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搞笑,这年头健身房都还没跑路,二房东“跑路”了”。
源自一市民在5050购物中心拍的视频,起因是商场业主方温州市木材集团对商户的告知书。
告知书显示,因负责商场运营的浙江三尚实业有限公司(即 5050 购物中心商管团队),已拖欠温州市木材集团(即 5050 购物中心业主方)经营权出让金超2 年,今年 8月28日,经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双方正式解除招商合同。
这也意味着,商管团队浙江三尚将撤出这一商业综合体。
2018年10月1日,5050 购物中心正式开业,作为当时鹿城区少见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备受关注。项目由温州市工业集团投资,市木材集团开发,商业运营板块(5050购物中心)则全权交由浙江三尚实业负责。
彼时,温州商业格局中,龙湾区已有万达广场,瓯海区也落地了温州万象城、大西洋银泰城,唯独鹿城,许久没有全新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亮相。
在此背景下,总建筑面积约 15 万平方米、规划地上六层、地下两层,还配备下沉式广场与近 2000 个地下停车位的 5050 购物中心,一经规划便备受市民关注。
初期,业主方与商管团队的合作良好,形容为 “树深时见鹿”。树深是指木材集团发展壮大至新的商业时代,鹿是回归的温商三尚实业。
从前期宣传来看,三尚公司主打的 “艺术资源优势” 是 5050 购物中心的核心特色。
项目曾明确提出,要以 “艺术互动” 为差异化亮点,在温州一众商业综合体中突围。不过从实际运营效果来看,普通消费者对商场的印象,更多集中在 “温州第一家海底捞”“引入盒马鲜生模式的大润发”、“博纳电影院”等品牌上。
开业初期引入品牌
当时,有住在茶山的市民特意乘车前往打卡海底捞,至于最初强调的艺术展览、艺术活动,印象不多,或许更多仅在艺术圈内有一定讨论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三尚公司知名度远不及大家熟知的知名商管企业,但也不是无名小辈。
根据公司介绍,具有西塘水街、南浔古镇等运营经营。此外,这家企业在温州还拿下公园路街区的商业运营权。
拍摄于公园路,或许是为了省钱用的5050围栏
5050购物中心,从2018年开业一度火爆,2020年人气逐渐凋零,再到2023年底,曾是商场重要引流业态的大润发超市正式撤出,直至去年中旬,商场才重新引入 “永丰超市” 填补空缺。
如今,走进 5050 购物中心,最直观的感受,空铺很多,几乎不见工作人员。
现场(9月13日拍摄)
更具代表性的细节是,通常商场的商管办公室会设置在相对隐蔽的犄角旮旯处,而5050购物中心的商管办公室,却位于扶梯上来后较为显眼的位置。这一奇怪的布局,也从侧面反映出商场招商不足、空置区域较多的现状。
左:新围挡 右:老围挡(显示B1大润发,已于2023年底撤场)
不过,现场人气有点出乎意料,有比想象中多,集中在儿童玩乐、超市以及个别餐饮。(9月13日20点左右)
9月13日拍摄
5050从开业火爆到如今落寞,可以说是多因素构成。
首当其冲的是硬件设计的短板,尤其是地下室机械车位,“难停” 问题广受诟病,本为增加车位数量,缓解停车压力的设计,反倒成了客流 “劝退符”。
其次是商管招商资源、能力。初期5050靠海底捞等温州首店打响名气,但随着这类品牌在温州连锁扩张,特色优势逐渐消失。后续招商又以同质化品牌为主,难以吸引消费者重复消费。
用一句很现实的话,都开车出去了,为什么想不开,要去5050机械车位找虐,什么店是万象城没有?
久而久之,商户信心流失、优质品牌撤店,商场陷入 “客流减少、商户撤离、客流更少” 的恶性循环。
5050周边鹿城工业区的拆迁,直接导致大量人口流出,这部分曾是日常消费的重要群体。新住宅小区交付后,人口的导入需要时间,短期内难以填补客流空缺,多重压力下,商场人气流失愈发明显。
不过,5050并非没有 “翻盘” 的基础。其周边瓯越公馆、玉锦麟、桂语江南等交付小区。再往西,多个安置房项目也已建成或交付,整个片区的人口规模正逐步恢复。一路之隔的西部新城核心区,多个新项目正加速建设。
在温州西片,三桥以西一带,5050的商业规模仍处于 “独一档” 地位,区域内吃喝玩乐的需求始终存在,消费者也需要一个优质商场。
眼下,“三尚商管团队撤出” 引发广泛关注,原有签约商户的后续处理能否妥善解决,是关键前提。
而对 5050 来说,接下来的核心是吸引具备专业能力与丰富经验的新商管团队,找到合适的 “操盘手”,才有可能打破当前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