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谢你,林医生,谢谢你们,是你们的高效救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9月11日下午,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生林金平去医院探望一位“特殊”的患者,病床上,一名男子紧紧握住林医生的手,言辞间满是感激。
事情发生在9月5日晚,该男子在市区某公共场所活动时突然晕厥倒地,周围人群迅速拨打120求助。市急救中心江滨急救站林金平医生正值夜班,接到120指挥调度中心的紧急指令后,立即与当班急救团队驱车前往目的地。
途中,林医生迅速与报警人取得联系,确认地址无误后,详细询问患者状况。得知患者已没有心跳呼吸,现场已有人在调度员指导下进行心肺复苏,他继续通过电话进行指导:“保持按压节奏,不要停,我们已经赶往现场!”
数分钟后,急救团队便抵达现场,带上急救包、除颤仪、担架等装备来到患者身边。此时现场已有人进行胸外按压,林医生接手急救,心电监护仪上波形显示室颤!他立即指挥:“除颤,开通静脉,气管插管,球囊通气,快!”在林医生的带领下,急救团队如同精密运作的机器,各成员各司其职,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
患者从室颤恢复为自主心律
林金平医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然而患者的心跳却迟迟未能恢复。急救团队毫不气馁,团队成员们轮流上阵,为患者持续进行心肺复苏,他们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但没有人停下手中的动作,因为每一秒的坚持都关乎着患者的生死存亡。林医生继续进行电除颤操作,并推注肾上腺素等药物,一次、两次、三次……直至第六次,“恢复自主心律!我们赢了第一步!”林医生仍然不敢放松警惕,一路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并在送院途中向接收医院急诊室通报患者情况,确保院内接力救治无缝衔接。随后,在院内医务人员的接力抢救下,患者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目前生命体征已趋于平稳。
在这场生死营救中,还有一位特殊的参与者——一名退役军人,作为现场第一目击者,在120急救人员抵达之前,凭借着在部队里学到的急救技能,为患者赢得了黄金抢救时间。“我以前在部队学过心肺复苏,没想到这次真的能救人。”他满怀感慨说道。
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声,一次又一次的除颤,这不仅是生命的拉锯战,更是急救团队与死神之间的一场生死较量。此次心脏骤停患者的成功救治,是“第一目击者+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市急救中心推进院前急救一件事改革,打造急救响应”零时差”,提升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的体现。
中心将继续以信息化为支撑手段,将电话医学指导与院前急救紧密结合,不断优化急救流程,为危重症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救治服务,为守护每一个生命全力以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