则先生之像设具焉。修髯秀颊,袍笏俨然。”吴君,则吴琼无疑,以此载,当为竹墩人。

  ▲龚秉德
  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癸卯(1543)间任;字性之,濮州人,南京监察御史,载:
  “东山书院旧在华盖山上,宋王儒志先生讲学处,明嘉靖十二年,毁于飓风;三十一年,知府龚秉德重建。”
  “吸江亭在山上,旧名江山一览亭,后圮。明世宗嘉靖癸丑(二十二年,1543),郡守龚秉德重建。宋陈谦诗云:“廛隐筑东山,林高撼翠寒。云藏安石馆,竹扫葛仙坛。径绕泉鸣壑,天低月近阑。秋风扶杖屦,漉酒劝君欢。”
  孤屿在城北江心,龚秉德诗云:“鹿城东望海门连,法界西浮别有天。鳌背只疑双塔动,江心尝觉一灯悬。临流憩石悲康乐,对酒题诗忆浩然。日暮归僧遥乞渡,欲回舟楫济无缘。”
  回鹘山在广化厢。有回鹘亭。郡守龚秉德建。
  “王谢祠在华盖山下,祀晋郡守王羲之、谢灵运。王故有祠,郡守龚秉德并祀谢,有记。岁六月致祭;嘉靖三十四年毁,重建。”
  西山在城西五里,龚秉德诗云:“珠楼遥接万峰阴,绝壁香台信几深。烟霭连云迷上界,钟声和梵响空林。庭留老树传僧腊,案有残经定客心。岂为逃禅参法象,聊依慧境散幽襟。”其人颇有情趣。
  咏温州诗有《瑞鹿峰》、《净社寺》。

  ▲洪垣
  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丙午(1546)间任;字峻之,婺源人;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载:
  “教场在镇海门外江边,至嘉靖二十五年,郡守洪垣请迁前地。”
  “惠民桥在府治西,郡守洪垣建。”
  为烈妇杨氏“郡守洪垣祭之,仍为建亭立石焉。”
  王澈编《王氏族约》,知府洪垣为其撰《序》;序长,不录;《明史》有传,另附!
  ▲洪公
  《永嘉县志》载“乙巳岁饥纪事”:明世宗嘉靖二十四年,浙诸郡大饥,吾邑田虽薄收,视他郡较犹胜,即富室所储旧谷犹足以给一方。方春,富室见岁饥,皆闭廪不发,谷价骤翔,郡守洪公恶之,乃下令定谷价。时谷价每银一两,谷二石,府价定四石五斗。于是市中群小及衙门胥隶辈,咸执府价以要于富室,或连者具状,乞批去某家者,富室倒廪,奉命不敢少靳,否则取诉于府,祸且立至。有三数辈稍忤者,府枷号于市,故富室皆以有谷为殃,日夜私串外境人转粜,外境人闻温谷之易售也,咸奔走焉,不半月间而吾温之谷罄然矣。及二麦无收,去食新尚有二月余,众嗷嗷汹汹,惧无以延旦夕,殍殣载道,洪公欲发赈,将下乡约,审饥民。时邑人叶侍书郡辟主乡约先往,适候审者云集,实皆市中群小辈,叶扬言曰:“此辈岂皆饥民,殆顽民耳!”于是众不胜忿,稍稍侵侮,激而大哄,竞殴辱之。洪公闻而亟赴,见势不能援,遂引去。乃命左右密记首出者若干人,叶竟以此毙,时三月三十日也。由是攘夺之风盛行间里,小大之家咸昼夜额额,惧不免焉。越数日,洪公乃密捕所记首恶数人,捶杀之,人心始定。后来饥死虽多,而卒免于乱。洪于荒政一节,诚主持稍过,而居官廉靖,殆不失为循良,寻被论褫职,士民至今惜之。
  笨按:从任职时间与姓字而断,当为洪垣其人也!

  ▲贺泾
  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丙辰(1556)间任。
  其年倭寇侵温州,同知黄钏战死;知府贺泾夺俸三月。

  ▲郑铭
  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戊午(1558)间任;字警吾,闽县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进士;著有《得闲堂集》;
  《福州府志》载:“温州知府”。
  《永嘉县志》载其有“祀先贤儒志王公碑”皇明嘉靖己未春正月吉日,赐进士第、中宪大夫、知温州府事、闽中郑铭撰。王公,即王景山,永嘉儒学开山之祖!又载:“三十七年三月二十三日,有倭数千劫掠乐清窑岙、芙蓉诸乡,寻攻围县治,......知府郑公铭因乐清告急,乃传示各乡移家入城。”文长不载。

  ▲李廷观
  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丙寅(1566)间任,丰城人。
  轶事:“王湖字崇泗,少聪敏,博贯经史,工诗文,性恬淡端恪,不慕荣进,一室萧然,晏如也。张少师素重其人,及入相,屡欲征辟之,以母老力辞,居乡聚徒讲业,一时名士多出其门。郡守李廷观延为乡饮宾,再请辞不赴。敦行嗜学,耄耄不衰。所着有《樗散稿笔记》。”
  为节妇,“郡守李廷观旌其闾。”其人治郡,推而广之,可略知一斑而窥大概。
  “永嘉县学,庙门及启圣祠圮;巡按庞尚鹏、知府李廷观、知县程文著重建。”
  “王湖,字崇泗;居乡聚徒讲业,一时名士多出其门,郡守李廷观延为乡饮宾。”
  隆庆三年五月,升浙江温州府知府李廷观,为福建都转运盐使司运使。

  ▲李瑞
  字表正,史佚阙,治绩无考。惟《永宁州志》载:
  “宣城进士,拜御史。刚毅不挠,屡忤权贵,汪直憾之,逮系诏狱,谪永宁经历,迁温州守。”
  并案:“旧《通志》刻为‘李瑞’,列入名宦;以字表正推之,则‘端’近是。”与汪直同时,当是明世宗嘉靖年间。供有心者考证。

  ▲张国谦
  明穆宗隆庆五年辛未(1571)间任;字尔光,晋江人,嘉靖壬戌联第进士,由户部郎擢守温州。
  《晋江县志》载:“由户部郎擢守温州;加意民瘼,盗窃屏息,境内肃如;卒于官,民哀慕之。”
  《永嘉县志》只载:“隆庆五年知府张国谦”。

  ▲杨邦宪
  明神宗万历三年乙亥(1575)任;巴陵人,万历三年(1575),以南御史知温州,甲戌水溢,筑江埭以扞后患,乙亥饥,发粟遍赈,巽山故有塔,为文笔峰,后废,丙子捐资倡建。是秋,果隽一魁。以忧去郡,建生祠于巽山麓,肖像祀之。”
  “蒲洲埭.....万历二年(1574),又坏,郡守杨邦宪重修增高。”
  “文笔峰塔,在巽吉山顶;世传道家南派传人白玉蟾于此修炼;后废,杨邦宪丙子捐资倡建。”郡人王诤撰《巽吉山建塔记》。
  “杨公祠,在巽吉山下,祀明知府杨邦宪,今废。”郡人侯一元撰《郡守杨公生祠碑》记。
  “陈植字应蕃,幼孤,事母孝,好义乐施。万历乙亥,输粟赈饥,郡守杨邦宪旌之,以寿终。”

  ▲梁问孟
  明神宗万历十年壬午(1582)六月任。

  ▲李际寅
  明神宗万历十二年甲申(1584)间任。
  “新建浩然楼记......乃始经度定基,出资构材。郡守李君际寅赞其议,而郡丞刘君正亨督其成。闳敞爽闿,与其地称,而名之曰浩然,盖取文公《正气歌》中所称孟子“浩然”之旨云。”

  ▲卫承芳
  明神宗万历十六年戊子(1588)间任;字君大,达州人,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进士;载:
  “章山,有襟江亭;山下水潴处,有石高三仞。明郡守卫承芳篆镌“砚台岩”三字。邑人林壶峰建塔山上,曰壶山。”
  “蒲洲埭.......而每遇秋涨,各乡被淹,郡守卫承芳乃准水则,设水湫九处,分详于后,蓄泄得宜。”
  “卓忠毅公祠,在郡城南隅,湫隘不可理,万历间,知府卫承芳移建江中孤屿。”
  “卫公祠在府治西,祀明知府卫承芳,有碑、刻像;今废。”郡人王光蕴《赞》曰:蔼乎春阳也,其子民之惠;皭乎冰霜也,其操行之贞。毅而必前也,强御有不畏;退而靡盈也,寒素如不胜。宽而栗然,廉而煦然,明而嗒然,弛张文武,公以道而用其全。若夫蹝脱于声华,尘视夫荣利,其度冲然,其养廓然,令仪令德,卓与古人而相后先。噫!公其宪天朝,风百世,树不朽于元寓者也,非徒系一方斗山之瞻。
  “鹿城书院......万历十六年,知府卫承芳重建。”
  “卫承芳罗浮山题字”。
  《浪迹续谈》亦载:“卓公祠.......万历间郡守卫承芳始移建于江心寺文公祠之右。”《明史》有传,另载!

  ▲汤日昭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间任。
  丹阳县人,万历八年进士,二十年任温州知府,升浙江右布政使兼按察司,整饬浙东兵备。
  《温州经籍志》:此书卷首题郡守汤日昭总修,训导陈大奎、教谕余承兰、郡人王光蕴、王继明纂修。”
  《温州府志》汤日昭修,王光蕴纂;并撰《志》序。
  二十二年八月,升浙江温州府知府汤日昭,为本省副使。

  ▲刘芳誉
  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丙申(1596)间任,载:
  “谢婆埭在瓯浦下村,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郡守刘芳誉捐俸重筑。”
  “知府刘芳誉增筑敌台。城门七。”
  “蜃川桥 在平水王庙西,俗名虹桥。明万历间,知府刘芳誉建。”
  “鹿城书院在府治东北隅,二十四年,知府刘芳誉新之。”
  “镇宁楼在拱辰门外,万历丁酉,郡守刘芳誉以城临永宁江建楼以镇之。”
  “三元宫,在导俗巷,万历间,知府刘芳誉躬祷大雨,捐俸重建。”
  “南孟明父文相,以荒谷事罹罪。孟明方弱冠,挺身代父,备受棰楚,事白郡守,刘芳誉褒其孝。”
  尝登孤屿,《步鳌峰》:“秀色凭虚望,居然海上山。小桥通曲径,古木透元关。夜静双龙跃,晴空独鸟还。引人频入胜,自喜杖藜间。”
  “城池,二十五年,知府刘芳誉增筑敌台。”
  《合州志》载:“仁胜山,在州治涪江南七里,旧名火盆山,与州治对峙,州尝患大火,万历七年,郡守刘芳誉甚悯焉,乃亲至其上,命工人凿池于山之巅,压火灾。因更其名曰仁胜,取孟子仁之胜不仁。犹水胜火之意。”
  咏温州诗有《净居寺看荷》。

  ▲蒋光彦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间任;晋江人,明神宗万历二十年进士。
  《永嘉县志》载:“知府蒋光彦为《温州府志》作序,......万历二十八年秋九月既望。”序长,不录,另附。
  三十四年,为张孚敬《谕对录》撰序。
  《涌幢小品》:“及迁温州司狱,穷老矣;亦却例金。太守蒋光彦,闲人也,令兼摄外狱。”太守为闲人,可见风俗淳美,无为垂裳。乡贤祠有其名。
  著有《蒋氏家箴》一卷。

  ▲林继衡
  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庚子(1600)间任;字惟中,长乐人;明神宗万历十三年进士。
  《福州府志》载:“林继衡字惟中,长乐人,增城知县,南京户部主事郎中,温州知府。”
  “潮印塔寺,在二十都松下澳,明万历间,里人林继衡建浮图七级于海中盘石之上。天启五年创寺,名潮印。”
  “知温州府,设策平伏莽之奸,措饷安脱巾之伍;葺理学宫,修筑塘埭。汰库头以便佥收,调折色以绝侵渔。惠政传于一时。”
  “表忠祠,在迎恩门内。祀贰守赠参议黄钏;嘉靖时,御倭阵亡;岁春秋致祭。郡守林继衡修。”
  东瓯新《志》成,林继衡往观并亲为之序,序长,不录,另附。
  曾为明邑人王光蕴《温州府志》撰序。

  ▲陈公相
  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甲辰(1604)间任,清漳人,著有《刑部文献考》八卷,载:
  “赐进士第、中宪大夫、知温州府事、清漳陈公相撰:
  “王光蕴《温州府志》,陈公相为作《序》......万历三十二年(1604)甲辰冬十一月既望。。”序长,不录,另附!
  “其先世由明经起家,以齿德举大宾者,七叶蝉联,郡守陈公相表其门曰世达尊。”
  “陈应聘,字汝尹;以齿德举大宾者,七叶蝉联,郡守陈公相表其门曰世达尊。”
  《宁国府志》载其传:“字子显,漳浦人,进士。万历中,知宣城,坦易刚直,吏民畏服。岁仍旱潦,拯救多方,改折漕粟二万石,以去就争,卒报可。建待学书院,置养士田,文治大兴。去后民尸祝之。”
  咏温州有《浩然楼》、《江心寺诗碑》诗。

  ▲蒋光彦
  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乙巳(1605)间任;莫是再任?三十七年已酉(1609),是年七月,升浙江温州府知府蒋光彦,为江西副使广东佥事。

  ▲戴一俊
  明神宗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间任;字惟宅,泉州惠安人,官至广东副使。
  《永嘉县志》载:“文丞相祠在江心寺,祀宋文公天祥,配享神杜浒,台郡人;徐臻,永嘉人。岁四月致祭。......嘉靖辛酉毁于飓风,明神宗癸亥郡守戴一俊重修。”郡人侯一元有记。

  ▲何廷相
  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甲寅(1614)间任;富川人,万历丁未进士。
  刘康祉《东瓯继武编》序载:“国家之设州郡,凡以为民也。而郡之有牧,总群生之命脉,胥橐籥焉。唯是兴利除害,为万姓计奠安,则民之切于爱戴者,视百年如一日。盖善政久而弥光,民心弥远而弥不忘也。旭岩何公,以灵慧之资,豪宕之才,饰为吏治,未易有以更仆者。初在郡署中,酌泉货于权衡,而筹无遗算,声称藉甚。及捧檄而东也,凡所擘画拊循,所为御变御常,罔不斤斤可式,举民生国计若烛照而已试然。当甲寅乙卯之祲,吾瓯民内外嚣然,设非公纡徐决策,俾夫家给人足,时事可胜言哉?夫何时以觐行,至为谗言所中,乃以鹾政移去,百姓担簦裹粮,赴诉司道,谋为诣阙讼冤者,不下数千人,至今读慨恻一疏,令人怅然。......”
  《永嘉县志》载:“明刘康祉撰《东瓯继武编》,是编乃何廷相守东瓯时有惠政,民志遗爱而作也。廷相,康祉《序》。”序述其治郡功德,文长,不录,另附!右碑在浩然楼下,知府何廷相,万历四十一年。”

  ▲缪国维
  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已未(1619)前任。
  是年五年,升温州知府缪国维,为贵州副使。

  ▲李闻诗
  明熹宗天启元年辛酉(1621)间任。

  ▲施鹏
  明熹宗天启四年甲子(1624)间任;载:
  “王至兖,字昭信,太学生。性行端直,好施恤贫。永嘉场滨海,塘路桥岭陡门诸费,率数千金,皆力为修筑。郡守施鹏最器之,尝造庐致礼焉。”
  邑人刘康祉《温州府学重立学田记》载:“施公之来守是邦也,感士益贫,而田复减其十四。”
  五年五月,升浙江温州府知府施鹏,为广东按察司副使。

  ▲文王辅
  明思宗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间任;史佚阙,字、籍、治绩皆无考。惟《永嘉县志》仅载:
  “崇祯十七年,邑民谷子闻以飞语粘帖,当道执之弃市;阖郡激变,副使谢鼎新、通判李兆升俱徒跣踰墙走,郡守文王辅谕众散之。”

  ▲林徽初
  明思宗崇祯年间任; 字调复,闽之晋江人,天启丁卯举人,崇祯戊辰进士。
  明.王维夔《新刻东柄亭碑》,载斯亭为其所建。

  ▲蒋德璟
  字申葆,晋江人,明熹宗天启二年进士;著有《悫书》十卷、《敬日草》九卷。治绩无考。惟《温陵旧事》载其:“蒋冠,九觐公方为温州知府,乃难一新袍。可见古人居官之廉洁,而子弟之读书必不美衣服之为意也。”《明史》有传,另附!字若揶,晋江人,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何东园
  史佚阙,字、籍、年代、治绩皆无考。惟《永嘉县志》仅载:
  “蠲纸,......明开局于瞿溪,差官监造,何东园太守虑其病民,用计潜浊其水,制纸转黑,乃以地气改迁奏罢,此固爱民盛心,但少此佳纸,殊为可惜耳。”

  ▲蒋建
  史佚阙,字、籍、年代、治绩皆无考。惟《永嘉县志》仅载:“蒋桥,在十八都瞿溪。明知府蒋建致仕居此。”

  ▲傅邦
  字、籍、年代、治绩皆无考。惟知是明代人;《永嘉县志》仅在冢墓条提及名:
  “知府乐清侯傅邦墓,在护国寺侧。”
  阿笨按:地方志凡不称州郡,直接以官名称谓者,即是本郡任职者。供有心者考证。

  ▲侯应宾
  字、籍、年代、治绩皆无考。惟知是明代人;《永嘉县志》仅在冢墓条提及名:知府乐清侯应宾墓,在郭溪。
  “郡人蒋治,明经讲业,一时名隽如侯应宾辈皆出其门,学者称仰北先生。”

  ▲周之夫
  字、籍、年代、治绩皆无考;惟知是明代人;《永嘉县志》:载其为明.陈陛《江心志》作跋,开篇即云:“东瓯多名山水,不具论。直去城数百武,有江心寺,幽倩宏敞,山光为树色暎带,潮音与梵呗争响,四美备矣。刹上名贤祠宇,亦不具论。”跋长,不录,另附!

  ▲洪觉山
  婺源人;嘉靖间任。《广东新语》载洪觉山云白沙先生:云:
  “先生生相甚异,颡中双颅隆然若辅弼,两耳旁各有黑子,左七类北斗,右六类南斗。噫,天之生有道君子,固皆有以异于人乎哉。”
  白沙先生陈公甫乃明正德年间活动,故推知洪觉山亦同代人,能与白沙先生从容裕如平等语,亦知不是寻常人。《永嘉县志》仅载古迹志提及其行一事:
  “海月堂在孤屿西峰下,宋僧灵岳建,今废;有石刻明郡守洪觉山公像。”
  《贤博编》载逸事:温州一叶姓者,通数学;张阁老孚敬微时,推之当暴贵,张极信之,荐于朝,拜翰林待诏。张罢归,叶回原籍;与太守洪觉山垣相善。一日,忽报洪:“今日当大难,欲就公避,恐不利于公。”洪因邀饮公署,且慰之曰:“我为一方之主,就我复何患?”谈饮至暮,叶起谢:“难星过矣。”是时,温州大荒,饥民数千候门,求放廪,怪叶久坐误己,比出,争前殴之,遂死拳下。洪为杖杀为首者二三人,竟缘此去官。数亦安可逃哉?

  ▲湛垣
  字峻之

  ▲刘德新
  《永嘉县志》载其诗文数首:
  《华盖山》:“危亭俯眺大荒晴,还望层霄碧落清。万派洪流连渤海,九峰翠色映山城。静观宇宙原无事,闲对烟云独有情。欲访容成修炼处,天风恰送步虚声。”
  《罗浮积雪》诗:碧峰孤峙自秦时,积素凝华照水湄。冷艳乍飘千万絮,寒光竞压两三枝。江梅放处添山晓,海汐浮来落月迟。如向岭南观胜概,玉人林下露冰肌。”
  《寻三生石诗》:“片石何年峙海东,容成化去五松同。三生未悟浮生事,因向峰前叩石翁。”
  诗意颇有意蕴,有一股清芬气,下过苦工,跳跃活泼,不似迂腐人。
  又载其在节妇条上多有举动:“金德言妻叶氏年二十五夫亡,抚子天杓,长娶妇徐氏,年二十六,天杓又卒,遗孤甫周岁,抚之成立。叶年九十余,徐年六十四终。知府刘德新给“峻节流芳”额。”“范希露妻黄氏年二十六夫故,事姑抚子,纺绩度日,年八十二卒。知府刘德新、知县任文仪俱旌表其门。”

  ▲附
  ▲本府知府经费
  银四百四两二钱五分。
  内:原编俸银一百五两,除荒缺无征银七两五钱四分一厘,又匀摊佐杂教职荒缺,各俸留县抵支银七两五钱二分八厘,余剩解司银三两六钱八分一厘外,实支:编俸银八十六两二钱五分;
  门子二名          银一十二两;
  步快一十六名        银九十六两;
  皂隶六名          银三十六两;
  桥伞扇夫七名        银四十二两;
  禁卒十二名         银七十二两;
  桥伞扇夫七名        银四十二两;
  禁卒十二名         银七十二两;
  库子四名          银二十四两;
  斗级六名          银三十六两。  


50

主题

950

回帖

594

积分

老蟹

积分
594
 楼主| 发表于 2022-4-7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过史料,又不是杜撰的,有必要审核吗?!

0

主题

202

回帖

101

积分

嫩笋

积分
101
发表于 2022-4-7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应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5-9-2 12:15 , Processed in 0.27423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