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市瓯海区丽岙街道茶堂村,一栋古朴的三层老宅里,94岁的任玉凤老人与女儿郑爱媚一起端坐在茶几旁,专注地观看电视节目……
自老伴离世后的七年时光里,虽然儿孙们早已全部移居法国巴黎,独留她一人守着老宅,但是相隔万里的距离,并未成为亲情的阻隔,五个子女打“飞的”轮流接力回国陪伴母亲。
母慈子爱: 九旬老人的精致日常
尽管年逾九旬,任玉凤的生活却远比许多普通老人来得精致。清晨6点,她准时起床,用全麦面包夹一块从法国带来的牛油,配上一杯牛奶和一颗水煮蛋,开启新的一天。在麻利地给自己准备早餐的同时,她还不忘给女儿郑爱媚也备上一份。
任玉凤育有四子一女,今年64岁的郑爱媚是最小的女儿。今年6月,爱媚刚从法国飞回来,接替大哥陪伴母亲。“母亲虽然年纪大了,但手脚依然灵便,每天坚持自己洗衣、煮饭、打扫卫生,偶尔还会出门买菜。”郑爱媚笑着说,“而且她头脑清晰得很,早餐后服降压药,中午饭前测血糖,这些琐碎的事情一样不落。我们日常除了帮她烧几道菜、清洗大件衣物等少数事情之外,其他基本不需要操心。”
郑爱媚说,母亲的与众不同或许缘于她早年的人生经历。任玉凤是家中独女,小时候家境优渥,还上过几年私塾。任玉凤的叔叔是法国华侨,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外资入股丽岙陶瓷厂,任玉凤也因此入职陶瓷厂,成为一名管理员,直至退休。
任玉凤的思想十分开明。她从小教育孩子们,劳动是最重要的品德。“母亲从不溺爱我们,坚持让每个孩子参与家务,学会烧饭、洗衣、打扫卫生。”郑爱媚回忆道,“现在大哥做的饭菜,比我做的还要好吃。”
这种平等而严格的教育方式,培养了五个子女自立自强的能力,也成为他们日后闯荡世界的底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郑爱媚的四个哥哥先后赴法谋生,有的做皮包生意,有的开办工厂。1986年,郑爱媚也带着年幼的女儿远赴法国,从裁缝工人到成衣厂老板,再到餐馆经营者,凭借勤劳的双手,在巴黎站稳了脚跟。
万里奔波:七年“飞的”孝心接力
2017年,任玉凤的老伴去世,86岁的她开始了独居生活。郑爱媚兄妹五人商量后决定:轮流飞回国内照顾母亲。
从巴黎到温州,没有直达航班。他们需先飞12小时抵达北京、上海或厦门,再转机至温州,来回双程机票高达1300欧元(约合人民币1万余元)。尽管路途遥远、费用高昂,但七年来,这场孝心接力从未中断。
“我6月17日来接替大哥,9月回去后三哥来,接着是二哥……”郑爱媚翻着手机里的日程表,五个兄妹的回国时间被安排得井井有条。尽管大哥二哥三哥都已年过七旬,小哥也66岁了,但他们依然坚持每年轮流飞回万里之外的故乡,只为陪伴母亲度过一段温馨的老年时光。“如若有人临时有事,还可以相互之间调整时间”。
让郑爱媚印象深刻的是,2019年12月,她将餐馆转手后闲来无事,便回国陪伴母亲两年多。之后刚刚回到法国22天,就接到大哥电话,称母亲突然肚子疼痛,需做手术。心急火燎的她千方百计抢购了一张5000欧元的单程机票,下飞机后却被隔离在北京50多天,之后又在丽岙隔离两周,历经艰辛才回到母亲身边。
“无奈之下,我们兄妹商量让母亲用中药保守治疗。”郑爱媚回忆道。之后半年多时间里,她每天早上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煎中药,然后分两次让母亲服用。数月后,任玉凤的病奇迹般痊愈。
郑爱媚笑着说:“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我们兄妹能走到今天,全靠母亲的教导。现在她老了,我们自然要好好守护她。”
科技赋能:亲情天涯也咫尺
尽管每天待在家,任玉凤的生活却不孤单。家里大厅的茶几上,一台华为智能手机格外显眼——这是晚辈们为她更换的第三台智能手机。
“20多年前iPad刚流行时,孩子们就送了她一台苹果平板,后来大嫂又给她换了华为平板。前些年,微信流行起来后,我们就给她下载了微信,所有家族晚辈都是她的微信好友。”郑爱媚说道,“别看她年纪大,很多功能跟她一说就会。有一次她还跟我抱怨老工友竟然不会微信聊天呢!”
如今,任玉凤每天都会在微信群里与儿孙们视频聊天。虽然彼此相隔万里,但有了微信,亲情天涯也咫尺。“前两年,母亲嫌平板携带不方便,我们就给她换了智能手机。”郑爱媚说,现在她跟年轻人一样,出门必揣手机,生怕一时接不上电话。
科技的发展不仅拉近了亲情的距离,也让任玉凤的日常生活充满乐趣。闲暇时,老人会时不时地更换电视频道,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观看,“相比其他高龄老人,母亲会给自己找生活乐趣,不需要我们一直寸步不离地陪着”。
华侨之乡:孝道传承暖人心
瓯海丽岙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据介绍,仅茶堂村全村648户中,华侨家庭就多达600多户。任玉凤与五个子女的故事,是茶堂村的孝道缩影,是无数华侨家庭的真情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郑爱媚欣喜地说,如今她的儿女在法国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也使得她有时间每年回温州照顾老人。这些年她对母亲的孝心一直被孩子们看在眼里,长期耳濡目染之下,生活在异乡的他们也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每次回去,他们总想着送我礼物,孝敬我、照顾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