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1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闫振一行来我市专题调研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实地察看调研了我市三垟湿地、南塘湿地的保护管理等情况,并给予工作指导。他高度肯定温州谋划提出的“打造‘三江碧水千里海岸万顷水乡’的滨海湿地城市风貌”的工作目标,指出我市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措施扎实、特色突出、成效明显,希望温州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温州千年湿地文化,增强科研支撑,强化湿地生态保护实践,不断擦亮温州滨海湿地城市的金字招牌,奋力书写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永胜,温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无文等陪同调研。
国际湿地城市是指按照《国际湿地公约》决议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由各缔约国政府提名,经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独立咨询委员会批准,颁发“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证书的城市,它是目前国际上在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方面规格高、分量重的一个荣誉,是世界湿地生态保护最高成就。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工作原则上每三年组织一次,自从2018年《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公布第一批国际湿地城市以来,全球共计公布两批43个城市获得“国际湿地城市”,其中中国占据13个,数量居全球第一。
我市于2021年启动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全面对标创建标准,扎实推进城乡湿地生态体系、湿地生态修复治理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目前全市湿地面积22.33万公顷,湿地率达16.76%;湿地保护面积13.64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61%。全市拥有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重要湿地2处(待公布),省级重要湿地9处,省级湿地公园5处。通过规划引领、联动推进、系统治理、共建共享,形成了一批具有温州特色的工作成果。如:
◆在今年2月2日第27个国际湿地日之际,南麂列岛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浙江继西溪湿地之后第二个世界级湿地。
◆持续擦亮红树林这一温州湿地的“重要名片”,现全市有红树林面积4000多亩,是中国最北的红树林湿地。5月,“温州打造红树林‘北进桥头堡’”做法入选国家自然资源部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
◆加大海洋湿地保护,投入建成了生物保护、沙滩资源修复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持续改善。6月8日,我市南麂岛、洞头岛共同获评国家自然资源部首届全国和美海岛。
◆坚持永续利用,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6月8日,浙江省首单红树林蓝碳交易在我市成功落地,实现湿地保护建设既有“绿色颜值”、又有“金色价值”。
◆积极推动湿地保护专项立法,今年8月1日,《温州市湿地保护办法》正式施行,为湿地保护筑牢“法治屏障”。
◆突出智慧赋能,9月16日,我市率全国之先成立地市级的红树林研究中心,为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提供支持。
下步,我市将继续以国际湿地城市创建为载体,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湿地保护管理工作,高标打造一批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引领性标志性成果,探索形成湿地保护和修复的“温州路径”,争当国际滨海湿地保护的示范标杆。
|