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眼间暑假已经进入尾声,温州中小学生即将迎来一个罕见的秋季“超长学期”。近日,平阳县教育局发布的新学期行事历中提到了秋假的安排引发市民关注,新学年开始,中小学春秋假能提上日程吗?
超长学期即将开启
秋假还需等省教育厅部署
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发布的2025学年第一学期行事历,2025年秋季学期于8月31日报到,9月1日正式上课,至2026年2月6日结束,2月7日起放寒假。为什么会出现时间这么长的学期?原来,由于2025年闰六月导致2026年春节推迟至2月17日,使得今年秋季学期长达23周,成为近10年来秋季学期中“最长的学期”。
近日,平阳县教育局发布2025学年第一学期行事历(2025年8月—2026年2月),其中提到11月10日到16日的安排为期中考试和义务段学校秋假(3天),这一安排引起了市民广泛关注。
“秋假”真的要来了吗?记者联系了平阳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行事历中提及的秋假安排是初步规划方案,最终是否实施将严格按照浙江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执行。记者就春秋假事宜同步咨询了温州市教育局,记者了解到,目前温州市尚未出台全市统一的春秋假实施方案,各地中小学假期安排将严格遵循浙江省教育厅的相关规定。
学生家长热议
假期该怎么过?
“这个学期这么长,要是能有个秋假调节一下就好了!”初二学生小卢道出了许多同学的心声,他说:“连续上课五个月,学习效率肯定会受影响。如果有几天秋假,不仅能缓解压力,还能有机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在“保障休息休假权益”方面明确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消息一出,引发学生和家长广泛讨论。一位一年级学生家长说:“希望春秋假能快点落实下来,接下来就可以在秋假的时候带孩子出去旅游,避开节假日高峰。”市民徐女士的孩子就读于一家民办学校,她认为,春秋假有助于孩子调节学习节奏。她说:“初中阶段孩子升学压力大,平时都是住校,只有周末和节假日才能回家,在学期中间增加假期,能让孩子走出学校放松身心。”
假期越多,家长越累?面对假期,有部分双职工家庭的家长则表达了对“看护难题”的担忧。市民张先生道出了许多二孩家庭的困境:“我们夫妻俩都要上班,孩子放假了根本没人带。两个孩子平时都由奶奶照顾,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但隔代教育又带来了新问题,老人太过宠溺,孩子学业松懈。”张先生表示,如果实施春秋假,希望学校能提供配套服务,比如带孩子组织研学活动等,让家长能够安心工作。
全国多地落实春秋假
温州可借鉴哪些经验
春秋假,即分别设置在春季和秋季的假期。与寒暑假等时间较为统一的传统假期不同,春秋假可以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放假日期和时长,为学生提供休息放松机会的同时,也能分散传统假期扎堆出行的压力。
在全国范围内,杭州市、佛山市、利川市等地都已开展了春秋假的试点工作,为温州提供了丰富的参考经验。在北京,一些高校也宣布加入放春秋假的行列,中国人民大学在今年4月底安排了春假;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将新学年春假时间定在明年4月6日至12日;中国传媒大学则在明年4月25日至5月3日停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杭州市是全国最早探索放春秋假的城市之一,自2004年起就已开始试点实施,根据日前杭州市教育局发布新学期安排的通知,3天的秋假可以安排在11月与双休统筹,或与国庆长假连放,这样的春秋假时长安排延续至今。
广东省佛山市于2025年8月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春秋假试点工作的通知》,2025—2026学年的秋假安排在11月12日至14日,共3天。春假安排在“五一”假期前后,共2天。春秋假使用学校机动时间,不占用学校新授课时间和复习考试时间,不进行调休补课。春秋假放假期间,学校需从严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尽量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学校应鼓励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参与社会实践。
代表声音:
春秋假让孩子拥抱自然
事实上,温州对春秋假的探索并非首次。2015年6月,温州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在普通高中学校实施学段制管理的意见(试行)》,试行“一学年二学期四学段”的教学安排,普通高中学校在原有寒假、暑假基础上,增加秋假和春假,同时相应减少寒暑假时间。不过,这一试行方案之后并未在全市范围内持续推行。
今年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温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校长兼温州市第二十七中学校长黄慧提出,建议增设温州市中小学春秋假,让温州孩子不错过家乡美。她说:“我们的家乡那么美,而很多温州的孩子却没有时间去看看。增设春秋假能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走出校园,拥抱自然,全面发展。”她建议,参考杭州的成功经验和具体做法,为中小学生提供春秋假,既不影响教学进度,又给了学生更充足的时间,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体验。
黄慧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地方增设了中小学春秋假。“增设温州市中小学春秋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亲近自然、体验生活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教育改革;还能促进本地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为温州的强城行动注入新的活力,为温州孩子加强家乡认同感,学成归来助力家乡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