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30|回复: 0

已经有人感染!寄生虫多达6000条,温州也出现了

[复制链接]

291

主题

0

回帖

145

积分

嫩笋

积分
145
发表于 2024-6-14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大家在河边,见过这种粉色的东西吗?

近日,有市民在温州市永嘉县中塘溪公园的池塘内看到,河道里出现了这种粉红色的“花”!
凑近一看,这些“花”是由密密麻麻的一粒一粒小圆球组成的,看上去像是粉红色桑葚,大多分布在靠近水面的岩石上。
Bq0qGq0rE1KT6rTu.jpg


“远看我以为是蜡烛油凝固了。”在公园散步的虞女士说道,没想到池塘里分布有这么大片。“近看挺恶心的,但是具体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这种粉色的卵其实是“福寿螺卵”,4-6月份和8-10月份是福寿螺产卵和孵化的高峰期,千万别碰!其体内含有大量的寄生虫。

每年4月下旬开始,很多地方的河道坡岸及水生植物上出现福寿螺卵与福寿螺。最近,有人因为清理福寿螺卵出现发热感染,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潘红英建议,清除福寿螺及卵时最好戴手套。
不戴手套铲除福寿螺感染寄生虫


平时身体不错的丁大妈(化名),突然出现严重腹泻但没有发热腹痛,之后老伴也出现类似症状。夫妻二人在当地医院就诊,用了很多止泻药、消炎药都不见好转,经引荐来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

医生检查血常规发现两人白细胞非常高,电解质也出现紊乱,还出现了严重的低钾等,入院后大便的相关检查都是阴性,蹊跷的是,经抗感染、止泻、补液等治疗夫妻仍腹泻难止。

潘红英进行疑难病例查房发现,夫妻二人血常规里有项嗜酸性粒细胞非常高,尤其大伯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达25.88*109/L。专家们结合二人都有腹泻症状,且有共同的饮食特点,考虑寄生虫感染可能,但夫妻俩都否认有吃生或半生不熟食物的饮食习惯。

那么通过什么途径感染呢?医生进一步了解发现端倪,老两口平时饲养动物,会经常去拎河水给动物洗刷,也曾在河边铲除福寿螺及卵,这个过程中都没戴手套。
o5Zd4H22hn2sb640.jpg

福寿螺卵。图源视觉中国

医生根据传染途径来分析、推测,夫妻二人可能接触过程中没有注意手卫生,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导致了感染寄生虫。寄生虫抗体检查,两患者广州管圆线虫抗体都显示阳性,考虑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而这种寄生虫多藏于福寿螺内。“可能手接触到福寿螺及卵或被其黏液溅到,没洗净就拿东西吃。还有一种情况,夫妇俩进食被污染的生(蔬)菜和生水,也有感染的可能。”

明确诊断后,医生给予阿苯达唑药物治疗,夫妻俩腹泻症状均很快好转后出院。“这是小概率案例,但应引起大家的重视,以免病痛上身。”潘红英主任提醒道。

清除福寿螺时,最好戴手套



潘红英主任介绍,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福寿螺是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硬壳软体动物,为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kV8fmn12eOwMLm70.jpg

福寿螺。图源视觉中国

人如果吃了生或半生不熟、含有广州管圆线虫的转续宿主螺等的肉,或吃了被污染的蔬菜和生水,都有可能感染。随后会出现发热、乏力、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引起较重的神经系统病变,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炎或脑膜炎为主要特征,常见表现有发热、头痛、嗜睡、恶心呕吐、抽搐等,也有少部分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

“广州管圆线虫病及其他寄生虫的预防,主要是不吃生或半生的螺类或鱼类,不吃未经清洗的生菜、不喝生水等。”每年福寿螺繁殖产卵高峰期,很多地方的河道等部门养护人员以及热心市民,采用人工铲卵和捡拾福寿螺等多种方式,清除福寿螺卵与福寿螺,以阻止福寿螺蔓延。潘红英主任在此也建议,工作人员及市民在清除过程中最好戴橡胶手套,不用手直接触碰就基本不会有感染寄生虫的风险;若没戴手套,处理完福寿螺及螺卵的手一定要洗净消毒。

与此同时,提醒家长,福寿螺卵呈粉色,容易引发儿童的好奇心,并诱使他们触碰、把玩。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对细菌和寄生虫的抵抗力也较差,更容易受到潜在健康风险。

来源:钱江晚报 中国永嘉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4-6-26 15:56 , Processed in 0.09324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