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5日起,温州正式进入主汛期。当天下午,温州市水利局组织召开媒体通气会,通报防汛备汛工作。据气象部门研判,预计还有3至5个台风影响温州,其中1至2个可能达到“严重影响”级别。温州水利部门将动态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盯防小流域山洪灾害,科学调度水利工程。
部门供图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雨量总体丰沛,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导致水旱灾害多发频发,是全省水旱灾害防御任务最繁重的地区之一。上周,台风“丹娜丝”正面登陆温州,温州水利部门动态研判、科学调度,拦蓄洪水3.68亿立方米,有效减轻下游防洪压力,也为夏季城乡供水和农田灌溉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温州进入主汛期后,水旱灾害防御形势严峻,主要与今年以来的水雨情有关。
据介绍,今年温州汛前延续干旱少雨,入汛后短历时暴雨多。1-4月,全市面雨量301.2毫米,比多年同期偏少3成。1月份基本无有效降雨,最长连续无雨日达到49天。4月15日入汛以来,全市面雨量703.3毫米,较多年平均雨量601.6毫米偏多17%,降雨集中在乐清、文成、瓯海地区,鹿城、洞头较少。短历时暴雨有1600站次,是去年同期的3.6倍。不过,汛期温州江河水势总体平稳,水库增蓄明显。
前阶段防汛备汛工作方面,4月1日,温州水利系统提早15天启动汛期工作机制,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全面落实水库山塘、堤塘水闸等7大类2326个水利工程防汛责任人,共1.1万余人。同时,修订《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开展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形势分析,编制水利防汛风险图、抢险一张图和重点小流域山洪防御图,修编20座大中型水库、93座大中型水闸调度方案。温州重新确定山洪风险防御的重要村落1864个、防御对象1.14万人,修订乡、村两级山洪防御预案878个。温州还在加快推进海塘安澜、防洪排涝等53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速补齐防洪短板。
进入主汛期,温州水利系统进入实战大考阶段,下一步将按照“八张风险清单”管控要求,紧盯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和重点行业,滚动开展水利风险隐患排查和闭环整改销号;加强山洪风险区桥梁、路涵、堰坝等阻水设施检查,集中排查风险最大的重点小流域,科学落实风险管控措施;进一步运用数字孪生鳌江、数字孪生飞云江等平台开展精准调度,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防洪减灾综合效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