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130|回复: 0

我家有个“生态园”!温商返乡就业“当农民”

[复制链接]

8

主题

0

回帖

4

积分

嫩笋

积分
4
发表于 2020-8-20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KRapPpZ6XWazu3zG.jpg
7月,烈日高悬,乡间树梢上的蝉鸣声,异常密集而又响亮。文成县峃口镇渡渎村利南生态园,数十亩火龙果种植大棚整齐排列着。大棚内,倒垂的茎条上,结着诱人的果实。
“现在,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生态园看看。”郑小南眯着眼笑道。施肥、除虫、剪枝、摘果……这段时间,从凌晨5点到傍晚6点左右,他基本上都在生态园内忙活。
占地100多亩的瓜果蔬菜生态园,承载着郑小南和妻子刘碎芳五年多的心血。他们曾是五金个体户,半辈子没有和农作物种植打过交道。然而2015年,他拿起了锄头,远在意大利经商的刘碎芳也赶回来帮忙,一起当起了“返乡就业的农民”,一干就是五年多。
如今,生态园已初具规模,园内的农作物也从较单一品种实现多种经济作物共同培育。他们的家庭年收入也从当初的几万元,增长到数十万元,翻了几番。“这片生态园,让我们在小康路上越走越稳当。”郑小南夫妇感叹道。
IL53iClEELNIzGko.jpg


机缘巧合
返乡重新当农民
渡渎村位于文成县峃口镇西部地区,距离县城约6公里。村庄三面环山,出口处较为狭小,斗折蛇形的乡间小道穿村而过,巧妙地将农房和农田串联起来。两侧种植的水稻和蔬菜,给质朴的乡间生活点缀得静谧恬然。
小道的一头就连着利南生态园。
“快来尝一尝,这是刚摘下来的火龙果,特别香甜。”郑小南不停招呼前来参观的客人,豆粒大的汗水从他黝黑的脸颊滚落,他随手抹了几把,冲大家说道,“7月的太阳毒得很,快到阴凉处躲一躲。”刘碎芳在一旁打包着即将发往外地的火龙果和南瓜。
早年,郑小南当过兵,后来和妻子在瑞安做五金销售生意。“决定回来搞农业,都是机缘巧合。”郑小南说,2010年渡渎村村干部换届,他被选为村支书。几经思索,他决定关了五金店,回村里。“当时有人说我傻,都说回到山里‘肚子都兜不住’,但我觉得这份乡土情结是难以割舍的。”
在村“两委”工作的几年时间里,他积极帮助村民推销农产品,通过微信朋友圈等途径,帮助村民扩大销售实现增收。“既然这样喜欢卖农产品,为什么不自己种种看?”面对邻里乡亲的询问,郑小南逐渐萌生创办生态园的想法。
说干就干,军旅生活的经验,让郑小南养成做事果断的品质。2015年,在排摸村里荒芜已久的土地,并征得有关村民同意后,他办理了土地流转手续,同时创办文成县利南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启了新的“农场”生活。
GgLN11tAQg1AUi1I.jpg


扔掉“摩丝”
他天天待生态园“伺候”火龙果
“火龙果产期长而且产量高,可以大幅创造经济效益。”郑小南夫妇把火龙果作为生态园第一批种植的农作物,“当时扦插育苗用的茎条是在瑞安一个朋友介绍下买的,是台湾大红火龙果品种,果子个头不大,但营养十分丰富。”
但2016年9月,“鲇鱼”等多个台风肆虐,给温州尤其是局部山区造成重创,当时的暴雨刷新了文成历史纪录,强降水也让当地农户损失惨重。
“几乎整宿没睡,整颗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一直惦记着基地的情况。”回忆受灾时的情形,刘碎芳依然心有余悸。当年台风来袭,暴雨夹杂着泥土倾泻而下,整个基地陷入一片“汪洋”之中。“当时的水深差不多到胸口这个位置,直接冲毁的大棚就有四五个。由于火龙果属于热带水果,经过浸泡基本上也就废了,一出太阳,就全部死了。”
尽管首战受挫,郑小南夫妇仍在大胆尝试。在县镇两级的帮扶下,基地重新搭起大棚,并对大棚底部进行加固提升,同时新建防洪强排系统,以增强生态园的抗灾害和生产能力。
“受灾时的心情,就像一盆冰水从头淋到脚。”郑小南坦言,农业投资受天气影响较大,见效也慢,但既然选择搞农业生态园,就必须吃得起苦,承受得住压力。
风雨过后,郑小南夫妇铆足了劲,天天待在生态园里同火龙果打交道,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剪枝、如何除虫防治、如何人工授粉等等,都亲力亲为。由于长时间在烈日下工作,他们被晒得黝黑。刘碎芬打趣道:“换以前,他还会整理下着装,打个摩丝,抓抓头发定个型。现在根本看不到了,天天‘蓬头垢面’,套上衣服就往基地钻。”
lC8UC2jIj82n025K.jpg


夫妻同心
她放弃意大利服装生意回家帮忙
谈及家庭时,眼前的汉子流露出似水的柔情。“如果没有她的支持,我是不可能一直坚持做这份工作的,也根本做不到现在的规模。”郑小南望向了妻子。
2010年,郑小南回到渡渎村当了村支书。同年,刘碎芳随同亲戚远赴意大利开始接触服装生意。
乡村工作期满后,郑小南下决心在家乡创办生态园,并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刘碎芳。当时很多亲戚朋友不理解,但妻子很支持他。
“现在大家观念都变了,搞农活不再只是填饱肚子的事,而是条能创收致富的路子。”刘碎芳说,2015年郑小南把创办生态园的想法告诉她时,她没有过多犹豫便决定回来,“在外面待久了,才会明白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当初出去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现在家乡有好的项目,何必再跑出去?没有什么比一家人在一起努力更重要的了。”
现在,除了育苗、授粉期间,整个生态园基本上都是郑小南夫妇在忙活。郑小南忙着营销、接收订单,刘碎芳负责采摘、打包发货。
“对于这个生态园,她比我付出得更多。”说起刘碎芳,郑小南显得有些愧疚,妻子负责的采摘和打包发货工作量相对较大,“我很感动,她没有因此埋怨我,反而为家庭和基地投入更多的精力。”
但在刘碎芳眼里,郑小南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和农场主。“一个家,肯定是需要两个人一起努力的。他朋友多、交际面广,适合弄营销,其实做接单搞销售更伤脑筋,采摘打包虽然是体力活,相对简单很多,而且他也常会帮我一起做。”


授人以渔
带动村民投身“精品种植”
在郑小南夫妇的精心照料下,利南生态园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流转过来的土地面积也越来越多,园内的农作物品种也从单一的火龙果种植,发展到南瓜、山药、毛芋、葡萄等多经济作物种植共同发展。去年,整个生态园毛利就有100多万元。
如今,郑小南一家早已实现小康。郑小南说:“以前的日子苦,能发展到今天着实不容易。现在自己富裕了,要带着乡亲们一起奔小康。”
对于带动乡亲增收奔小康,郑小南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他始终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会给村里其他农户提供优良品种,并传授技术和经验,让村民通过劳动增收。
“现在人们对农户自家种的瓜果蔬菜都很认可,销量有保障。眼下最重要的是紧跟市场走,通过‘精品种植’提高产值。”郑小南指着架子上的“拉飞”南瓜说,这是在省农科院特派专家指导下,对意大利南瓜品种提纯得到的,挂的果口感粉粉糯糯,可以卖到6元/500克,是普通品种的2倍。“挂上面的南瓜是打算留下来做种子的,然后发给有需要的村民来扩大种植量。”
值得高兴的是,此前渡渎村交通不便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善。新的青文泰公路正处于规划设计中,这也给渡渎村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接下来,我们还想规划拓展、采摘、养殖等项目,把利南生态园发展成为一体化的大型农业园。”面对未来,郑小南夫妇满是憧憬,“很满足现在的生活,同时也相信守住这片农庄,会让我们在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稳当。”


记者手记
稳稳当当奔小康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关于什么是小康生活,每个人的认定标准不尽相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文成县峃口镇渡渎村大多数村民对小康社会的理解都很朴实:有稳定的收入、有安居之所,还有踮起脚就可以抓住的未来。

那么,农村的小康生活怎么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给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生态园种植户郑小南多次提及省农科院特派员以及乡镇领导给他的帮助。相关工作人员不仅为他们积极争取政策补贴,还提供技术经验支持,其中“拉飞”南瓜品种的提纯、种植,就让郑小南在南瓜销售上实现翻番,这也给生态园后续的“精品种植”打开思路。
有技术特派员和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撑腰,郑小南这样的种植户在脱贫致富的大路上,会越走越顺畅,越走越稳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4-5-16 03:47 , Processed in 0.09522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