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489|回复: 1

清朝总兵盔甲长啥样?这套武服“告诉”你答案

[复制链接]

7

主题

0

回帖

4

积分

嫩笋

积分
4
发表于 2020-8-17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wJmE0gJib9GDsDiq.jpg
织金绣蟒铠甲
  温州网讯 清朝总兵的盔甲长什么样?它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正在温州博物馆历史厅展出的一套清朝总兵盔甲“告诉”你答案。
  本期《温州宝藏》,讲述这套盔甲的来历和它的主人。另外,也带你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盔甲到底有多重?
  前世传说极为珍贵用料考究设计巧妙
  在温州博物馆历史厅展出的这套清朝总兵盔甲,有着近170年的历史。
  盔甲由盔帽和铠甲两部分组成。盔帽呈“U”字形,通体铜质,口径21厘米,深14.5厘米。前后有直梁;连缘前后贴铜鎏金镂孔双蟒饰;前额上方有一外突的“遮眉”,其正中嵌一红宝石;左右两侧贴铜鎏金镂空凤纹耳翅。盔顶铜鎏金,高16厘米,由几个状似酒盅和一个状似圆球相叠而成,上小下大,左右作两个小铜管,可插入翎毛,下端呈覆盘状,称为“盔盘”,周边下沿饰獭尾数束;顶端是一枚红珊瑚。盔帽下方有护领、护颈和护耳,表层均用金黄色纶金线绣织。
  铠甲由甲衣和围裳组成,色泽金黄,用绸、绵、缎等材料制成。分四层:内层为浅蓝色绸;中间二层,分别为粗白布和棉质纸或棉絮;外层以蓝缎为地,绣以金黄色纶金线。铠甲通体遍饰铜质鎏金泡钉,组成菱形图案,颇似鱼鳞。
  其中,甲衣长75厘米,胸围150厘米,袖长66厘米,马蹄袖口,圆领,对开襟。胸、背部用彩色线各绣一组双蟒图案,正中为一金属圆形护心镜。护心镜下部佩一块呈梯形的护腹(也称“前裆”)。两肩上各佩一块护肩,长45厘米、宽40厘米。护肩上部贴铜鎏金蟒7条,下部贴铜鎏金蟒3条、鲤鱼2条,中央用彩线各绣一蟒头。
  温州博物馆研究员伍显军说,综观该套盔甲,用料考究、设计巧妙、工艺精致,在清代遗留至今的武服之中是较为少见的,因此极为珍贵。如果考虑到其重量和尺寸,穿戴该套盔甲的人一定是一位高大魁梧的武将。
  盔甲主人
  抗英名将林正阳
  那么,这套总兵盔甲的主人是谁呢?伍显军介绍,他便是清朝抗英名将林正阳。
  伍显军介绍,据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的《玉环厅志》记载,林正阳(1800―1858年),谱名启泰,字振运,号昼堂,浙江玉环厅西青街(今属台州玉环市)人。他从小胸怀大志,爱好骑马试剑,膂力过人,曾以贩鱼担鲜为生,清朝道光初年投军。曾任定海营把总、千总,道光十五年(1835年)大阅兵,因武艺超群,被提拔为署理定海右营守备。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七月,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大举进攻浙江舟山的定海,当时清朝守军仅有一门明朝万历年间造的铜炮。定海镇总兵张朝发和知县姚怀祥率部抗击,身为署理右营守备的林正阳,率部据守在海边东岳宫山的前沿阵地。但结果,定海还是一度沦陷。收复后,林正阳根据地形建议构筑可以保障进退自如的土城,得到定海总兵葛云飞的赞同,林正阳还率先捐出薪俸来筑城。次年9月,英军再次大举进攻定海,林正阳随葛云飞及来援的处州总兵郑国鸿、安徽寿春总兵王锡朋,率军4000余人奋勇还击,血战六昼夜,但因敌我兵力和武器装备的悬殊,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史称“定海三总兵”)均壮烈殉国,林正阳也身受重伤,定海再度沦陷。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林正阳与郑宗凯总兵一道收复定海厅城,朝廷按功升任他为黄岩镇标右营守备、标中营游击。后来,他历任玉环营参将、瑞安营副将、乍浦营副将。
  咸丰七年(1857年),林正阳升任黄岩镇标营总兵,封武显将军(正二品)。咸丰八年(1858年),林正阳在任上逝世,葬于玉环县珠港镇陈屿办事处福山桥头村(今属台州玉环市)。1986年,林正阳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生故事
  遗存文物
  从后裔处征集到
  那么,这套盔甲又是如何来到温州博物馆的呢?
  玉环市,浙江省直辖,台州市代管。夏、商、西周及春秋时代属瓯越地。雍正六年(1728),设玉环厅为温州分府,政务直隶省。1912年,改厅为县,属温处道(1914年6月改为瓯海道)。1959年4月,玉环县建制撤销,1962年4月,玉环县建制恢复(不含洞头县地),属台州辖区。2017年4月撤县建市。
  1956年11月,温州区(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从林正阳的后裔处征集到一批遗存文物,包括这套盔甲和正在一起展览的箭囊、弓袋,以及御赐林正阳及其亲属的9件敕命、诰命。箭囊、弓袋,与金黄色的盔甲应属配套武将装备,同样做工精致。
  温州博物馆原副馆长徐定水曾在1993年撰写了《林正阳遗存文物介绍――盔甲、箭囊及御赐诰命》一文,详细描述了这批文物的名称、形状、质地、纹饰、色泽以及制作工艺,尤其在翻译咸丰二年三月初八御赐林正阳及其妻室张氏、用汉满两种文字并写的诰命书上花了不少心血。他用白话文将其中深奥难懂的遣词造句诠释翻译得一清二楚,使普通人看了都能明白易懂。2011年温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整理出版《徐定水文集》,也收录了这篇文章。
  盔甲重量
  宋朝的盔甲最重
  在古代,士兵身上的盔甲究竟有多重?伍显军表示,从目前的相关研究看,以重量而言,中国宋代的步兵甲应该是史上最重的铠甲了。宋朝因为战马不足,所以对步兵的装备尤为看重。
  2013年,陕西考古学家通过对宝鸡石鼓山墓地出土文物的清理和研究,发现了现存时代最早的青铜护甲(距今约3000年前),表明青铜时代的将军们不仅有青铜甲护腿,还应有青铜护胸等。
  根据宋绍兴四年(1134年)的规定,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总重量达29公斤,同时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是重量会进一步上升。为此,皇帝亲自赐命,规定步兵铠甲以29.8公斤为限。此后,又把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35公斤;由于弓箭手经常卷入近战格斗,其铠甲定为28~33公斤;而弩射手的铠甲定为22~27公斤。
  “说完重的,当然有轻的。”伍显军介绍,在清代,轻甲得到了发扬光大,在清朝最多的便是棉甲,也称为铁叶甲,是指在坚厚的棉或布料上镶嵌铁片,棉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轻便防寒的功效,适用于在北方作战。
  那么,总兵在清朝是个多大的官?伍显军表示,说得通俗一点,总兵之上有提督,实际上,总兵在清朝的确是很大的官,正二品。按编制,整个大清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八十多个总兵,统领着六十多万常备军。
  

5

主题

4073

回帖

2039

积分

元老

积分
2039
发表于 2020-8-17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穿着几十公斤还能打仗,体力真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4-5-2 13:12 , Processed in 0.048002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