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苍南县52岁的李先生因连续全身发黄、腹痛难忍,被送入苍南县人民医院救治。经诊断,他患上了急性戊型肝炎,而罪魁祸首正是他钟爱的醉蟹、生蚝等生腌食物。
图文无关、图源:微信公共图片
李先生说,他平时嗜好虾菇蘸酱、醉蟹、生蚝刺身等生腌海鲜,几乎每周必吃。“没想到这次吃完没两天就开始不舒服,浑身乏力、腹痛,食欲全无,尿液颜色像浓茶一样。”入院时,他的眼白、皮肤已明显发黄,被确诊为急性戊型肝炎。
戊肝病毒(HEV)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生腌海鲜因未经高温烹煮,极易携带病毒,成为高风险载体。”苍南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温在博介绍,研究显示,我国沿海地区戊肝病例中,约30%与食用生腌或未煮熟的海产品有关。
生活在浅海区域的甲壳类、贝类海鲜,易接触被污水污染的泥沙,体内富集病毒的能力极强。消化内科护士长陈小玲说,以生蚝为例,每只生蚝每日可过滤40升海水,若水体受污染,病毒会高度富集,可能浓缩水中99%的病原体。
采访中,专家指出,酒精、醋、芥末等腌料无法灭活HEV病毒,唯有持续煮沸1分钟以上才能杀灭病原体。此外,处理生鲜后未洗手、饮用生水等行为也可能间接传播病毒。尤其是,孕妇、老年人和慢性肝病患者感染HEV后易转为重症肝炎,甚至危及生命。
温在博提醒市民,不生食海鲜、不喝生水、砧板餐具生熟分开。处理食材前后,严格洗手,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疫苗。若出现黄疸、尿色加深、右上腹疼痛等症状,应尽早就医排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