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630|回复: 1

四天连开四场会,温州只为这一件事

[复制链接]

13

主题

1

回帖

7

积分

嫩笋

积分
7
发表于 2020-9-25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造就一座城市的,不是精良的屋顶或坚固的城墙,也不是运河和船坞,而是善于利用机会的人们。
——古希腊诗人阿尔凯奥斯



抢人!
抢人才!
正当各地经济的钟摆从疫情中恢复,新一轮“抢人大战”激烈升级。人才价值彰显,也意味着城市竞争、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9月21日,国庆中秋来临之际,温州以“家”的名义邀请19位人才代表参加“才聚瓯越 共贺双节”高层次人才茶话会,共叙情谊、共话发展。
i2byZ2dQD02YjzmB.jpg
9月22日,温州召开高校毕业生“510计划”攻坚行动部署会,发动全市各地各单位力争用1年时间招引12万大学生。
L2k6cW2yclk4jc4H.jpg
9月24日,温州专程赴浙江大学召开“510计划”新闻发布会,由组织部长挂帅,带着市委市政府的“厚礼”上门招才。
同一天,还在浙大开了一场座谈会,温州与省内高校就业部门、学生代表共话合作。会上成立了42所高校人才工作联络站。
一连四场会议,从各类人才到引才单位,从温州到杭州,紧锣密鼓召开。同时,温州还邀请一大批人才作为“形象代言人”,以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创业之都欢迎您,来了就是一家人”。
所有动作,体现一个导向:重视人才!


其实,温州史称“东南邹鲁”,自古以来名人才子辈出。特别是近现代,涌现出苏步青、谷超豪、杨焕明、林海帆、叶公抒、滕锦光、南怀瑾、琦君、叶永烈等一大批名家大师,遍布在数学、科学、医学、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一代代杰出人才,正是造就温州文化自信的先锋。
近几年,瞿佳、戴金星、李校堃、吴让大、唐云(Bonino-Gabriel)、蒋胜男、胡如意、丁春明等温州本土培养的人才和海内外引入的精英,才聚瓯越,万木勃发。
IBEqO9aBlE69otlN.jpg
这样一座城市,如今接连发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人才”的呼声,不断拿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厚待人才”的动作,奋力创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成就人才”的机遇,为什么?
温州这一连串招才大动作的背后,有多重必然因素:
巩固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温州使命在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浙江省委把人才强省和创新强省作为首位战略。温州则明确要打造浙南闽北赣东人才高地,并提出“万亿GDP、千亿财政、千万人口、百万人才”的目标,其落脚点就在人才。
后疫情时代,引才机遇的新窗口已经敞开。今年虽受疫情冲击,但下半年经济已呈现“V”型反弹态势,市场对人才需求量非常大。“时势造人才”,各路人才施展才能、建功立业的创业机遇期已经到来。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群体的“稳就业”刚需,也给城市带来了招才引智的黄金期。
高水平助推创新型城市建设,需求迫切。如何在全省域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打造创新型城市,是今后一段时间温州必须回答好的重大课题。当前,温州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企业活力迸发,创新驱动之势不断增强……而一切创新力的源泉在于人,温州因深知而笃行。

正如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邬小撑所言,温州特地把招才引智的会“搬”到浙大,是回应“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需求,也是回应在建设“重要窗口”中温州怎么做,具有高站位。


人才兴则城市兴,人才强则城市强。温州靠吃“改革饭”、走“创新路”发展起来,温州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改革创新史。而改革创新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的。重视人才、理解人才、支持人才,对一座城市当前与长远有怎样的深远影响和战略意义,温州有切身的体会。

如今,温州展开攻势抢滩新一轮“人才大战”,怎样才能更胜一筹?
先说一个细节,令人动容:9月24日,在浙大举行的温州高校毕业生招引工作座谈会上,42所高校集体授牌高校人才工作联络站,温州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的领导们拿着牌匾,逐一走到高校就业部门负责人身边,送到他们手上。授牌时不忘恳切地说,“请把温州的好政策多宣传、为温州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Nb0bhLyZhhXrz1xX.jpg
从“领”牌到“送”牌,体现温州礼遇人才、优待人才的态度,也可见温州揽才、聚才的决心。
决心需要底气支撑。
论条件。当前温州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布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瓯江实验室等“一区一廊一会一室”。今年10月即将举办的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将落地“十百千”等系列成果(10个专家服务站、科创平台和100个人才项目、服务1000家企业)。创新平台提能造峰,项目落地在温州、团队组建在温州、成果转化在温州的态势日益明显。
论力度。近年来温州先后推出“人才新政40条”1.0版、2.0版,率全国之先出台“人才住房租售并举办法”,推出人才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开发上线“人才码”便捷办事……最近又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之需,重磅推出“510计划”,通过开拓10万个岗位、推出10项政策、安排10亿元奖补资金、开展10项人才活动,用1年左右时间,全市力争新招引12万名以上高校毕业生。
一系列动作,既拔升“塔尖”,也做大人才基本盘,为温州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持续打牢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根基。
连续两年,温州本科毕业生引进数同比增长60%以上,博士、硕士研究生来温连续创新高。创新人才正在集聚裂变,助力温州加快打造浙南闽北赣东人才高地。


眼下,各地“抢人大战”升级。温州有行动、有底气,也有不少考验。现实语境下,最重要的是:城市向人才“推销”自己时,能不能拿出差异化的新“卖点”。

所以,温州的比较优势是什么?
拥有100多万户市场主体、30多万家企业,民营经济底蕴深厚,民营企业群体庞大,处处弥漫着创业创新的奋斗气息;“两个健康”先行区金字招牌释放政策红利,“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等40多个全国性生产基地先后建成,营商环境排名跻身长三角27个城市第4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道靓丽的风景线,就是温州的独特之处。
“温州到浙大召开招才对接会,让我第一次如此详细地了解到温州的创业环境和人才政策。”浙大医学博士许如意说,这座“创业之城”的独特优势,将影响自己的就业考虑。期待在高校里看到温州更多政策宣传平台和引才渠道入驻,人才更了解温州,才会选择温州。
另一点格外重要的是:换位思考。只有站在人才角度做好引才工作,城市对人才才更有吸引力。
放在今年的特殊背景下,人才的就业观和就业需求在发生变化,此时温州该用好哪些“引力场”?最近四场密集的会议上,人才们在交流中传递出一些信号。
比如,哪个城市更重视医疗卫生健康产业发展,应对疫情的能力更强、效果更好,对人才创业就业有一定影响。而温州,医疗水平在地级市中名列前茅,生命健康产业朝气蓬勃,拥有一批国家级科创平台。如何充分释放“引力”,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肖健提了两个建议:在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中,加快完善交通配套、公共配套、服务配套等,擦亮这张科技创新金名片;在浙南科技城、温州高教园区等科创要素集聚的区域布局更多人才公寓,让外来人才更好地安居乐业。
又如,疫情后温籍高校毕业生留在家乡、回到家乡的意愿也更大。“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是愿意回家的。”浙大2017级本科生潘招祯说,希望家乡环境变得更美,经济发展更好,交通更加便捷,为人才打造更多平台,创造更多机会,这样才能在引才回温的同时,让每位人才有更好的舞台施展抱负和才华。
“高校学子在择业时,归属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宁波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学工部副部长蔡小飞说,“引才除了有好政策、好岗位、好待遇,更要有情感、有温度。”她建议,温州将引才的“关口”前移,推动更多的校企建立实习基地、开展科研合作,让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提前了解这座创业之城,建立起“择一城创业就选温州”的价值认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4-5-19 18:14 , Processed in 0.09943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