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立 摄
鹿城融媒供图
在瓯江畔,一条保畅道路,两道围挡,隔开了两个工地。左侧,是曾经的望江路下穿线路,如今已变身为朔门古港遗址保护区;右侧,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工地,随着变更后的下穿工程有序推进,一条连着历史与未来的路正在徐徐铺展。
向北“挪”了50米
下穿隧道变“短”了
9月8日下午3时,记者来到望江路下穿工程(变更方案)项目施工现场。烈日余晖下,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钢栈桥如长虹卧波,横跨江面。工人们正紧张作业,操作桩机将一根根桩基稳稳打入江底,激起层层水花,现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建设景象。
时隔4年,再次站在施工现场,脚下的“路”却“转了向”。项目建设单位有关负责人金仲远感慨道。
2021年,为缓解城区交通拥堵,温州启动了望江路下穿通道建设。结果一铲子下去,施工队走了,考古队来了,这里发掘出了震惊世人的朔门古港遗址,工程建设随即按下“暂停键”,道路走向的调整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经过一年多的多方论证与方案优化,新的建设方案最终确定:原线路整体向北平移约50米,主动避让核心遗址区。
调整后的望江路下穿工程在长度上有所“瘦身”:道路全长约989米,较原方案缩短81米;地下段总长620米,其中暗埋段(顶部覆土)由原设计缩减至345米,敞开段为275米。尽管隧道变“短”,但主隧道宽度仍保持20.2米,双向四车道布局不变,交通通行能力不受影响。
“此次方案的调整是多方考量的结果。既是为历史让路,也是为未来铺路。”项目建设单位有关负责人介绍,新方案曾考虑在江面“搭桥”以绕开遗址,但为保持江心屿与古港区域的整体风貌协调,最终决定在原有江岸线范围内优化下穿线路。
要修路还要“筑堤”
在遗址和瓯江“缝隙”里施工
新路线向北平移50米,从原定路径“走”上了原有的防洪堤区域,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新的挑战。
根据新规划,望江路下穿隧道整体北移,这意味着施工团队必须在朔门古港遗址与瓯江之间狭小的空间内“螺蛳壳里做道场”,在不扰动文物遗存的前提下,拆除原宽30多米的望江公园观景平台,为隧道结构腾出空间。
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施工团队不仅要“修路”,还肩负起“筑堤”的活儿。“我们要在防洪堤红线范围内,做一场精密的‘手术’。”金仲远介绍,“将现有防浪墙抬高,按照两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重新设计建设。”此举不仅保障了隧道施工所需空间,更同步提升了区域防洪能力,实现交通功能与城市安全的协同优化。
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筑堤、修路、考古三者无法同步推进。金仲远将整个工程划分为三个关键阶段:水利施工、考古勘探、隧道主体施工。由于作业空间高度重叠、安全要求严格,三者必须按“先水利、再考古、后隧道”的顺序依次实施,无法并行作业。这一工序限制增加了建设周期,项目难以短期完工。
水利施工阶段是首个需要攻克的“难关”。其中最具技术难度的,是新老防洪堤桩基如何“避让不撞车”。由于原望江公园平台下方分布着大量老旧桩基,若处理不当,极易影响新桩施工进度与结构安全。
为此,在前期准备阶段,代建单位组织测绘单位,利用退潮时间对原有堤坝桩基进行了全面探测,按照“能避则避、必须时再破除”的原则,科学规划新桩位置。
项目建设单位有关负责人介绍,在避让老桩的基础上,整个工程还需打设1000余根新桩基,面对复杂的江底地质条件——尤其是厚达数米的沙土层及水下障碍物,施工难度极大。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水利阶段桩基施工590根,占水利施工阶段桩基总数的40%。
与此同时,因线路北移后更贴近江岸,原安澜码头遗留的西侧趸船码头不得不为工程建设让道。经数月攻坚,该码头已于2025年5月顺利完成迁移,为后续主体施工扫清了障碍。
610米钢栈桥完成合龙
打通施工动脉
9月8日,当记者站上施工现场高处俯瞰时,610米长的施工钢栈桥已实现合龙,如一条“钢铁走廊”栖息在瓯江畔。
作为施工期间的关键临时通道,这座钢栈桥承担着材料运输、机械设备调度及施工人员通行的核心任务,堪称整个工程的“生命线”。
“自复工以来,我们接连攻克多个关键节点。”金仲远介绍,7月20日,长约600米的原望江观景平台拆除工作顺利完成;8月31日,全长610米的钢栈桥实现精准合龙。
钢栈桥的贯通,标志着项目前期关键节点圆满完成,施工通道全面打通,为后续作业提供了坚实保障。接下来,工程将全面转入桩基施工阶段,并同步推进部分结构施工,建设节奏进一步加快。
“这标志着项目正式迈入实质性主体施工阶段。”金仲远表示,随着作业面全面铺开,施工组织效率将显著提升,为整体工期的有序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明年完成水利施工
预计2029年道路通车
在各项要素顺利推进的情况下,水利施工部分预计明年可完成,接下来,就是考古勘探环节。项目有关负责人表示,考古勘探将在施工区域实现无水条件后开展,届时,文保单位将组织专业考古团队,对遗址区域进行全面勘探,具体的考古勘探方案由考古单位论证明确,整个过程预计需要半年时间。“在考古勘探期间,施工团队将积极配合考古工作,根据勘探结果及时调整作业计划,确保文化遗产保护与工程建设‘两不误’。”金仲远说。
考古勘探完成后,项目将进入最关键的隧道施工阶段。根据目前的工期计划,整个望江路下穿工程(变更方案)预计可在2029年经相关部门联合竣工验收后,开发通车。
考古勘探完成后,项目将转入最关键的隧道施工阶段。根据目前的工期规划,整个望江路下穿工程预计在2029年全面完工并通车。
届时,这条北移50米的下穿隧道,不仅将缓解温州城区的交通压力,更将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纽带——一侧是见证千年海上贸易繁华的朔门古港遗址,一侧是承载现代城市发展活力的交通动脉。古今交融的画面,将在瓯江畔徐徐展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