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顶成功了!我们终于站在欧洲最高处了!”8月13日,俄罗斯当地时间9点半,来自温州的12岁少年李喆历经7个半小时的艰难攀登,成功登顶海拔5642米的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和爸爸李明合影记录下了这令人激动的瞬间。
12岁少年登顶欧洲之巅
“出发!”当地时间8月13日凌晨两点,厄尔布鲁士峰大本营仍笼罩在夜色中,头灯的光束划破漆黑的夜空,登山队开始向顶峰进发。李喆紧跟在父亲身后,冰爪踩在冻硬的雪面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李喆父子俩要挑战的厄尔布鲁士峰位于俄罗斯西南部的大高加索山脉,名列世界七大洲最高峰之一,海拔5642米,其攀登难度不仅在于高海拔,更在于变幻莫测的天气和复杂的冰川地形。
12岁的李喆刚从温州市蒲鞋市小学毕业,一放暑假,他就开始了爸爸为他量身定制的登山准备。凭借从4岁就开始的正规游泳训练,以及长期户外徒步经历积累的体能基础,他的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8月9日,李喆一家人抵达俄罗斯境内。8月10日,开始跟着大家进行攀登前的适应性训练,练习体能,也熟悉一下登山器材的使用方法。
“虽然以前也有过登山的经验,但这次出发前还是感觉很不一样。”李喆说,“放眼望去全是雪,山峰好像藏在云层里,挑战欧洲最高峰难度不小,但我相信坚持下来一定能成功。”
7个半小时的极限挑战
“天还没亮,我们就从海拔3800多米的大本营出发了,当时气温只有零下二十摄氏度。”李喆回忆道,“一路上都是雪,山坡上的雪被风迎面吹来,走起路来非常困难。”
李喆按照跟爸爸训练时学到的要领,将冰镐稳稳插入冰面,调整呼吸节奏,保持体力。李喆说:“我跟着大部队慢慢往上爬,刚开始还能跟爸爸说几句话,后来就只顾着调整呼吸了。”
“海拔渐渐升高,整个人头晕眼花的。”李喆说,高原反应是他遇到的第一道难关,恐高则是更大的挑战。“我当时不小心往下看了一眼,一下子就双腿发软,手心全是汗。”他回忆,在通过一处暴露感极强的山脊时,视线不自觉地瞟向身侧的万丈深渊,双腿顿时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别往下看!继续前进!”父亲李明的声音从上方传来,“专注于你的下一个落脚点。”李喆深吸一口气,将冰镐更深地插入冰层里,冰爪的前齿死死咬住冰面,就这样一步步向上挪动。
“一路上都是雪坡和悬崖,最后的500米最困难,坡度有30度左右,我的登山杖不小心脱手了,还摔倒了两次。”李喆表示,好在有冰镐和安全绳的支撑与保护,他凭着信念一点一点继续前进。“爸爸说这是登山必须要克服的过程。”他说,“坚持住就能看到山顶不一样的风景。”
历经重重困难,当地时间上午9点30分,经过7个半小时的艰难攀登,当李喆终于踏上峰顶的那一刻,所有的汗水都化作了震撼与感动。眼前豁然开朗,连绵的雪峰在朝阳下闪耀着金色光芒,他表示,那一刻自己才知道课文里学过的“一览众山小”是什么感觉,大自然太伟大了。“感谢好天气,感谢山的接纳。”李喆说道。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爸爸李明告诉记者,他自己从事登山向导工作20多年,妻子则是一名户外领队,李喆的户外训练,还在襁褓里就开始了。“4个月大的时候就带着他去丽江自驾游,9个月的时候就出去露营了,刚能独立坐稳,我们就用背架背着他徒步旅行。”李明说,“我们的原则很简单,能爬就自己爬,能走就自己走,累了就上背架。”
在这样的理念下,5岁那年,李喆不仅徒步穿越了四川省四姑娘山的长坪沟和海子沟,并在父母的陪伴下登顶海拔5038米的四姑娘山大峰。
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也塑造了李喆的性格,这个山野里长大的孩子有着超乎寻常的韧性和观察力、学习力。李喆告诉记者,自己家里有许多地理杂志,每次出发前,他都会提前学习不同的地理知识。他说:“登山或者徒步之前,先了解一下目的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还有当地的风土人情,一趟旅程回来能学到不少东西,每次开学都会和同学分享。”从热带雨林到高寒藏区,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草原,李喆已经跟着爸爸妈妈去过中国几乎所有省份,以及20多个国家。
“小学阶段孩子在学校成绩处于中等水平,我们也操心他的学习成绩,平时也天天盯着写作业。”李喆的妈妈刘女士笑着说,“只是我们心更宽一点,不想让他被补习班和兴趣班填满,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比成绩更重要。我们从来没给孩子报过补习班,寒暑假都在路上。”
“有些家长觉得带孩子出门是负担,但我们把每一次旅行都变成生动的自然课。”李明说,“我理解的户外,绝不仅是走出室内,而是需要你通过某一种方式,比如徒步、登山、骑行等,经历出汗、喘息、思考、困难,甚至失败,与自然进行接触。”他认为,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尽情地去疯。李明说:“山峰教会孩子的,远不止登山。”他表示,接下来的假期,有机会还是会带孩子出门徒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