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于等到这一天!”得知《温州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在温州务工十年的技术工人陈师傅激动不已。这项将于9月1日实施的新政,直指原有住房保障体系中的关键短板——那些既难获传统保障房覆盖、又无力负担商品房的“夹心层”群体,将可实现安居梦。
新政精准锚定城市发展中坚力量,明确覆盖住房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体以及城市发展所需的引进人才。申请以家庭为单位,每户限购一套,年满35周岁的单身人士可独立申请。申请者须同时满足主申请人拥有申请地城镇户籍(除人才外),在申请地范围内连续缴纳社保满12个月且申请时处于正常参保状态;申购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申请地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倍(除人才外),在申请地辖区无住房或人均自有住房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18平方米,且申请前2年内无买卖、赠与、继承、析产等住房处置记录;申购家庭成员未享受过本市房改房、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住房、人才房、人才购房补贴等购房类住房优惠政策。
配售型保障房,作为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严格限定建设标准与配售规则、实施封闭管理的政策性住房,是温州构建“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售型保障房”多层次保障体系的关键拼图。它让购房家庭在享有落户、子女就学等公共服务权益的同时,获得一个可负担的稳定居所。
新政在供给上细致考量居住需求,新建房源建筑面积原则上为50至120平方米,以70平方米、90平方米户型为主。根据家庭人口结构差异化配置,1至3人家庭最大可申请90平方米户型,4人及以上家庭可放宽至120平方米户型。符合人才政策的主申请人家庭,其购房面积标准可参照人才政策执行。
根据新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配售价按照“土地成本+建安成本+适度利润”原则确定,利润空间被限定在不超过5%,这意味着其价格将有望显著低于同地段商品房。为切实降低门槛,新政明确贷款购房家庭可按规定申请公积金或商业贷款,叠加温州去年9月推出的公积金专项支持——购买配售型保障房家庭,其贷款额度可在按规定计算后的贷款额度基础上上浮20%,将极大缓解了工薪家庭的资金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区别于普通商品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禁止以任何形式违规变更为商品房流入市场,除购房贷款抵押外不得设立其他抵押权。购房者自签订合同起须持有满五年,方可申请启动政府回购或封闭流转。回购价格按“原销售价格×(1-折旧2%×购买年限)”公式计算,购买年限精确到月,最长折旧年限为20年。例如原价70万元的住房持有10年后,回购价约56万元,从制度上杜绝套利空间,确保资源持续用于住房保障目的。
有申购意愿的家庭需通过住建部门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轮候库系统提交申请,审核通过后纳入轮候序列。项目启动配售时,轮候家庭按既定方案申购;未入库家庭需先行申请入库。据悉,温州市首个配售型保障房项目——瓯海中心区站前单元C-11b地块项目已于去年获批落地,项目建筑用地面积3.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72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保障房872套。
“新政实施标志着温州在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市住建局负责人表示,将全力推动政策扎实落地,以制度创新稳稳托起市民的安居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