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查看: 10235|回复: 0

温州中学原校长去世!

[复制链接]

1

主题

4

回帖

3

积分

嫩笋

积分
3
发表于 2025-8-27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教师的情怀与荣耀》

追忆张鹤熊先生

张鹤熊(1936-2025),男,温州城区人,中共党员,浙江省特级教师,曾历任文成中学、温州中学、新世纪学校、越秀学校、安阳高中等学校校长。从教48年,为发展温州人民教育事业作出了不懈努力。

1

在社会中变迁

张鹤熊先生于1936年5月出生,温州城区人,在抗日救亡和新旧社会交替时期度过童年。在温州第三次沦陷时,曾跟随母亲逃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凄惨经历。他在丽水二姑家寄养时开始上学,抗战胜利后回温州继续上学。他喜欢读书,知晓百姓冷暖,向往新社会新生活,具有独立人格。

2

问学路上立志从教

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在温州中学上初中,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痛恨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立志今后从事人民教育事业。

1952年春,他初中毕业后考上温州师范学校。1955年春,分配到温州市府学巷小学任教语文,担任班主任。1956年2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被评为五马区小教先进工作者,赴杭州参加浙江省先进表彰大会。1956年9月,经温州市文教局批准,考上杭州大学四年制本科中文专业。上大学期间,他曾休学回家一年,在温州三中代课,任教初一语文,担任班主任。

image.jpg

从初中到大学,金嵘轩、李元勋、项瑞钊、徐步奎、张兆庆、王伯敏、项启中、陈垂平、金作镐、何振棠、徐朔方、洪坦、盛静霞、陆维剑、夏承焘、蒋礼鸿、任铭善、蒋祖怡、孙席珍、马骅等一众名师的“尊重知识”“关爱学生”“以身作则”“谆谆善诱”“因材施教”等感人故事,成为他以后从教路上的明灯。他延伸课堂教学内容,系统钻研先秦文化和哲学等经典专著,大量阅读外国文学和现代文学,领略中外文化的博大精深,精神境界有了质的提升,为终身从事人民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专业思想和坚实的专业功底。他在小学初中初次直面学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铺就了人民教师应有的“敬业、爱生、奉献”的师德底色,形成了语文老师必备的声情并茂的课堂教学本色。

3

坚守人民教师的责任担当

1961年8月大学毕业时,他感受到山区最缺教师,愉快地服从组织改派(原分配温州中学),来到文成中学任教高中语文,担任班主任。他还应学校要求,把未婚妻林天真先生(上海某中学高中语文老师)也调入该校任教初中语文。他们夫妻俩为办好文成中学,携手共度23年半的艰辛历程。他虽曾遭受过极“左”思潮的冲击,但却坚守住实事求是和清白人生的道德底线,坚守教师责任担当,深得老校长、教育界老前辈刘曼珊先生的重视和重用。

1977年11月,为了办好文成中学,68岁高龄的刘曼珊先生拒绝回北京安度晚年,复出再次任职校长,恳请张鹤熊先生协助她工作。从此开始,他历任文成中学教导处副主任、教导处主任、副校长等职。1983年刘老先生离休后,他任代校长、校长。在行政工作期间,任教高中语文主课从不间断。他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关心老师,热爱学生,不谋私利,常常夜以继日地工作。1979年,他是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主抓高考复习工作,学校的高考录取人数位于温州地区各县的前列。温州地区专署、地区教育局在该校召开现场会。会后,取经者络绎不绝。《浙江日报》以“山窝里飞出金凤凰”为题发表述评。1981年,学校进入浙江省第二批重点高中行列,刘曼珊校长和张鹤熊先生功不可没!

张先生上课时,讲学内容扎实生动,学生满意度高。他对中学语文教材的分析有深度,能有根有据地指出相关参考资料的正与误、优与劣,得到了温州地区教育局教研室和同行们的肯定。

他曾在语文组开展教学集体研究活动,收集材料,年年写总结,报送浙江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交流。其中有两年的总结,被浙师院的《教学与研究》选中发表。此举获得地区教育局教研室很高评价,听课者陆续不断。他探索过各种文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例如以《根据论说文的特点组织教学》为题,曾在文成县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作过长篇发言。

1981年,他接受了浙江省教育学院教研部编写《初中语文第一册教案》任务,兼任编审,组织语文教研组老师撰写。他提出了“钻研教材”“教学重点”“课型安排”“板书设计”“练习设计”等构思要求。书成后,作为重要“教学参考”出版,在浙江省发行。

4

展现人民教师的精神风貌

1985年2月,他应温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黄来仪先生(曾任温州中学校长)诚请,被调入温州中学任教高中语文课,担任班主任。1986年9月开始,连续两年任高三年级段长,任教文科班语文。1988年9月任高一年级段长,任教语文,担任班主任。1989年4月任副校长,任教语文。同年6月任党总支书记,任教语文。1991年1月任党总支书记、校长,1994年8月任校长,1996年6月退休。
image.jpg
温州中学120周年校庆时张鹤熊与温中87届学生合影(左五)

在温中高中语文教学中,他按国家教学大纲及教材确定的知识要点、限度和结构,做到教学知识不超纲、不漏脱、不突击、整体化,处理好教材的内外部关系。他平时认真备课,课课有详案。上课感情充沛,掌握课堂情绪,形成课堂注意中心。讲课中重点突出,方法灵活,注意把语言教学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学生普遍反映张老师的课有节奏感、 新鲜感、充实感,有激情,都喜欢听。他批改学生作文非常认真。有一位考上南京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把张老师批改过的作文带在身边,常翻看常有新启迪。1985年下学期,他在高二理科班开展作文互改互评活动,在高二文科班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指导试验,以“手抄报”为园地出了五十多期学生作品。1986年在高三文科班实施高中语文复习与高中五、六冊教材处理的专题研究,其成果在温州市语文教学研究会上作过介绍。通过这些教改试验,学生收获颇丰。

他担任班主任时,对学生教育做到情理兼备,以身作则。对学生重导而不在于管,严要求但不苛求,不责怪记嫌,理解学生,感情融洽,学生喜欢听从他的教导。

他任年级段长时,建立段长领导下的班主任会议制度,经常和班主任共同分析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情况,对学生施行分类指导,关注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他实行任课教师集中办公制度,便于及时沟通、布置工作及解决问题。

担任温中校长期间,他弘扬学校的办学精神,重温1923年朱自清先生作词的校歌,把歌词中的“英奇匡国,作圣启蒙”确立为学校校训,引导学生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发学习,全面奠定人生基础,发挥聪明才智,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他推进各学科教学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使德育在学科教学中得以落实。此举在温州市得到推广,在全省德育工作会议上作过介绍。他改“过程管理”为“目标管理”,重视发挥师生在教育教学上的自主性、成长性和内趋动力。他改“垂直管理”为“扁平管理”,撤销中间层次,校级领导和关键处室直面师生,提高办事效益。为解决合格教师紧缺、增加教职工收入,在全市率先组织教职工参加由市教委提出的、市人事局和财政局同意的、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教职工聘任制”“定编不定员”“工资总额包干”等改革试验,取得成功。学校于1995年获评浙江省首批一级重点中学。省评估组高度评价张先生是一位有正确办学思想且管理能力强的好校长。

1985年下半年,他承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邀请,给该校生物、化学学科的学生上《大学语文》课,学生兴趣浓烈。因座位不够,许多学生赶来站着听他的课。各系科负责人均表示满意。

张先生在文学研究方面也有所建树。他的备课笔记《关于<琵琶行>的音乐描写》,1988年刊登在《浙江学刊》,后被中国人民大学书刊资料中心收入《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张先生在工作之余,总是从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需要出发,有的放矢地继续学习。在文成中学任职时,阅读不少教育理论专著,如布鲁诺《教育过程》,科列斯湼克《学习方法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我国三十年代和当代语文教育家的论著等等。在温州中学任职期间,系统研读过多种逻辑学、语言学、管理学方面的专著。

张先生曾赴日本、西欧考察,开展教育国际交流,学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也让世界了解我们国家教育的进步和成功。

张先生退休后,应办学者强烈要求,先后担任新世纪学校、越秀学校、安阳高中3所民办学校校长,达10余年,为学校开办煞费苦心,为温州社会力量办学的健康发展和民办学校的规范办学作出不懈的努力。

5

无愧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张先生一辈子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第一线,谙熟教师诉求,关注学生成长,善于语文学科教学和学校行政管理。他任职过的学校,无论公办还是民办,都倾注满腔的热情,留有深深的足印,桃李满天下。许多受过他教益的学子,青出于兰而胜于兰。他受到在校学生和学生家长的爱戴,受到温州社会各界的敬重,在温州教育界享有崇高声望,在浙江省乃至全国教育系统也有重要影响。
image.jpg
张鹤熊先生与家人合影

张先生于1980年1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在温州市中小学教师首次职务评审中,获评中学高级教师。1994年8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是温州市首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2024年9月,他与郭绍震、童平生、洪震寰、陈庭芳、叶正文等教育名师一起,进入温州中学当今六位大先生之列。

张先生于今年2月12日仙逝,享年90岁。但温州教育界许多人士仍然深深地惦记着他、怀念着他。2月14日,越秀高中深切缅怀学校奠基人张鹤熊先生:他以"省立标杆,百年名校"的宏愿,在荒芜中种下教育火种;他亲绘的办学蓝图上,每一笔都饱含"教师为本、学生为先"的赤诚;先生当年手植的幼苗,今已蔚然成林;他躬身铺就的基石,如今托举着数千学子触摸星辰;他办公室深夜不熄的灯光,早已化作我们心中永恒的教育明灯;我们以最深的敬意,向这位永远的教育摆渡人三鞠躬!越秀人永远记得张校长来时路上的脚印!

他的学生、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英语系教授、温籍旅美作家黄运特先生,远在大洋彼岸听闻张老师仙逝,如雷轰顶,茫然失措。他把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张老师的十几封亲笔书信翻出来,一封封地看,百感交集,黯然泪下。3月9日,他在《温州日报》发表《白云悠悠鹤辞去——张鹤熊老师与我》悼念文章。他写道“不管是在北大,还是哈佛,我遇到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士,有些是世界级的文学大家,有些是名扬天下的学界泰斗,可是在我眼里,张老师毫不逊色”“我能遇到张老师,做他的学生,领受他的恩泽、教诲和关爱,跟他一起走过一段难忘的人生旅途,实在是三生有幸。谢谢张老师!老师安息!”曾受过张老师教益的文中、温中学生们,自发编纂纪念文集,为老师歌功颂德。张先生实至名归、受之无愧!

温州人民教育的脊梁和荣耀,永远属于像张鹤熊先生这样许许多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有真才实学,脚踏实地,不断进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民教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5-8-28 08:06 , Processed in 0.31916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