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查看: 1781|回复: 0

安置房盖到一半没钱了?记者追问原因,村书记:懒得说!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回帖

1

积分

嫩笋

积分
1
发表于 2025-2-25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近日《科林维权热线》接到村民求助电话,称平阳县鳌江镇一处安置房项目已经因资金问题停工半年,而今年的125日是原定的交房日期,如今却仍遥遥无期,村民们担心楼盘烂尾,焦虑不安。
微信图片_20250224082244.jpg
村民:总共应该是8栋楼还是几栋楼,它就全部结顶了。后面接下来应该是外墙、涂料,包括电梯、室外附属、园林绿化这些东西都还没做。

      据悉,村民提到的安置房是平阳县鳌江镇站前区D-3-2-1地块(玉河明珠)返回地自建房项目,该地块涉及平阳县鳌江镇珍岙村、新明村、复兴社区、陈绛殿社区等四个村社。安置房由温州永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建设,于2021年开工,建设期间曾因资金不足而停工半年,随后恢复建设。202422日,上述4个股份经济合作社曾在报纸上发布“鳌江镇站前区D-3-2-1地块(玉河明珠)返回地自建房抽签定位”的通知。但到了去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施工方再次以没有收到建设款为由停工,并预计项目将无限期停工。

微信图片_20250224082244.jpg

接到投诉后《科林维权热线》记者致电温州永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询问具体的停工原因。对方表示,停工是因为村方欠建筑公司建筑款项,但具体多少不方便透露。

温州永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欠了多少我们也不方便告诉你,这个是我们跟建设方的问题,然后我们又没有去投诉建设方。这个数据我们提供出来不合适的。村民去投诉,村民自己去调查这个数据,你要问你也要去问建设方,他欠了多少工程款这样子。因为现在项目还没有结算,所以说我们现在给你的数据也不是很真实很谨慎的数据,所以我们说不方便给你提供这个数据。

w4.jpg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陈绛殿社区的书记,对方表示村方欠建筑公司6000多万,详细内容要问负责项目牵头的珍岙村村书记。

科林维权记者:我们想了解一下停工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陈绛殿社区书记:没钱莫。

科林维权记者:是哪里没钱呢?

陈绛殿社区书记:征地户有的人没出钱,他不要这个指标,因为他的土地少,我们欠建筑公司 6000多万,你打给我们那法人叫他跟你详细说一下。

w5.jpg

    陈绛殿社区的书记所称的“法人”就是指负责项目牵头的珍岙村村书记,然而当记者联系上珍岙村村书记的时候,他却表示,该起投诉目前平阳县委巡查组已经介入,自己没时间没精力也没必要再对记者透露任何信息。

珍岙村村书记:我们也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回答你这些问题了,你不用问我了。我们县委巡查组已经把这个事情当做一个事情了,我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跟你说这些。

     事实是否果真如此?于是《科林维权热线》记者又致电平阳县巡察办,巡察办主任回复记者称,村里不解释讲不过去,巡察办并不了解具体情况,也不便和记者透露处理结果。

平阳县委巡察办主任:肯定村里情况在村里。他移交给巡查组,巡查组也是按照有关规定,如果有违纪的,就移交给纪委。具体的情况巡查组肯定是不清楚的。(村里)不肯说他讲不过去的,一个我问题还没反馈,我们有问题到时候我们会反馈给他们的。第二个如果有牵涉到一些问题线索,我们会移交的,对吧?我们这肯定是即使有问题,我们也不方便跟记者透露的现在。

w6.jpg

      采访期间,村民又向《科林维权热线》记者补充了一个信息,称安置房的认购率不足一半,建筑公司曾在投标文件中承诺会以2400元与3850元的价格分别收购安置房的普通面积与店面面积。但由于楼市变化,房价变低,建筑公司便不愿再收购指标,导致建设资金产生缺口。

村民:有很多套,大概差不多有将近一半左右或者一半多一点,他这个是没人要的,就说没人出钱的,按照原先投标文件的意思是要这家单位把这个指标给收进去,然后要他们来垫的。建房的时候那个指标的话它是2400收的,然后店面是3850收的。现在他是不愿意去垫这个钱的,因为原先当时楼市房价还是比较不错的,它收进去的话还是有钱赚的。但是现在的话房产经济不好了,他如果收进去就亏钱了,所以说他就不收了。

w7.jpg

    从村民提供的材料上看,建设单位确实做出过收购未出售的安置房指标的承诺,该程序是否合法,村民们的权益谁来保障?科林工作室正在跟进调查。

科林观点

安置房建设是民生项目,背后关联着群众的生计与政府的口碑,是检验治理良心的试金石。安置房建设“烂尾”、村民血汗钱悬空的事件,本质是一场基层治理失效的“信任崩塌”。村民将积蓄与信任交付给“安居”承诺,却在沉默与推诿中沦为制度漏洞的牺牲品。这不仅是资金链断裂的技术性问题,更是权力与责任脱钩的系统性危机。当村集体组织选择“装聋作哑”时,暴露的是基层治理中权责关系的严重扭曲,有关单位的越“难言”也就似乎意味着越“有隐”。个别基层权力部门在项目启动时高调介入以彰显政绩,却在风险爆发时隐身逃避责任。这种“选择性履职”背后,往往藏着规划时好大喜功、执行中监管缺位、风险前盲目乐观的治理逻辑。因此,解决问题一定要有刀刃向内的勇气,若没有反躬自省的勇气,类似的窘况只会继续复制重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5-5-9 23:46 , Processed in 0.30505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