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路对面的工厂违规把宿舍改造成商铺,开了20多家店,给我们这批合法经营的商家造成巨大冲击。”日前,洞头区昆鹏街道灵霓大厦的多位商户向温都“锋火台”栏目反映,近一年来,他们就违规商铺问题投诉了10多次,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相关部门迟迟未能解决问题。温州市海经区相关部门回应称,后续将引导涉事企业转变用地性质合规经营,对受损商户进行经济补偿。
灵霓大厦:
工厂宿舍违规改作商铺
冲击正规商户正常经营
灵霓大厦是昆鹏街道一处主要的商业综合体,其沿街约有20家商铺。“大厦周边有许多工厂和小区,但其他商业铺面很少,我们当时就看中了这一点才在这里开店。”灵霓大厦一楼的商户店主胡先生(化姓)告诉记者,去年6月,他们发现综合体北面的浙江洋光科技有限公司厂房一楼突然开出了一家超市,此后陆续开了理发、餐饮等多家店铺,还有一批店面也在装修。
“开店的共有2栋楼,都是这家工厂的宿舍楼。为了方便厂区外的顾客进出,他们还拆掉了部分围墙,铲除了一些绿化带。工业地块里的宿舍怎么可以改成对外经营的商铺?”胡先生说,他们租用的是正规商铺,每平方米月租70元,“对面店铺是工厂宿舍违规改建的,听说租金非常低,给我们这批合法经营的商家造成巨大冲击。”
在商户们的强烈要求下,灵霓大厦的业主单位温州市灵霓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向当地相关部门投诉。温州市海经区资规住建局在去年10月的一份《举报投诉事项答复函》中表示:该企业(洋光科技)已自行整改,将店招拆除,围墙封闭,作为厂区内配套功能使用。后续对该区域加强巡查。
“对面的店铺只是象征性地整改了几天,后来重新打开围墙,继续对外营业。”灵霓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倪先生说,去年至今,他们向商户多次投诉,相关部门也多次到场处置,“但执法部门就是要求企业把围墙上的门洞关闭一下,等执法人员走了,门洞又被打开,没有任何效果。”
倪先生说,洋光科技的沿街店铺有近30间,比他们这边正规商铺数量更多,对周边市场造成巨大影响,“这个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灵霓大厦不少商户因为租金太高闭店,有个别商家直接迁址去了对面的违规门店。”
处置进展:
涉事企业多次被责令整改
围墙反复开闭20多次
商户们反映的问题是否属实?当地相关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何迟迟无法解决?近日,温州市海经区综合行政监管局相关负责人逐一回应了记者提出的疑问。
据该负责人介绍,洋光科技是一家大型制鞋企业,有员工3000余人。涉事店铺位于两幢宿舍楼的一楼,规划用途是员工活动中心,属于工业用地的生活配套用房。
“按照规定,工业用地内允许设置一定比例的非工业用途,比如食堂、小卖部等对内服务的配套设施。”该负责人介绍,去年宿舍区楼下开设小超市后打开了工厂围墙,同时对外部经营,海经区资规住建局介入后责令其整改,修复了围墙。
此后厂区商户为吸引客流,多次打开围墙,导致问题成为信访积案。去年12月,海经区资规住建局将问题移交给海经区综合行政监管局。
“为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企业的轻微违法问题我们尽量减少处罚,更多采取引导、加强管理予以化解。”该负责人介绍,该局接手投诉后向企业发放了一份《合规经营建议书》,提醒其在未改变用地性质的情况下,店铺仅能对内经营,要求尽快修复围墙。
该负责人表示,由于涉及租户、企业等多方利益,封堵围墙的工作并不顺利,“围墙关闭后不久,又有人把它拆开。我们接手以来,已经反复开闭了20多次。”
部门回应:
将引导企业合规经营
补偿受损商户损失
采访中,该负责人透露,根据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灵霓大厦和洋光科技之间的争执有望通过合法程序化解。
“去年,市政府出台政策,允许工业厂房通过补缴土地出让金等方式改变用途。鹿城区不久前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目前海经区资规部门正在研究实施这项政策。”该负责人介绍,工业用地的土地出让金一般要低于商业用地,因此需要补缴相关的费用才能变更,同时还需要征求四邻的同意。
为了弥补灵霓大厦商户的损失,海经区资规住建局计划在用地变更审批期间协调洋光科技向灵霓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补偿,用于补贴受损商户的租金,“毕竟改变土地用途可能会损害到周边四邻的利益,需要征求他们的同意。这也需要变更申请人通过适当的经济补偿取得相关方的支持。”
该负责人表示,如果最终未能通过变更土地用途实现合法经营,同时迟迟未能整改,该局将对涉事企业立案查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