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2-4-7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嘉内志7 庚编.秩官志 卷04 郡长官4.明 ◆明 温州府知府
▲杨时敏
以瑞安知州权府事,吴元年丁未间任;“明参政朱亮祖率大兵数道并进;十月二十六日至郡西太平岭。”“参政抚安既毕,大兵南征,晋瑞安知州杨时敏摄治事。”
▲陈祥
以处州同知权府事,吴元年。
▲汤逊
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任。
“温州府治,旧在今卫治所;洪武元年,郡守汤逊改建于兹。前有东瓯名镇坊,左右有承流、宣化二坊。”
“县儒学,在华盖山麓,元年,知府汤逊、知县韩钧修辟。”
“府儒学,在州治东;四年辛亥,郡守汤逊重建。”
“仁济坊,在蛟翔巷;旧名遗爱坊,明洪武初,郡守汤逊以仁济庙在此,改今名。”
“洪武三年设学校,汤公礼致王渊为郡学训导。”
▲陈文良
明太祖洪武四年辛亥(1371)间任;致仕,居清通乡四十四都黄岙村。
▲杨时中
明太祖洪武六年癸丑(1373)间任。
《永嘉县志》载寓贤条略提及其名:“蒋允汶原名文质,字彬夫,号苍岩,青田人;元季避地闽中,就试中流寓榜进士第一,辞不就仕。洪武间,寓永嘉,知府杨时中延为府学五经师,同知王全执弟子礼事之,后实授本学训导。”
▲任敬
明太祖洪武九年丙辰(1376)间任;至明洪武十一年知府任敬修《温州图志》,亦佚不传。
任敬序《郡志》尝曰:“永嘉自东晋置郡以来,为之守者若王羲之治尚慈惠,谢康乐招士讲书,由是人知向学,民风一变。”盖并以循吏称,而声迹流播。
▲孙克名
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已未(1379)间任。
▲黄志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辛酉(1381)间任。
▲高旻
明太祖洪武十六年癸亥(1383)间任。
▲梅秉玉
明太祖洪武年间(1368-1398)任;史佚阙,治绩无考。永嘉郡人,岁贡出身,温州知府。
▲张口
明太祖洪武十九年丙寅(1386)间任。
▲李晟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戊辰(1388)间任。
▲惠昭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戊辰(1388)间任。
▲王用
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已巳(1389)间任。
▲程子文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戊辰(1388)间任。
▲上官智
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庚午(1390)间任。
▲诸德卿
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辛未(1391)间任。
▲洪应祖
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甲戌(1394)间任;
▲赵彦夫
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甲戌(1394)间任;史佚阙,治绩无考。
《永嘉县志》载:“李瑹字廷珪,广东化州人。洪武二十七年,知县事。洞烛吏民情伪,讼清役均,虽当繁剧而甚暇裕。岁歉,富室闭籴,下令劝贷有方,民皆乐从。郡守赵彦夫善其法,布之各县,阖境赖之。”
▲蒋海
永嘉郡人,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县学,岁贡出身,官至温州知府。
▲李自默
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丙子(1396)间任。
▲赵彦文
明成祖永乐二年甲申(1404)间任。
▲黄信中
明成祖永乐七年已丑(1409)间任;《明史.循吏传》载:
“永乐七年,钱塘知县黄信中、开化知县夏升并九载课最,当迁。.....信中,余干人。先知乐清县。奸人绐寡妇至京,诬告乡人谋叛,而己逸去。有司系其妇以闻,诏行所司会鞫。信中廉得其情,力诋为诬,获全者甚众。盗杀一家三人,狱久不决。信中祷于神,得真盗,远近称之。”
《永嘉县志》传载:“黄信中,余干人。永嘉中,(嘉当是乐之笔误)知温州,廉介自守,在郡多异政。永嘉有因盗杀一家三人者,词连疑似,狱经年不具。信中斋沐为文控城隍,遂鞫得王姓者,冥杀状论抵。”
▲萧福
明成祖永乐十三年乙未(1415)间任。
▲卢荣
明成祖永乐二十年壬寅(1422)间任,镇江人。
▲金文
约在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任;史佚阙,字、籍、治绩皆无考。《永嘉县志》仅载:“有括人太守金公文为之赋”。
笨按:文后可能还有一字靖,文靖乃谥号,或其人即是金幼孜。
“静乐轩,在仙居乡五十都,明时鹤阳谢庭循建;尝以静乐名其轩,士大夫与之游者,皆为赋静乐之诗。金幼孜为之作《静乐轩诗序》。”
与郡人黄淮尤其交好,诗书酬答。有待考证!
▲叶俊
字肃英,永嘉郡人,明成祖永乐六年进士,史佚阙,治绩无考。
《永嘉县志》载烈女条:“何京女,知府叶俊妾。俊卒,何心痛之,成丧后三日,潜沐浴傅粉,向夫人薛氏曰:“大人在日,妾御不敢当夕,今大人地下无人侍奉,妾愿从之。”拜别夫人。夫人嗔之,曰:“此女连日过哀失神,乃致此耳。”何竟自缢而死。有司旌其门曰“何烈女”。”
▲王震
明仁宗洪熙元年乙巳(1425)间任。
▲何文渊
明宣宗宣德五年庚戌(1430)五月任:十年九月十一日,钦奉圣旨升授刑部右侍郎。
《明史》:“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宣德五年,用顾佐荐赐敕知温州府;居六年,治最,增俸赐玺书。”
《明会要》:“宣德五年,帝以知府多循资格不称职,会推地剧九郡缺守,命大臣举京官廉能者用之;.....乃擢御史何文渊知温州,陈鼎知建昌,皆赐敕,俾驰驿之任。”
《明宣宗实录》:“宣德六年九月甲三尺,以乐清县知县徐文朴贪酒酷刑,杖杀无罪之人,械送至京;上命刑部罪之如律。”
《宣宗实录》:“宣德六年六月甲辰,温州府知府何文渊言:洪武中,商税并三十税一,十七年以前只收钞及铜钱;十九年于府设税课司,诸县设税课局,及河泊所收商税钱钞,著为定例。若便于起解者,解本色;路远费重者,许变卖金钱;金每两价钱六锭,银每两价钞一锭;至二十四年,本府所属共收钞七百二十八锭四贯,易银七百八两八钱送纳。其后岁办遂以为例;近虽禁使银,而商税,鱼课仍征银,巡栏网户,陪纳甚艰,乞自今年始,仍援洪武十九年以前事例纳钞,庶为民便。”又奏:“永嘉县,宣德三年以前,欠盐粮三万四千四百八十九石有奇,小民贫难,乞折纳布、绢、钞。”俱从之。
《明英宗实录》:“宣德十年七月甲午,浙江布政司奏:温州府知府何文渊,抚字宽平;......乞量加升擢;.....戊戌,升浙江温州府知府何文渊为行在刑部右侍郎。”
“东瓯王庙在华盖山下,宣德间,郡守何文渊建。”
“宣德八年旱,郡守何文渊祷雨不应,耆老林湜白其事,守为文遣祭其墓,明日果雨。”
“何公埭在十八都,明知府何文渊立。”
“何公祠在城隍庙东,祀明知府何文渊。”民立祠祀之,看来却金亭“行囊不带永嘉物”不虚也。
“王文焕以行谊闻于乡。郡守何文渊礼为耆民。”
“永嘉县儒学,九年,知府何文渊修;并撰记。”郡人黄淮也有《记》曰:“近岁飓风大作,颓弊滋甚。前守令侍郎何公经理修缉”。
“王文焕,号环庵居士,以行谊闻于乡。郡守何文渊礼为耆民。永嘉田赋视他处较轻者,文焕父子力也。”
“虞原璩隐居不仕,温州何文渊时孥小舟造访,辨难商确。一夕久坐,不觉夜分。村落无所觅酒。文渊笑曰:"醯可代也。"璩遂出新醯,侑以韭蔬,对酌剧论。时人谓之"醋交"。文渊尝曰:"此地不容易到。"璩曰:"此客正亦不容易来也。”
“何文渊知温州府。民有兄弟争财而讼者,文渊判其状,曰:“只缘花底莺声巧,致使天边雁影分。”兄弟感泣亲睦。
“却金馆,明太子太保、吏部尚书何文渊;昔任温州知府,不受遗金,人为立却金馆,至今犹存。”
“宣德乙卯(明宣宗十年)春,郡守何文渊进诸生讲经于明伦堂,有群蜂拥一巨蜂飞集楹间,声如雷。郡守顾谓诸生曰:“群蜂中有巨蜂为之主,犹士林中有钜儒为之领袖。此来科状元之兆耳。”明年,周旋果状元及第。”谢公亭在江心寺之西南陬,何文渊作《谢公亭记》、《孤屿志》;著《何文渊奏议》一卷、《牧民备用》一卷,《司刑备用》一卷、《文稿》四卷;笔记传载其人其事迹特多,不知何故,《明史》竟无专传,然多记载其人事,《永嘉县志》有传,另附。
十年七月,升浙江温州府知府何文渊,为行在刑部右侍郎。
撰有温州名胜《谢公亭记》、《江心寺与日庵上人》诗;为王十朋《梅溪集》序
▲刘谦
明英宗正统二年丁巳(1437)间任。
郡人黄淮《记》:“正统丁已春,今太守刘公谦来视学,顾而叹,谋于众而鸠工庀材,择日兴作。”
“王思昌永嘉着姓。父希文,乐善好施,乡里称长者。思昌善承父志,尝出谷三千斛,建义仓于乡。郡守刘公谦、邑宰周纪上其事,朝廷遣行人范鼎赐玺书旌其义,复其徭役三年,郡邑为表厥里宅属,乡之耆艾司出纳焉。”
立石记:“今太守刘公谦,由名法从,以才能受荐,来掌郡事。视篆伊始,谒庙学,顾瞻咨嗟,退而沈思殚虑,鸠资庀材,次第经营。”
“王十朋有《会稽三赋》,温州教授何?所校,知府刘谦刻之,黄淮为序。”
▲黄玘
明英宗正统四年已未(1439)间任;《永嘉县志》载:“谢暹字茂昇,号万山;性至孝,博综强记。太守黄玘辟为郡学,仍留幕下。”
《岐海琐谈》:“青田县小溪贼又入瑞安县行劫,知府黄玘以各县递年里长编为民社,率之剿贼。”
十四年七月,兵败落水获救。
▲王允
明代宗景泰三年壬申(1452)间任;字执中,山东历城人。
是年九月升监察御史王允,为浙江温州府知府。
天顺元年四年,升为山西按察使。
▲周琰
明英宗天顺二年戊寅(1458)间任;字廷璨,莆田人,明宣宗宣德十三年进士。
“天顺改元,太守周侯来专郡。.....周侯可谓知所本矣。宜其德化大行于属邑,而人用不犯于讼庭也。芳名当与文翁、龚遂并传于世。”
《夜谭随录》载其轶事:“岑溪诸生周琰,字昆玉,富而乡居,能饮酒。琰特暴戾多力,往往因小忿,辄挥老拳,家人既不相安,邻里亦不敢犯。同社有廖生者,喜其才而恶其横,目为周处。琰闻之,怒曰:"奈何隐刺朋友?"廖曰:"周处初年,因似周琰,然卒为善士,是琰未必如处也。"琰欲行殴,廖走免,琰逐之,得众劝乃解。一日,有道士出门,施以钱米,悉不受。琰自出,问:"道士欲何为?"道士曰:"贫道善搏虎,欲为公效力。"琰嗤曰:"即有虎,我且自搏之,何需汝?况此间近方廓,焉得有虎!"道士指琰曰:"即子是虎。"琰怒曰:"何物道士,敢指人为虎!"攘臂而前,揕其胸,道士以袖拂之,颠仆丈余,伏地不能便起。中心怛怯,壮气顿消。道士笑曰:"如此软弱,乃亦与人较力耶?贫道之来,宁有恶举?以公将沦于异类,故相援手,夫何冥顽不灵,以至于此!"琰曰:"何谓也?"道士曰:"公前生本虎也,幸而为人,亦一念之善所致。不谓公肆行无忌,迷昧殊深,不过今秋,将复化为虎矣。"琰惊曰:"然则奈何?"道士曰:"无他术,静气平心,勉为善事,可以挽之。更赠公良药一刀圭,服之必效,勿蔑视也。"留药而去。琰杜门数日,玩忽旋生。同社友闻之,踵接来贺,琰曰:"公等为道士所惑耶?吾思天命为性,率性为道。吾性暴故行亦暴,是吾能率性而修道也。天之所赋,岂能戕贼哉!"于是暴戾如故。倏忽西风卷叶,序属三秋。琰纵饮酒家,方醉归,鼾卧榻上,梦中觉遍身卷曲,筋骨悉毕暴作声,惊寤而起,见两手背隐隐起虎皮纹,大骇,急解衣视之,举体皆然,失声大叫。家人环视,无不错愕。琰忽忆道士所留药,急取服之,一食顷,皮肤即复其旧,始知道士为异人也。由是改过自新,平心静气,勉为善事,铭八字于座右曰:"放情诗酒,绝想功名。"自号为虎变居士云。贵筑刘昱东说。”
王十朋《梅溪集》五十四卷,乃天顺六年温州守周琰从《大全集》补录,并为之作跋。
▲邵铜
明英宗天顺八年甲申(1464)间任;字振声,闽县人;由慱罗县知县升任;代宗景泰甲戍进士;著有《湖重山人集》,史佚阙,治绩无考。
《闽县乡土志》载:“景泰中,官御史。风裁峻整,英宗复辟,曹吉祥、石亨擅威福,与同列连章劾之,帝怒,下锦衣狱。谪知寿光,改博罗。莅政严明,门无私谒,厘革弊窦,吏卒不敢为奸。尝督造册籍,括为《易见图》,至今博罗以为式。成化初,抚臣荐其贤,擢知温州府,后致仕卒。”
《永嘉县志》载:“明释宏斌撰《江心志》,知府邵铜为之作《序》。”中有句曰:“山川雄伟秀特之气,僻在江陬海澨,而使空虚寂静者坐以守之,其实智巧之所营构,而善察幽胜者之所专美也。”文长,不录,另附!
▲范奎
明宪宗成化五年已丑(1469)间任。
二年,章纶为礼部侍郎时,温州知府范奎被论调官,纶上章言:“温州臣乡郡,奎大得民心。解官之日,士民三万人哭泣攀辕,留十八日乃得去。请还之以慰民望。”章下所司,竟报寝。
▲魏铭
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1470)间任。
咏温州有《题江心塔》诗。
▲萧鼎
字伯铉,海阳人,天顺八年进士;成化年知温州府;平居食蔬衣布,甘自淡泊,妻子萧然在室,出则封钥其门。赋敛正税以外,毫发不妄取,凡有便于民者,即为举行。会岁旱祷雨,行烈日中,深自咎责。后以心恙疾去任,士民泣送之不忍别,为立去思碑。
《万姓统谱》:“历温州知府,为民兴利除害,清操愈厉,毁淫祠百余,僧尼少者谕使还俗;岁余,以疾丐归。”
▲项澄
明宪宗成化十二年丙申(1476)任;字秉泓,福清人,明英宗天顺四年进士。
《八闽通志》载:“项澄,温州知府”《永嘉县志》同条载,并载:“永嘉之祠,则今刘令尹逊所创也。令尹于公为乡后进,知公为详,因白其郡守项君澄而为之。”
“三贤祠在江心孤屿;祀明知府项澄、邓淮、徐浤。今废。”以祀来纪念,看来官声不赖。
《福州府志》转载《分省人物考》传云:“天顺庚辰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升郎中。知浙江温州府,扶弱抑强,兴利除害,民颂之曰:“项太平”。镇守屡索赂于郡,澄峻却之。乐清濒海,斥卤地无虑数百顷,悉召贫民相地耕种,顶补浮粮。复筑以防水患,民称为项公堤。考最,民立祠,春秋祀之。
章纶《温州府儒学新立名宦乡贤二祠记》载:“成化丙申,三山项侯来守,下车初,兴废去蠹,一新郡事,而尤重学政。”
钮鉴《温州府重修庙学碑》:“莅任十年,民安物阜,因有‘项太平’之谣。”
成化丙午二十二年,项守澄修文庙,建明伦堂。
咏温州有《江心孤屿亭》诗。
▲李宗达
字时望,闽县人。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进士,著有《李温州诗文集》;史佚阙,治绩无考。唯《福州府志》载:“朝廷嘉奖,进秩员外郎,旋被命温州知府。”
其墓志铭:“呜呼温州,拔士之流,德业允修。出际圣时,威凤鸣兮,励声四驰。胡不永年,爰竟其贤?猗欤!嗟哉!”宰辅徐阶撰文。
咏温州有《梅雨潭》诗。
▲程遵
字原道,长洲人;明宪宗明成化八年(1472)进士;史佚阙,治绩无考。唯《长洲县志》载:“知温州”。
▲陆闻
字昌泽,号古松,1466年登成化进士第,历任福建闽县、山东清平知县、太仆等职,升为温州知府;在温州任期九年,在江心寺西塔东首建有陆氏三宗祠,史称陆公祠;与平阳知县陆崇礼,按察使司前永嘉县陆问礼(字仲谋,万历甲辰进士)三公合建宗祠;明万历进士刑部尚书永嘉周应期为陆公撰写碑文。贤宰乡三十四都罗浮人。
▲陆润
明孝宗弘治九年丙辰(1496)间任:
“石墩陡门在九都石屿村;弘治九年(1496),郡守陆润修筑,上立后桥三间,旁砌石埭。”
“瞿屿陡门,九年,郡守陆润加筑。”
“陆公祠在江心孤屿,祀明知府常熟陆润。”郡人祀之纪念,足可见官声不错。
《温州府志》:“弘治丙辰,由太仆丞擢守郡,广厉风教,勤恤民隐,剔奸摘伏,一境肃然。”
▲康厚
明孝宗弘治十年丁巳(1497)间任;祥符人,成化甲午举人,戊戌进士。
《祥符县志》载:授丹阳令,除南京御史,擢知温州。“厚更张蠹民者十余事,人皆称便;为政尚宽恕。”“去任,百姓挽留泣号罗拜,改除顺德守。”
▲文林
明孝宗弘治十一年戊午(1498)四月任;字宗儒,长洲人,吴中四才子文徵明之父;前永嘉知县。
《明史》:“成化二年令永嘉,后守本郡。”
《郡良吏》:“成化壬辰进士,初令永嘉.......廉能著声,升太仆丞,寻知本郡,民益安其政,卒于官;子徵明奔讣,凡馈赙,谢不受。”
《明诗别裁集》载:“明宪宗成化(1472)进士,官至温州知府。”
《智囊》载:“文温州林官永嘉时,其地产美梨。有持献中官者,中官令民纳以充贡。公曰:“梨利民几何?使岁为例,其害大矣!”俾悉伐其树。中官怒而谮之,会荐卓异得免。”清拔之气,逼面而来!
又《永嘉县志》载:
“海坛陡门,在奉恩水门外,往年遇旱先填永宁、瑞安二门,以关内水,乃开此闸,引潮入城。涝则尽闸放之,以泄城中秽浊。弘治戊午,郡守文林疏浚。近岁奉恩门及城内河道俱淤塞矣。”
“外沙陡门,在镇海门外,成化丁酉,知县文林砻巨石修筑,布桥立闸,废福昌、黄湖二埭,以通花柳塘,民甚利之。”
“堰头斗门,在镇海门外,成化丁酉十三年,知县文林砻巨石修筑,上跨桥,下立闸,民甚利之。”
“城南新闸,在瑞安门外旧钓桥东;成化丁酉,知县文林修筑堰头斗门以限江潮,遂决此闸,通水于花柳塘。”
“温州卫指挥使司,弘治十一年,知府文林、指挥陈璠重建。”
“象浦驿,在拱辰门外;明.知府文林记曰:“象浦驿既建越月,思无以骋使客之怀,接江山之胜,复作楼于驿之右。”
“忠烈庙,成化间,知县文林迁城西新河里。”
“文公祠,在县学内;祀明知县文林;今圮;天台夏鍭《文公新祠记》。”
“文、刘二公祠,在大街东礼贤坊,俗名罗汉巷,祀明知县文林、刘逊。”
“永嘉县学,成化十八年,知县文林辟东北山麓地,重建明伦堂及馔堂,筑杏壇,凿泮池。”
“林卒于官,温人敛数百金为膊,征明固辞不受,温吏士谓文氏父子皆能廉。”志有传,另附。
咏温州有《江心寺》、《舟中有怀林待用》、《寺中春》、《永嘉县斋写怀》、《宿青阳驿》、《静海驿》诸诗;怀胜楼在象浦驿,文林作《怀胜楼记》;撰《建社稷坛斋居记》、《积谷亭记》。
▲邓淮
明孝宗弘治十三年庚申(1500)任;江西吉水人,明宪宗成化十七年进士;尊师重教育。
“文丞相祠在江心寺,....弘治辛酉(十四年1501),郡守邓淮重修”;
“鹿城书院在府治东北隅。明弘治中,郡守邓淮建。”
“四贤祠在鹿城书院内;明弘治间,知府邓淮建,祀程明道、伊川、朱晦庵、张南轩四先生”。
“三贤祠在江心孤屿,祀明知府项澄、邓淮、徐浤。今废。”
“尊经阁,明郡守邓淮建。”
“申明、旌善二亭,俱在府治前,明邓守淮立。”
“解元坊,在五马街中;明郡守邓淮为陈耸立。”
“《木钟》,刊版久佚;明弘治十四年,温州知府邓淮始得旧本重刊。”
“郡守邓淮爰命王瓒等于日新寺,修《温州府志》二十二卷。”
邓淮《府志序》:“浙十有一郡,温独远,枕闽福,控台栝,依山为城,环海为池。”
“十三年,邓守淮购民间地,开拓宰牲房基并号房,复浚广学前河,石砌旧堤出焉,人以为奇。”
咏温州有《题江心寺》四首、《和文山宿江心寺韵》二首、《游仙岩寺》、《题却金馆》诸诗;撰有《东瓯诗集》、《鹿城书院集》。
▲邓安济
明孝宗弘治十四年辛酉(1501)间任;名守仁,吉水人;载:
“弘治辛酉,郡守吉水邓侯受命而来,间考诸书,有感于先哲之盛图,所以表章之。邑令汪君循,乃奉侯之意,择地于郡之鹿城,创书院若干楹,中奉四先生,旁列诸贤。”
吴宽《鹿城书院记》:“弘治辛酉,吉水邓侯来为郡守,凡所以惠乎民者既无不至,间考诸贤,竦然兴叹曰:此邦先哲之盛如此,而吾守此土,居士民之上,于一夫有善,尚当表扬之,况多贤如鲁者乎!且《祭法》勤事扞患者亦祀之,况有关于世教者乎!此其责不在我而谁?”
王瓒《鹿城书院叙》:岁重光作噩夏,鹿城书院初成,郡守吉水邓侯淮集僚属,洁牲醴以落之,祠宋程、朱、张氏四夫子,以温尝从学者二十三人侑焉,旁列斋室,将以居邦之愿学者,章逢骈趋,众庶企竦,以为盛举。可见重视教育,对永嘉先贤诸儒推崇备至。
王瓒《便止亭记》记:“郡守吉水邓侯惧疲吾民,因命西隐寺休粮僧心明,募邑民之好义者,各出赀粟以充其费,或多或寡,惟意所乐。于是量工程,备畚锸,宿糗粮,运■石,坎窞窒之,倾塌筑之,土力坚完,并以石甃,西起蒲州荷花埭,东止岭平,凡若干丈。岭平故有井,味甚柔甘,行者恒掬饮之,遂面井树亭,为往来休息之所。明心请亭名于邓侯,侯曰:是所以便是民之民而止者也,宜以是名。”
高宾《木钟集序》:“太守邓侯守温始逾年,道洽政成,百废具兴。以温多先哲,若潜室陈先生辈,皆亲炙程、朱之门,而上承孔、孟之绪者,乃历考其人,作书院以崇祀之。其有遗书逸稿足以发明斯道者,必梓行以嘉惠后学。”
明.汪循《忠烈庙碑》:谨请于今守邓侯安济为之立石如此云。
▲李端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乙丑(1505)间任。
“宪台牌楼,在清通乡四十二都珍溪(今花坦);明弘治乙丑,温州知府李端、永嘉知县刘经等为表彰四川按察司佥事朱良以功绩而建。”
▲萧鸣凤
字子雝,子离;余姚人,治绩无考。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进士,笔记多载其星学遗闻;著有《萧鸣凤文集》十五卷;《永嘉县志》载:“萧鸣凤精于星学,官郡守,以不职罢归。舟次,遇比部张公璁。张素闻萧术神,试以禄命,叩之布算。良久不言,因问之,曰:“禄命书从此可焚矣。”问何故,萧曰:“仆阅人多矣,无不中者。独于仆与君而失之。”张曰:“何也?”曰:“仆自揣禄位应至方伯,而今止于二千石。观君之命不出三年便当入相,而君犹然郎署也。岂吾术有未至邪?”遂别去。文忠入京仅三载,以议大礼中上意,遂大拜。”《明史》有传,另附!
▲陈璹
永嘉郡人,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辟用,例贡,温州知府。
▲徐浤
明武宗正德九年甲戌(1514)前任。
是年正月,升为四川右参政。
“三贤祠在江心孤屿,祀明知府项澄、邓淮、徐浤。今废。”项澄、邓淮皆有为政治绩痕迹,惟徐典籍文案皆无考。
▲陆鳌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丁丑(1517)间任;字子任,平湖人;载:
“府前桥,又名康宁桥;明正德间,知府陆鳌开新街始建。”
“鹤山书院,邑人祭酒王激未第时,郡守陆鳌为建鹤山书院,使读书其中。”
又邑人王瓒《记》略:“蒲州之阳去永嘉县治二十里许,有河滨海,当潮汐之冲,向尝夹堤为防。迩来堤塌河决,民病之。正德庚辰,新安程侯资以进士起家节推吾温,按属至彼,民上其事,侯乃请于郡守陆公鳌,广集众议,出公帑,命县幕祝鸾督其役,累石为肌,树木为筋,筑土为墉,务为经久之图。侯复旦夕焦劳,往来巡视,不期月厥工告成。”颇能听民之声,关心民间疾苦。
郡人王激《游巽山记》:“正德丁丑,为郡守陆公莅治之三年。官无殷政,民端物轨,废兴坠举,无所事事,百姓奉期出租税而已。春三月,公因诸生之请,修平芟剔,构屋数楹。政暇则觞其上,而瓯人多一游地矣。”
十六年,升浙江温州府知府陆鳌,为本布政使司,右参政。
▲杨旦
字晋叔,建安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任;《永嘉县志》载:“阮存《谷处士墓志》,谷谱,号循庵,正德间岁歉,捐谷六百斛赈之;又输粟助之边储。郡守杨公旦具达,授义官。谷俊,字士毅,捐谷六百石,授七品。”
明世宗嘉靖十四年乙未十月,赐故吏部尚书杨旦,祭旦如例,旦福建建安县人,大学士杨荣曾孙也;弘治三年进士,由吏部主事郎中,历太仆、太常寺少卿,以忤刘墐,谪温州知府,稍迁浙江提学调使、顺天府尹、南京礼部右侍郎,改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迁南京户部、吏部尚书,改吏部尚书未任,以疾固辞,致仕卒于家。
▲郑慕
字思舜,福清人;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进士;惟《福州府志》载:“历御史,知温州,有清声,家居约于自奉,官终湖广副使。”
▲丁瓒
明世宗嘉靖七年戊子(1528)间任;字点白,镇江人;嘉靖丁丑进士。
“忠孝祠,在冰壶坊.......至嘉靖戊子(七年1528),郡伯丁公瓒又修之、记之者也。”
“朱浣,字宗川,居雁池。性行端庄,治家严饬,以孝友闻。郡守丁公瓒举为耆民,凡有委属,毅然秉公,人莫敢干以私。”
“王宰妻黄氏夫卒,誓死守节,育其遗孤。郡守丁瓒旌其闾。”
“明嘉靖七年,守丁瓒重修孝子陈宗墓”并书墓碣,另附。
“孝子陈宗墓,七年,守丁瓒重修,为门垣以护之。”
《寄园寄所寄》载:“丁瓒字汝器,居休宁西门,丁氏自宋世业医。嘉靖初丁绳以医名,子畜瓒授其业,已藉数百缗,欲与子瓒谢归。医则奇中,人以仙目之。性好客,客尝满,尝出五十缗,脱人于厄。书画有米倪风。年六十卒。丁云鹏字南羽,瓒子,善书善诗,以绘事名海内,比李龙眠,人得其片纸,什袭珍藏。汪司马伯玉为之传。”
九年七月调任温州兵备副使。
▲赵锦
明世宗嘉靖十年辛卯(1531)间任;北直良乡人,明武宗正德丁丑进士。
《万历野获编》载其:“官至兵部尚书,以嘉靖三十年,论戍死。”同时有二赵锦,俱有名,另一赵锦,《明史》有传,另附!
“重建尚义碑亭记.....中顺大夫、前北京兵部郎中、温州府知府赵锦重立。”
“朱浣字宗川,居雁池巷;性行端饬,举为里耆。遇公委,毅然秉理,人莫敢干也。郡守赵锦深敬礼之,为书“为善最乐”四字表其闾,病则遣吏问馈。”
十二年八月,升浙江温州府知府赵锦,为狭西临洮府知府。
咏温州有《谒文文山先生祠》诗。
▲郁山
明世宗嘉靖十年辛卯(1531)任;取“孤松郁山椒,肃爽凌平霄。”意;字子静,华亭人。
张少师孚敬于郡城建宝纶楼,因大治第宅,小民供役日以千计,富者率编使督工,劳苦倦极。山委曲斟酌,归于节省,民稍稍安。张又求广基地,强市买不已,山止之曰:“公今匝垣里余而意犹未足,殆非所以善后?”张怒作色,山不顾而出,地亦迄不再广。”
郁山 《上张罗峰书》:“阁下以敕建宝纶楼,大治第宅,广基地,强市买不已。夫居第传子孙,阁下今移易几何家,匝垣里余矣,而意犹未足,殆非所以善后。且阁下居朝常,喜称伊傅周召之为相,独奈何所以处家者,顾出萧何、李沆下也。山亦知圣天子方向用,阁下还朝日月,而不职在太守,便葛巾野服,何所不可,岂驱赤子猎浮荣哉!地决不再广。”罗峰,即张璁,当时宰臣,永嘉人。敢讥刺书之,可见其人胆魄风骨。
▲胡有恒
明世宗嘉靖十三年甲午(1534)间任。
“驿站......十三年,知府胡有恒目击困弊,以官当请,每米一石征银二钱,给驿递支应,民如出汤火而就衽席,歌吹称便。季年倭变,始置开府,羽书旁午,站银屡增。”
▲朱谏
明世宗嘉靖十五年丙申(1536)间任。
字君佑,永加郡人,弘治丙辰进士;《永嘉县志》载其在明世宗嘉靖十五年,曾为重修《华盖山书院》作记。
咏温州有《江心寺》、《芳洲为永嘉袁宗乔作》、《梁州令.谢公岭》诸诗词。
▲郝守正
明世宗嘉靖十九年庚子(1540)间任;载:
“惠民桥,在府治西;俗名道前桥。明嘉靖庚子,知府郝守正创察院于城隍庙西始建。”
▲邵元吉
明世宗嘉靖十九年庚子(1540)间任。
朱腆,字公膴,号少川;素行不羁,征逐声色,及入官,誓志清勤,劳形尽职,乡闾传为异事,以积劳致疾。年五十二,卒日,囊橐萧然,无以为敛,知府邵元吉买棺以殡。
▲吴琼
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壬寅(1542)间任;字邦珍,休宁人,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任;《永嘉县志》仅载:“遗教堂碑记......嘉靖二十一年孟夏吉日,温州府知府吴琼。”
王健《瑞峰先生祠堂记》中载:“若瑞峰先生者,则海内之望,非一乡之贤也,岂不可以义而专祠之乎?乃捐俸金以委郡守竹墩吴君。吴君曰:“此吾守郡之责也,何敢不勉,以烦执事。”卜地,得郡之东南隅。既鸠工聚材矣,而以原金上还林公。林公不可,则加崇增饰,盖经营仅数月,而祠堂告成。堂凡三楹,前为门,如堂之数,两序傍翼,缭以周垣,而堂之正位则先生之像设具焉。修髯秀颊,袍笏俨然。”吴君,则吴琼无疑,以此载,当为竹墩人。
▲龚秉德
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癸卯(1543)间任;字性之,濮州人,南京监察御史,载:
“东山书院旧在华盖山上,宋王儒志先生讲学处,明嘉靖十二年,毁于飓风;三十一年,知府龚秉德重建。”
“吸江亭在山上,旧名江山一览亭,后圮。明世宗嘉靖癸丑(二十二年,1543),郡守龚秉德重建。宋陈谦诗云:“廛隐筑东山,林高撼翠寒。云藏安石馆,竹扫葛仙坛。径绕泉鸣壑,天低月近阑。秋风扶杖屦,漉酒劝君欢。”
孤屿在城北江心,龚秉德诗云:“鹿城东望海门连,法界西浮别有天。鳌背只疑双塔动,江心尝觉一灯悬。临流憩石悲康乐,对酒题诗忆浩然。日暮归僧遥乞渡,欲回舟楫济无缘。”
回鹘山在广化厢。有回鹘亭。郡守龚秉德建。
“王谢祠在华盖山下,祀晋郡守王羲之、谢灵运。王故有祠,郡守龚秉德并祀谢,有记。岁六月致祭;嘉靖三十四年毁,重建。”
西山在城西五里,龚秉德诗云:“珠楼遥接万峰阴,绝壁香台信几深。烟霭连云迷上界,钟声和梵响空林。庭留老树传僧腊,案有残经定客心。岂为逃禅参法象,聊依慧境散幽襟。”其人颇有情趣。
咏温州诗有《瑞鹿峰》、《净社寺》。
▲洪垣
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丙午(1546)间任;字峻之,婺源人;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载:
“教场在镇海门外江边,至嘉靖二十五年,郡守洪垣请迁前地。”
“惠民桥在府治西,郡守洪垣建。”
为烈妇杨氏“郡守洪垣祭之,仍为建亭立石焉。”
王澈编《王氏族约》,知府洪垣为其撰《序》;序长,不录;《明史》有传,另附!
▲洪公
《永嘉县志》载“乙巳岁饥纪事”:明世宗嘉靖二十四年,浙诸郡大饥,吾邑田虽薄收,视他郡较犹胜,即富室所储旧谷犹足以给一方。方春,富室见岁饥,皆闭廪不发,谷价骤翔,郡守洪公恶之,乃下令定谷价。时谷价每银一两,谷二石,府价定四石五斗。于是市中群小及衙门胥隶辈,咸执府价以要于富室,或连者具状,乞批去某家者,富室倒廪,奉命不敢少靳,否则取诉于府,祸且立至。有三数辈稍忤者,府枷号于市,故富室皆以有谷为殃,日夜私串外境人转粜,外境人闻温谷之易售也,咸奔走焉,不半月间而吾温之谷罄然矣。及二麦无收,去食新尚有二月余,众嗷嗷汹汹,惧无以延旦夕,殍殣载道,洪公欲发赈,将下乡约,审饥民。时邑人叶侍书郡辟主乡约先往,适候审者云集,实皆市中群小辈,叶扬言曰:“此辈岂皆饥民,殆顽民耳!”于是众不胜忿,稍稍侵侮,激而大哄,竞殴辱之。洪公闻而亟赴,见势不能援,遂引去。乃命左右密记首出者若干人,叶竟以此毙,时三月三十日也。由是攘夺之风盛行间里,小大之家咸昼夜额额,惧不免焉。越数日,洪公乃密捕所记首恶数人,捶杀之,人心始定。后来饥死虽多,而卒免于乱。洪于荒政一节,诚主持稍过,而居官廉靖,殆不失为循良,寻被论褫职,士民至今惜之。
笨按:从任职时间与姓字而断,当为洪垣其人也!
▲贺泾
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丙辰(1556)间任。
其年倭寇侵温州,同知黄钏战死;知府贺泾夺俸三月。
▲郑铭
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戊午(1558)间任;字警吾,闽县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进士;著有《得闲堂集》;
《福州府志》载:“温州知府”。
《永嘉县志》载其有“祀先贤儒志王公碑”皇明嘉靖己未春正月吉日,赐进士第、中宪大夫、知温州府事、闽中郑铭撰。王公,即王景山,永嘉儒学开山之祖!又载:“三十七年三月二十三日,有倭数千劫掠乐清窑岙、芙蓉诸乡,寻攻围县治,......知府郑公铭因乐清告急,乃传示各乡移家入城。”文长不载。
▲李廷观
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丙寅(1566)间任,丰城人。
轶事:“王湖字崇泗,少聪敏,博贯经史,工诗文,性恬淡端恪,不慕荣进,一室萧然,晏如也。张少师素重其人,及入相,屡欲征辟之,以母老力辞,居乡聚徒讲业,一时名士多出其门。郡守李廷观延为乡饮宾,再请辞不赴。敦行嗜学,耄耄不衰。所着有《樗散稿笔记》。”
为节妇,“郡守李廷观旌其闾。”其人治郡,推而广之,可略知一斑而窥大概。
“永嘉县学,庙门及启圣祠圮;巡按庞尚鹏、知府李廷观、知县程文著重建。”
“王湖,字崇泗;居乡聚徒讲业,一时名士多出其门,郡守李廷观延为乡饮宾。”
隆庆三年五月,升浙江温州府知府李廷观,为福建都转运盐使司运使。
▲李瑞
字表正,史佚阙,治绩无考。惟《永宁州志》载:
“宣城进士,拜御史。刚毅不挠,屡忤权贵,汪直憾之,逮系诏狱,谪永宁经历,迁温州守。”
并案:“旧《通志》刻为‘李瑞’,列入名宦;以字表正推之,则‘端’近是。”与汪直同时,当是明世宗嘉靖年间。供有心者考证。
▲张国谦
明穆宗隆庆五年辛未(1571)间任;字尔光,晋江人,嘉靖壬戌联第进士,由户部郎擢守温州。
《晋江县志》载:“由户部郎擢守温州;加意民瘼,盗窃屏息,境内肃如;卒于官,民哀慕之。”
《永嘉县志》只载:“隆庆五年知府张国谦”。
▲杨邦宪
明神宗万历三年乙亥(1575)任;巴陵人,万历三年(1575),以南御史知温州,甲戌水溢,筑江埭以扞后患,乙亥饥,发粟遍赈,巽山故有塔,为文笔峰,后废,丙子捐资倡建。是秋,果隽一魁。以忧去郡,建生祠于巽山麓,肖像祀之。”
“蒲洲埭.....万历二年(1574),又坏,郡守杨邦宪重修增高。”
“文笔峰塔,在巽吉山顶;世传道家南派传人白玉蟾于此修炼;后废,杨邦宪丙子捐资倡建。”郡人王诤撰《巽吉山建塔记》。
“杨公祠,在巽吉山下,祀明知府杨邦宪,今废。”郡人侯一元撰《郡守杨公生祠碑》记。
“陈植字应蕃,幼孤,事母孝,好义乐施。万历乙亥,输粟赈饥,郡守杨邦宪旌之,以寿终。”
▲梁问孟
明神宗万历十年壬午(1582)六月任。
▲李际寅
明神宗万历十二年甲申(1584)间任。
“新建浩然楼记......乃始经度定基,出资构材。郡守李君际寅赞其议,而郡丞刘君正亨督其成。闳敞爽闿,与其地称,而名之曰浩然,盖取文公《正气歌》中所称孟子“浩然”之旨云。”
▲卫承芳
明神宗万历十六年戊子(1588)间任;字君大,达州人,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进士;载:
“章山,有襟江亭;山下水潴处,有石高三仞。明郡守卫承芳篆镌“砚台岩”三字。邑人林壶峰建塔山上,曰壶山。”
“蒲洲埭.......而每遇秋涨,各乡被淹,郡守卫承芳乃准水则,设水湫九处,分详于后,蓄泄得宜。”
“卓忠毅公祠,在郡城南隅,湫隘不可理,万历间,知府卫承芳移建江中孤屿。”
“卫公祠在府治西,祀明知府卫承芳,有碑、刻像;今废。”郡人王光蕴《赞》曰:蔼乎春阳也,其子民之惠;皭乎冰霜也,其操行之贞。毅而必前也,强御有不畏;退而靡盈也,寒素如不胜。宽而栗然,廉而煦然,明而嗒然,弛张文武,公以道而用其全。若夫蹝脱于声华,尘视夫荣利,其度冲然,其养廓然,令仪令德,卓与古人而相后先。噫!公其宪天朝,风百世,树不朽于元寓者也,非徒系一方斗山之瞻。
“鹿城书院......万历十六年,知府卫承芳重建。”
“卫承芳罗浮山题字”。
《浪迹续谈》亦载:“卓公祠.......万历间郡守卫承芳始移建于江心寺文公祠之右。”《明史》有传,另载!
▲汤日昭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间任。
丹阳县人,万历八年进士,二十年任温州知府,升浙江右布政使兼按察司,整饬浙东兵备。
《温州经籍志》:此书卷首题郡守汤日昭总修,训导陈大奎、教谕余承兰、郡人王光蕴、王继明纂修。”
《温州府志》汤日昭修,王光蕴纂;并撰《志》序。
二十二年八月,升浙江温州府知府汤日昭,为本省副使。
▲刘芳誉
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丙申(1596)间任,载:
“谢婆埭在瓯浦下村,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郡守刘芳誉捐俸重筑。”
“知府刘芳誉增筑敌台。城门七。”
“蜃川桥 在平水王庙西,俗名虹桥。明万历间,知府刘芳誉建。”
“鹿城书院在府治东北隅,二十四年,知府刘芳誉新之。”
“镇宁楼在拱辰门外,万历丁酉,郡守刘芳誉以城临永宁江建楼以镇之。”
“三元宫,在导俗巷,万历间,知府刘芳誉躬祷大雨,捐俸重建。”
“南孟明父文相,以荒谷事罹罪。孟明方弱冠,挺身代父,备受棰楚,事白郡守,刘芳誉褒其孝。”
尝登孤屿,《步鳌峰》:“秀色凭虚望,居然海上山。小桥通曲径,古木透元关。夜静双龙跃,晴空独鸟还。引人频入胜,自喜杖藜间。”
“城池,二十五年,知府刘芳誉增筑敌台。”
《合州志》载:“仁胜山,在州治涪江南七里,旧名火盆山,与州治对峙,州尝患大火,万历七年,郡守刘芳誉甚悯焉,乃亲至其上,命工人凿池于山之巅,压火灾。因更其名曰仁胜,取孟子仁之胜不仁。犹水胜火之意。”
咏温州诗有《净居寺看荷》。
▲蒋光彦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间任;晋江人,明神宗万历二十年进士。
《永嘉县志》载:“知府蒋光彦为《温州府志》作序,......万历二十八年秋九月既望。”序长,不录,另附。
三十四年,为张孚敬《谕对录》撰序。
《涌幢小品》:“及迁温州司狱,穷老矣;亦却例金。太守蒋光彦,闲人也,令兼摄外狱。”太守为闲人,可见风俗淳美,无为垂裳。乡贤祠有其名。
著有《蒋氏家箴》一卷。
▲林继衡
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庚子(1600)间任;字惟中,长乐人;明神宗万历十三年进士。
《福州府志》载:“林继衡字惟中,长乐人,增城知县,南京户部主事郎中,温州知府。”
“潮印塔寺,在二十都松下澳,明万历间,里人林继衡建浮图七级于海中盘石之上。天启五年创寺,名潮印。”
“知温州府,设策平伏莽之奸,措饷安脱巾之伍;葺理学宫,修筑塘埭。汰库头以便佥收,调折色以绝侵渔。惠政传于一时。”
“表忠祠,在迎恩门内。祀贰守赠参议黄钏;嘉靖时,御倭阵亡;岁春秋致祭。郡守林继衡修。”
东瓯新《志》成,林继衡往观并亲为之序,序长,不录,另附。
曾为明邑人王光蕴《温州府志》撰序。
▲陈公相
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甲辰(1604)间任,清漳人,著有《刑部文献考》八卷,载:
“赐进士第、中宪大夫、知温州府事、清漳陈公相撰:
“王光蕴《温州府志》,陈公相为作《序》......万历三十二年(1604)甲辰冬十一月既望。。”序长,不录,另附!
“其先世由明经起家,以齿德举大宾者,七叶蝉联,郡守陈公相表其门曰世达尊。”
“陈应聘,字汝尹;以齿德举大宾者,七叶蝉联,郡守陈公相表其门曰世达尊。”
《宁国府志》载其传:“字子显,漳浦人,进士。万历中,知宣城,坦易刚直,吏民畏服。岁仍旱潦,拯救多方,改折漕粟二万石,以去就争,卒报可。建待学书院,置养士田,文治大兴。去后民尸祝之。”
咏温州有《浩然楼》、《江心寺诗碑》诗。
▲蒋光彦
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乙巳(1605)间任;莫是再任?三十七年已酉(1609),是年七月,升浙江温州府知府蒋光彦,为江西副使广东佥事。
▲戴一俊
明神宗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间任;字惟宅,泉州惠安人,官至广东副使。
《永嘉县志》载:“文丞相祠在江心寺,祀宋文公天祥,配享神杜浒,台郡人;徐臻,永嘉人。岁四月致祭。......嘉靖辛酉毁于飓风,明神宗癸亥郡守戴一俊重修。”郡人侯一元有记。
▲何廷相
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甲寅(1614)间任;富川人,万历丁未进士。
刘康祉《东瓯继武编》序载:“国家之设州郡,凡以为民也。而郡之有牧,总群生之命脉,胥橐籥焉。唯是兴利除害,为万姓计奠安,则民之切于爱戴者,视百年如一日。盖善政久而弥光,民心弥远而弥不忘也。旭岩何公,以灵慧之资,豪宕之才,饰为吏治,未易有以更仆者。初在郡署中,酌泉货于权衡,而筹无遗算,声称藉甚。及捧檄而东也,凡所擘画拊循,所为御变御常,罔不斤斤可式,举民生国计若烛照而已试然。当甲寅乙卯之祲,吾瓯民内外嚣然,设非公纡徐决策,俾夫家给人足,时事可胜言哉?夫何时以觐行,至为谗言所中,乃以鹾政移去,百姓担簦裹粮,赴诉司道,谋为诣阙讼冤者,不下数千人,至今读慨恻一疏,令人怅然。......”
《永嘉县志》载:“明刘康祉撰《东瓯继武编》,是编乃何廷相守东瓯时有惠政,民志遗爱而作也。廷相,康祉《序》。”序述其治郡功德,文长,不录,另附!右碑在浩然楼下,知府何廷相,万历四十一年。”
▲缪国维
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已未(1619)前任。
是年五年,升温州知府缪国维,为贵州副使。
▲李闻诗
明熹宗天启元年辛酉(1621)间任。
▲施鹏
明熹宗天启四年甲子(1624)间任;载:
“王至兖,字昭信,太学生。性行端直,好施恤贫。永嘉场滨海,塘路桥岭陡门诸费,率数千金,皆力为修筑。郡守施鹏最器之,尝造庐致礼焉。”
邑人刘康祉《温州府学重立学田记》载:“施公之来守是邦也,感士益贫,而田复减其十四。”
五年五月,升浙江温州府知府施鹏,为广东按察司副使。
▲文王辅
明思宗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间任;史佚阙,字、籍、治绩皆无考。惟《永嘉县志》仅载:
“崇祯十七年,邑民谷子闻以飞语粘帖,当道执之弃市;阖郡激变,副使谢鼎新、通判李兆升俱徒跣踰墙走,郡守文王辅谕众散之。”
▲林徽初
明思宗崇祯年间任; 字调复,闽之晋江人,天启丁卯举人,崇祯戊辰进士。
明.王维夔《新刻东柄亭碑》,载斯亭为其所建。
▲蒋德璟
字申葆,晋江人,明熹宗天启二年进士;著有《悫书》十卷、《敬日草》九卷。治绩无考。惟《温陵旧事》载其:“蒋冠,九觐公方为温州知府,乃难一新袍。可见古人居官之廉洁,而子弟之读书必不美衣服之为意也。”《明史》有传,另附!字若揶,晋江人,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何东园
史佚阙,字、籍、年代、治绩皆无考。惟《永嘉县志》仅载:
“蠲纸,......明开局于瞿溪,差官监造,何东园太守虑其病民,用计潜浊其水,制纸转黑,乃以地气改迁奏罢,此固爱民盛心,但少此佳纸,殊为可惜耳。”
▲蒋建
史佚阙,字、籍、年代、治绩皆无考。惟《永嘉县志》仅载:“蒋桥,在十八都瞿溪。明知府蒋建致仕居此。”
▲傅邦
字、籍、年代、治绩皆无考。惟知是明代人;《永嘉县志》仅在冢墓条提及名:
“知府乐清侯傅邦墓,在护国寺侧。”
阿笨按:地方志凡不称州郡,直接以官名称谓者,即是本郡任职者。供有心者考证。
▲侯应宾
字、籍、年代、治绩皆无考。惟知是明代人;《永嘉县志》仅在冢墓条提及名:知府乐清侯应宾墓,在郭溪。
“郡人蒋治,明经讲业,一时名隽如侯应宾辈皆出其门,学者称仰北先生。”
▲周之夫
字、籍、年代、治绩皆无考;惟知是明代人;《永嘉县志》:载其为明.陈陛《江心志》作跋,开篇即云:“东瓯多名山水,不具论。直去城数百武,有江心寺,幽倩宏敞,山光为树色暎带,潮音与梵呗争响,四美备矣。刹上名贤祠宇,亦不具论。”跋长,不录,另附!
▲洪觉山
婺源人;嘉靖间任。《广东新语》载洪觉山云白沙先生:云:
“先生生相甚异,颡中双颅隆然若辅弼,两耳旁各有黑子,左七类北斗,右六类南斗。噫,天之生有道君子,固皆有以异于人乎哉。”
白沙先生陈公甫乃明正德年间活动,故推知洪觉山亦同代人,能与白沙先生从容裕如平等语,亦知不是寻常人。《永嘉县志》仅载古迹志提及其行一事:
“海月堂在孤屿西峰下,宋僧灵岳建,今废;有石刻明郡守洪觉山公像。”
《贤博编》载逸事:温州一叶姓者,通数学;张阁老孚敬微时,推之当暴贵,张极信之,荐于朝,拜翰林待诏。张罢归,叶回原籍;与太守洪觉山垣相善。一日,忽报洪:“今日当大难,欲就公避,恐不利于公。”洪因邀饮公署,且慰之曰:“我为一方之主,就我复何患?”谈饮至暮,叶起谢:“难星过矣。”是时,温州大荒,饥民数千候门,求放廪,怪叶久坐误己,比出,争前殴之,遂死拳下。洪为杖杀为首者二三人,竟缘此去官。数亦安可逃哉?
▲湛垣
字峻之
▲刘德新
《永嘉县志》载其诗文数首:
《华盖山》:“危亭俯眺大荒晴,还望层霄碧落清。万派洪流连渤海,九峰翠色映山城。静观宇宙原无事,闲对烟云独有情。欲访容成修炼处,天风恰送步虚声。”
《罗浮积雪》诗:碧峰孤峙自秦时,积素凝华照水湄。冷艳乍飘千万絮,寒光竞压两三枝。江梅放处添山晓,海汐浮来落月迟。如向岭南观胜概,玉人林下露冰肌。”
《寻三生石诗》:“片石何年峙海东,容成化去五松同。三生未悟浮生事,因向峰前叩石翁。”
诗意颇有意蕴,有一股清芬气,下过苦工,跳跃活泼,不似迂腐人。
又载其在节妇条上多有举动:“金德言妻叶氏年二十五夫亡,抚子天杓,长娶妇徐氏,年二十六,天杓又卒,遗孤甫周岁,抚之成立。叶年九十余,徐年六十四终。知府刘德新给“峻节流芳”额。”“范希露妻黄氏年二十六夫故,事姑抚子,纺绩度日,年八十二卒。知府刘德新、知县任文仪俱旌表其门。”
▲附
▲本府知府经费
银四百四两二钱五分。
内:原编俸银一百五两,除荒缺无征银七两五钱四分一厘,又匀摊佐杂教职荒缺,各俸留县抵支银七两五钱二分八厘,余剩解司银三两六钱八分一厘外,实支:编俸银八十六两二钱五分;
门子二名 银一十二两;
步快一十六名 银九十六两;
皂隶六名 银三十六两;
桥伞扇夫七名 银四十二两;
禁卒十二名 银七十二两;
桥伞扇夫七名 银四十二两;
禁卒十二名 银七十二两;
库子四名 银二十四两;
斗级六名 银三十六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