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6日中午12时,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鸣响,浙江3500艘渔船如离弦之箭般从舟山、宁波、温州、台州等沿海港口破浪而出,正式开启东海伏季休渔后的全面捕捞季。
这是继8月5日专项特许捕捞后的“大开渔”,张网、拖网等作业方式全面解禁,带鱼、大黄鱼等东海底层经济鱼类占比显著提升,预计未来一周,将有超万吨海鲜陆续抵达各地市场,部分品种价格较8月或下降20%-30%。
捕到春节再返航:
锚定“金九银十”丰产季
作为浙江开捕船只最多的地区,宁波象山1073艘渔船今日集体出征,其中759艘为单双拖网作业船,目标直指带鱼、鲳鱼等深海宝藏。
石浦渔港内,渔民们早已完成最后的物资补给:码头上冰块如银山堆砌,制冰厂每日为渔船输送超百吨冰块用于渔获保鲜;仓库里米面粮油堆积如山,足够支撑船队持续作业至明年春节。
受访者供图
渔民陈师傅去年首网捕捞量仅三四千斤,小规格鲳鱼批发价跌至5元/斤,让他直呼“遭遇寒冬”。今年8月梭子蟹丰产的消息给了他底气:“8月市场上梭子蟹批发价降到15元/斤,说明海里‘存货’足。”
“这趟计划捕到春节再返航,中间有海况不佳的情况,我们会就近找港口躲避一下。”陈师傅的渔船计划在出航3-4小时后投放首网,主要捕捞带鱼和鲳鱼。负责接驳渔获的运鱼船将于次日下午出发,预计3-4天后返回卸货,鲜活海鲜最快18日便可摆上杭州餐桌。
与陈师傅不同,渔民黄师傅的18艘渔船编组中,2艘转运船专门负责将渔获直送市场。
“拖网产量高但品相会差一些,同样半斤重的鲳鱼,流网能比我们拖网贵20%-30%。”黄师傅回忆去年头网捕获七八千斤渔获,其中半斤以上鲳鱼批发价达40-50元/斤,三两重的带鱼也能卖到15元/斤。
得益于增殖放流,如今一网可捕获上百斤大黄鱼,9月市场批发价约400元/斤,口感与春节前2000元/斤的高价鱼相差无几。“现在买更划算,老饕们都等着尝鲜呢!”黄师傅笑着说。
增殖放流造福吃货:
开捕首推雷达网带鱼
记者从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获悉,浙江省渔船总量1.5万艘(舟山约4500艘、宁波约4000艘、台州约3800艘、温州约2500艘),本次开渔出港约3500艘,其中宁波最多,其次为舟山。
8月专项特许捕捞以4种作业方式为主,9月全面开放(含张网、拖网等)作业方式渔船。9月开渔后,东海底层经济鱼类(带鱼、黄鱼等)占比上升,8月以中上层鱼(鲳鱼、螃蟹等)为主。
在杭州,水产市场的商户们已做好迎接“海鲜洪峰”的准备。
据市场负责人介绍,9月16日开捕的首批货源将于18日集中到货,届时冰鲜带鱼、鲳鱼的供应量将比8月增加2-3倍,价格预计下降20%-30%。
以雷达网东海小眼带鱼为例,其肉质细腻、油脂丰富,口感最好,9月中旬批发价约30元/斤,较8月船钓带鱼的价格下降近三成。
8月捕捞的东海小眼带鱼 记者 施雯 摄
在东海渔业资源恢复的背后,是浙江持之以恒的生态保护实践。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全省累计放流海洋水生生物200亿尾,其中大黄鱼每年放流超1亿尾,曼氏无针乌贼从90年代近乎绝迹恢复至年产5000吨,成为增殖放流的“标志性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