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夏季气温持续回升,我市各地蛇类活动频繁,给居民生活带来安全隐患。本月以来,温州市蛇类研究所收治60多例被毒蛇咬伤的市民。当前正值蛇类活动高峰期,市民需提高警惕。
5月22日下午,永嘉县桥头镇林下中路一住户家中惊现一条约1米长的眼镜蛇,消防救援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最终在桌子底下将其捕获并放生至山林。同日,永嘉消防部门共处置6起蛇类警情。而5月份以来,永嘉县消防救援大队累计处置蛇类警情37起,且多为眼睛蛇等剧毒蛇类。
在鹿城区,蛇类活动同样频繁。5月22日上午,丰门街道后江路一学校操场发现一条1.2米长的银灰色蛇,引发师生恐慌。消防员到场后,穿戴专业防护装备,利用捕蛇夹精准控制蛇头与蛇尾,最终将其安全捕获并放归山林。据统计,近10天来,鹿城区消防救援大队已接到7起蛇扰民警情。
针对近期蛇类活动增多现象,记者采访了温州市蛇类研究所所长陈俊标。陈俊标表示,每年四五月份是蛇类结束冬眠、开始活跃的时期,加上近期天气转晴,气温升高,蛇类外出觅食、晒太阳的频率大幅增加。
"农历有'三月三,蛇出山'的说法,现在正是蛇类交配的季节,本就是它们活动的高峰期。"陈俊标介绍,本月以来,温州市蛇类研究所已收治80多例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其中60多例为温州本地的患者。
他分析道,咬伤市民的毒蛇有眼镜蛇、五步蛇、竹叶青、烙铁头,其中占比最高的为眼镜蛇与五步蛇。温州湿润温暖的沿海气候与多山地丘陵的地形,非常适合眼镜蛇与五步蛇的繁衍,这两种毒蛇在温州的分布区域广、数量也多。
“眼镜蛇与五步蛇的繁殖能力都很强,一次就能生下二三十个蛇卵。这些年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外加疫情的影响,抓捕、食用毒蛇的人少了很多。综合这些原因,这些毒蛇的数量也相对也多了起来。”陈俊标说。
他询问了所有患者,发现大部分患者是为采摘茶叶与包粽子的粽叶进山,不慎被毒蛇咬伤的。
他建议,这段时间市民到野外活动应尽量穿长衣长裤、高帮鞋,扎紧裤脚,戴上帽子;尽量避免在草丛茂密或乱石堆积处行走;如遇蛇类,保持冷静,缓慢后退,切勿惊扰或试图捕捉。
此外,他还建议道,如果不小心被毒蛇咬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伤口并轻轻挤压排毒;保持冷静,减少活动,避免加速毒液扩散;可在伤口近心端5-10厘米处进行松紧适度的结扎,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尽快就医,尽量记住蛇的特征或拍照,以便医生准确判断蛇种。
来源:温州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