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915|回复: 0

温州七都人的7年“学区房”之梦,何时才能实现?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回帖

1

积分

嫩笋

积分
1
发表于 2020-7-8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PAuG5679aut9566T.jpg


近日,有不少市民拨打新闻热线反映,七都在今年四月就进行了建设小学、实验中学七都分校的奠基仪式,但是到现在都不见有动工的迹象。


其中有不少市民,就是冲着这两个学校,才来七都这买房定居。而如今孩子都快到了入学的年纪了,学校仍然不见踪影。他们对此是忧心忡忡。


然而在了解之后,我们发现,其实七都的学校问题,并不是最近才有的,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历史遗留问题”


早在七年之前,七都有关部门就放出了风声,那时候就已经吸引了一批爱子心切的市区居民迁入七都,就为了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但之后的发展却是一波三折,因为高压电缆、规划调整等各种问题,学校工程的进度是一拖再拖,似乎永远都只是“在路上”。而四月份的奠基仪式,其实已经算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了……


对此,我认为相关部门是有必要严肃对待、处理这件事了。



01


首先,这可能会关系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公信力。有不少的居民,就是在相关部门发布了建学校的通告后,才决定转入七都定居。而七都的房价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是一涨再涨,看不见顶峰。


然而房价是涨了,人口也是源源不断地涌入了,而之前的承诺却是根本没有要兑现的迹象。这很难不让人产生被欺骗了的感觉。像一名市民所抱怨的:“既然如此,我搬到七都来还有什么意义?”


想必这也是绝大部分迁移者们的心声,在他们眼里,无疑自己是被一张“空头支票”给骗来了。



然而这种“空头支票”其实并不是那么好开的,付出的代价将是,有关部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因此,有关部门在建立七都那两座学校时,其实也是在重新建立自己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而这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



02


其次,七都长久以来,都存在着优质教育资源空白的问题,优质的义务教育资源十分紧缺。这也是七都人民一直以来的一块心头病。所谓“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是民生之基,主导着未来的方向。


近年来,鹿城区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组织施行了“大美鹿城,教育先行”的三年计划。七都的这两所学校作为该计划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民心工程之一,对于鹿城,乃至整个温州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这也是温州走好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关键一步,象征上的意义同样重大。



03


再次,就是政府部门的效率问题了。温州市政府曾经多次进行了提高行政效率的改革。


这次七都的学校问题,正是对其改革成果的一次检验。但就目前来看,交出的答卷实在很难令人满意。


“在制定了工程计划之后,为何这个工程是一拖再拖?”
这是许多七都人发自内心的疑问。开始给出的解释是高压电缆入地工程需要时间。但在高压电缆入地之后,依旧长时间未能见到开工的影子。好不容易盼到今年4月份,调整规划完成,却又要进行长达半年的审批。


前前后后加起来就是长达7年的时间,一些开始就搬进来的住户孩子估计都要毕业了,“学校”依旧只存在于宣传的口号上。这个速度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那么,这其中是否有可以加快的步骤?答案是有的。


像市人大代表林炼所说的,开辟出一条“绿色通道”,让代建单位先行入场施工,至于手续可以之后再补齐,以图能赶上耽误的工期。这就不失为一个良策。


作为七都人民期盼已久的民生工程,关系到温州教育事业的大计,它是值得这样特殊“对待”的。



04


最后,这次七都学校问题,其实是有点类似当时文昌路(温州大道-瓯海大道)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开始说是封道施工6个月,但之后却是食言了,一拖再拖,甚至到后面干脆就没了具体的时间表,引起了市民广泛的不满。而面对市民的质疑,有关部门却依旧统一着口径,打着官腔,始终给不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复。最终还是在舆情发酵之后,才终于竣工,全线通车。


要知道,舆情从来就不是解决问题的良药,而如今却在各个重要的民生工程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可谓不讽刺。


如果每一次都是靠舆情发酵,来倒逼工程的进度,完成指标。对相关部门来说,事实上他是做了件好事,但最后却反而落了个吃力不讨好的下场。老百姓大多也只会记得之前漫长的守候和等待。


而这种情况本来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本质上,这是双方沟通不顺畅所造成的。主体的责任人在工程长时间没有动工的情况下,没有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回应老百姓的关切,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于是才造成了这种尴尬的局面。


此外,还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注意。这次七都的两所学校,在这种“舆情倒逼”之下,相关人员想必也是心急如焚,火急火燎地投入工作之中,想尽早能有个结果。


而学校作为孩子以后长期生活的场所,对建筑质量的要求是十分高的,容不得一点的差错。


这种“舆情倒逼”下赶工出来的产物,能否达到这个标准呢?所谓“忙则多措”,会不会有偷工减料,应付了事的情况?


这也是需要警惕的一点,只要是事关孩子的安全问题,再怎么谨慎也不为过。


总之,这次的七都学校事件,正好是再次敲响了警钟。如何化被动为主动,树立起一个办事高效有力的形象,有关部门是任重而道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4-5-20 03:16 , Processed in 0.09262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