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9日,《浙江日报》刊文《三千家风故事 浸润瓯越城乡》,一起来看详细报道↓
日前,在瓯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温州鼓词艺人吴炳汝一曲乡音悠扬,将温籍台胞何纪豪的慈善故事娓娓道来——作为著名慈善家何朝育之子,16年来,他推动成立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已经累计帮助2700多名唇腭裂儿童“绽放微笑”。
何纪豪的善行义举,正是“瓯越·好家风”的生动写照。国庆中秋“双节”,一场场“行走的宣讲”在温州各地展开。宣讲员们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热门景区、历史古街,用乡音俚语、鲜活故事,将好家风的种子播撒进千家万户。作为今年6月启动的“瓯越·好家风故事汇”系列活动重要组成部分,这场家风传承的文明实践,正在瓯越大地深深扎根。
温州家风文化底蕴深厚。截至目前,全市已有6000多户家庭获评文明家庭,一大批“最美家庭”和“凡人微光”不断涌现。对正处于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冲刺“双万”城市关键时期的温州而言,好家风不仅是文化传承,更是提升城市软实力、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基石。
如何让好家风焕发时代光彩?温州创新实施“十百千万”工程:计划通过一年时间,开展十大家庭文明建设主题行动,打造百个家风家训优秀基地,征集千个家庭文明建设好故事,组织万场家庭文明实践活动,惠及百万群众。活动开展三个多月来,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近3000个鲜活的家风故事在城乡竞相绽放。
这里有永不褪色的精神传承:面对呼啸而来的列车,平民英雄李学生奋不顾身救下孩童,自己的生命却永远定格于壮烈一刻;这里有时刻更新的家风图景:温州94岁老人任玉凤的5个子女定居法国,7年来开启跨越重洋的亲情接力,轮流回国陪伴母亲,这场“空中轮班”从未间断。
为推动好家风浸润人心,温州构建起“干部带头传、好人领衔讲、全民共参与”的立体传播矩阵。家风课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温州市委党校将家庭文明建设纳入年度教学计划;“全国文明家庭”“浙江好人”等先进典型走进校园、社区开展巡讲。
“线上+线下”双轮驱动,自上而下推动“群众讲、群众评、群众传”蔚然成风。遍布全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礼堂成为家风宣讲点,每月开展家风主题活动1600余场;“德润云学院”“幸福e家”云课堂等平台持续推送家风故事,覆盖超200万人次。
让传统家风文化触达年轻群体,是家风建设焕发新活力的关键。温州近日出台《深化“瓯越·好家风”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工作规划》,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比如,鼓励文艺工作者将家风故事改编为鼓词、小品等文艺作品;培育“网红家风宣讲员”,以脱口秀等形式面向年轻人传播;依托“南戏故里”文化资源,通过影视、戏剧等再现古今优良家风;推出15条家风主题研学线路,推动家风教育进社区、进校园。
从一个个家庭的感人故事,到一座城市的自觉行动,温州正以扎实的创新实践,让好家风如春风化雨,滋养城市文明,为加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有益的地方样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