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高温,漂流成了很多人运动消暑的选择,但是,也是溺水事故的高危地带。近日,温医大附二院急诊ICU接收了一位溺水者,当时溺水了十来分钟,被救起时神志不清,所幸由救生员现场进行心肺复苏急救,经过急救后苏醒,继而被送往医院。
溺水者姓王,当时他和同行游客都穿着救生衣,因水流很急,意外翻船落水。他拼命挣扎,怎么都挣扎不上来。与此同时,景区救生员发现王先生溺水后,众人合力救援,耗时约10分钟,才将他从水中捞起。被救上岸时,他已经神志不清,陷入昏迷。危急时刻,景区救生员迅速行动:立刻跪地,快速抠出他口鼻里的泥沙、水草等污物;紧接着,双手交叠按压其胸口,以每分钟 100-120 次的频率,每完成30次胸外按压,救生员就一手按住他额头让头部后仰,另一手抬起下巴保持气道通畅,随后捏住鼻子、嘴对嘴缓慢吹气,看到胸部起伏才松开。如此反复操作,大约 10 分钟后,王先生竟恢复了意识,随后被送往温医大附二院进一步治疗。经过治疗,现在王先生已经恢复出院。
网络配图
此次溺水得以顺利救治,与救生员在溺水现场的规范急救息息相关。温医大附二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孙来芳介绍,溺水本质是呼吸道被水堵塞,氧气无法进入肺部,进而引发全身缺氧。大脑缺氧4-6分钟,就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而王先生能转危为安,正是因为心肺复苏及时恢复了血液循环与氧气供应,阻断了缺氧对大脑的持续伤害。不过医生也特别提醒,即便溺水者恢复呼吸,也必须立即送医。因为“继发性溺水”可能在数小时后出现,会引发肺部水肿、呼吸困难等状况,需专业医疗监测与救治。
小帖士:
溺水,如何正确施救?
溺水心肺复苏具体操作方法
标准版心肺复苏:常见顺序为CAB,溺水时顺序为ABC!
A:呼吸道通畅
一只手放在额头,使头后仰,另一只手抬起下巴,就可以开放气道了。
B:人工呼吸
施救者一只手捏住患者鼻子,另一只手抬起下巴开放气道,口部包绕患者的口部,进行吹气1秒,然后放开患者鼻子,离开口部。每次吹气间隔1秒。
C:胸外按压施救者跪在患者的一侧,将左手掌根部放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右手叠放在左手背上,肘关节绷直,然后借助身体重力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5-6厘米,然后立即放松,放松时掌根不能离开胸壁,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
错误做法:盲目控水
溺水急救时,“控水”似乎已经是约定俗成的概念,但注意:控水实际并没有意义!因为“控水”过程中倒出来的水大部分是胃内的水,且易导致误吸、意外伤等风险 ,不但对抢救效果甚微,反而可能加重溺水情况,耽误急救的黄金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