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先生因电击后从高处坠落,导致心脏停跳将近2小时,这种情况通常存活率极低,但市中心医院医生把他从死亡线上奇迹般“拉”了回来。
王先生今年41岁,上班时发现室内空调故障,他站上桌子去检查故障,没想到意外触电瞬间意识丧失,从桌上掉下后脑着地。同事发现后紧急联系120,并在120指导下开展心肺复苏,120进行转运途中继续心肺复苏,将王先生送至温州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入院时,王先生已经没有了心跳,脑脊液耳漏,急诊团队迅速开展急救,“黄金时间”内搭建了生命支持平台。
温州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汪晓波告诉记者,“送到医院的时候,王先生的心脏已经停跳超过半小时,我们的医护人员也一直为其进行胸外按压,但心脏一直没有复跳。后续尽管经历了数次除颤和药物使用,他的心脏依旧无自主跳动,自主循环难以建立,常规复苏手段已濒临极限。这个时候王先生的心脏已经停跳将近1小时,于是我们和家属沟通后果断选择上ECMO建立体外循环,争取最后一线机会。”ECMO上机后不久,王先生的心脏成功复跳,并开始出现肢体反应,这个时候,距离心脏停跳已经过去将近 2 个小时,随后,他被快速转入重症监护治疗。
经过ICU 5个小时的严密监测,医护人员发现王先生的双侧瞳孔出现异常,提示出现脑疝,当即携设备急查头颅CT明确病情,证实其颅内出血。“当时王先生的颅脑硬膜下血肿十分严重,出血量大,累及额颞枕顶叶,中线移位明显,颅内还有脑挫裂伤。必须要马上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而ECMO患者在运行过程中,抗凝和出血的管理本就是难题,还要再做一场这样难度高、出血量难以控制的颅脑手术,简直是难上加难。”汪晓波表示,对于王先生来说,开颅风险极高,但不开肯定是死路一条。
得到家属同意后,该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陈茂华团队接力,在ECMO支持下紧急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在监护期间,王先生先后经历了脑水肿、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不全等一道道难关,最终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出院。家属紧握医护人员的双手哽咽:“谢谢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分秒争夺,这么快的速度进行抢救,多亏了你们,才能让他重获新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