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934|回复: 0

古戏台以谁为模板打造?华盖山脚古城墙从何处来? 初露真容的公园路幕后藏着不少故事

[复制链接]

4

主题

-1

回帖

1

积分

嫩笋

积分
1
发表于 2020-1-22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漫步公园路,可以细细品味“公园路十景”——报史钩沉、城南旧事、东瓯古邑、古戏台、华盖山、老门台、儒英咸集等。
这580米的范围内,其实蕴藏着许多值得细细道来的幕后故事。
仿制古戏台呈现“余音绕梁”
古戏台是公园路十景中的“点睛之笔”。位于名城广场东面的古戏台,该古戏台是工人们前后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设计、建造出来的。
据施工单位的负责人介绍,该古戏台是按照蒲州街的玄坛庙戏台仿制的,“温州戏台和外地还是有所不同,有着自己的特色,按照流派来说,是木作的闽派永嘉系。”
RB2h6BZd57einf52.jpg
用我市文保专家黄培量的话说,玄坛庙戏台,歇山顶(注:即歇山式屋顶,是两坡顶加周围廊形成的屋顶式样),八角攒尖式叠拱藻井,雕饰精致华丽,为我市现存戏台之冠。公园路的古戏台顶部和玄坛庙戏台一样,也是藻井结构。
资料显示,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的顶棚形式,向上凹进呈穹隆状,等级较高,多见于宫廷建筑和大型寺庙建筑中。而南方民间戏台中亦经常采用藻井的形式,一般设在戏台明间(演出区)的正中央顶棚处,装饰华丽,雕饰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于“藻井”还有一个说法:当演员在台上演唱时,藻井四壁会形成共鸣,出现余音绕梁的音响效果。
古戏台的施工方介绍,该戏台用的木料是菠萝格,这种木材耐用,防腐性能好,可以让古戏台更持久保存。戏台的瓦叫筒瓦,从全国各地搜集过来的。
为什么在这个地方设置古戏台呢?据说,历史上的永嘉县城隍庙就在如今的温州大酒店西北侧。
老戏台斜对面是一座200多岁的清代古门台。这座门台高约5.5米,重约15吨,从瓯海区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原汁原味打包“搬家”到公园路,花了1周时间。
修补古城墙看见“岁月痕迹”
温州古城具有“山水斗城”格局,其中斗城东面城墙跨海坛山、华盖山、积谷山建筑。1927年至1939年被陆续拆毁,仅保留华盖山两段城墙。华盖山,因山体形态像古代帝王出行时所乘坐的车辇上的伞盖,故得名。
这次公园路改造,华盖山的山脚彻底“打开”。最引人注目的是,山脚多了一堵城墙。
Rs0UUp7wOIW7K07Z.jpg
该城墙约3米高,新造的城墙从华盖山古城墙遗迹开始,按照古城墙的历史线路,新造了一段城墙,并延伸至华盖山下(公园路上)。今后,市民可以从华盖山脚走上城墙,一览周边胜景,也可以从华盖山沿城墙走到公园路。记者从施工方了解到,这段城墙的墙砖也是来自全国各地,取自各地拆后的一些老建筑,墙砖上可以看到“岁月的痕迹”。
值得注意的是,在墙体建设的时候,下半部分是石头,中间是墙砖,上面有一部分也是石头。这样做是因为城墙历经岁月,必然会经过维修,那么墙体材料的穿插使用,能给人一种经历“修补”的历史感。
改造公园路再现“题中之意”
如果大家从禅街、五马街,跨过解放街,一路走到公园路,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文化味越发浓郁。记者从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服务中心了解到,这样营造是有原因的。
当年郭璞为白鹿城布局的东庙、西居、南市、北埠、中衙门,公园路是东庙之所在,其圈定的“北斗九山”这里有两座,二十八宿井有五口在此,北宋三十六坊有四坊在此。这里有古时最高学府孔庙、温州规模最大最早的佛教修学道场开元寺、弘一法师驻锡12年的庆福寺,还有古城墙、中山桥、东山书院、飞霞洞、池上楼等等,可谓文化积淀深厚。
再现公园路昔日曾为温州教育文化交流中心,也就成为公园路改造的题中之意。
行走在公园路,我们既能看到清代民居,也能看到民国建筑,远处还有当代的钢筋水泥。历史在这样一种对比和变换当中,似乎凝固了下来。在这里,不会有“仿古一条街”的千篇一律和整齐划一,由于公园路十景的打造,恰恰给人移步换景的惊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4-6-1 15:24 , Processed in 0.041289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